武文涛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武文涛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结合时代的要求,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探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的新路径,加强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红旗渠精神产生于新中国建设探索时期,它蕴含着党坚定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是勤劳勇敢、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精神的结晶。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意义,红旗渠精神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需要我们不断地继承发扬,深度挖掘。
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观念淡化、信仰缺失、信念迷茫等现实问题,要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形势刻不容缓。因此,要加强和改进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打破困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瓶颈,首先,要立足于现有工作的实际,深入剖析问题的实质,找到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其次,要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的学习与教育。弘扬红旗渠精神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的新路径之一,把弘扬红旗渠精神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形成认同感,只有通过思想上的认同,情感上的接受,才能有行为上的践行。
1.1 弘扬红旗渠精神——进行道德观教育
目前高校道德观念建设中表现为缺乏生机与活力,甚至有冷漠化倾向,教师、学生精神状态缺乏积极向上的因素,没有牢固的精神信念,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以及科学理论不能武装思想政治素质等。
红旗渠精神提倡的道德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价值导向,倡导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红旗渠精神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道德观,即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大公无私、勇于献身、敢于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出温馨和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奋进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等。因此,在高校弘扬红旗渠精神教育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力量的举措。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在高校建立起综合的德育培训体系,有利于不断更新学校现有的道德教育观念,有利于教育内容更符合社会现实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状,有利于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在系统的教育环境中良性发展。
1.2 弘扬红旗渠精神——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受西方的庸俗、有害的价值观念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在所难免,对原来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带来深刻的影响,部分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不同层次的偏离,一些人追求享乐,放纵自我,少数同学中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不同层次诱发一些人产生自私自利的心理,意志薄弱者把对金钱的占有作为追求的生活目标,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丧失基本的理想信念。
红旗渠精神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即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崇尚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红旗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有利于养成自省、自检的习惯,有利于使他们抵制、反抗腐朽的东西。
1.3 弘扬红旗渠精神——进行世界观与方法论教育
大学生中存在部分人过分强调自我,这必然会导致“唯我论”或“唯意志论”,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去盲目地、随心所欲地对待一切,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观。我行我素是唯心主义方法论的反映,表现为主观臆断,不结合实际,不思主动创新等,这些问题要求我们重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是红旗渠精神世界观与方法论。红旗渠精神体现的世界观解决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问题,从根本上说,红旗渠精神坚持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红旗渠精神内涵体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适应了新时期学生的需要,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轨道前进,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
1.4 弘扬红旗渠精神——进行群众观教育
相当部分大学生在前进中迷失方向,行动中没有衡量标准,自我发展中缺乏动力,手高眼低等现象普遍。所作所为不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行动指南,而是以个人发展为出发点,缺乏实践的淬砺,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做不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顺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研究成果缺少创新,更不能结合群众所需。
红旗渠精神体现尊重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加强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群众观。依靠群众的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修建红旗渠工程本身是以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过程而做出的重大举动,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并得到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有利于增进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在新时期,只有不断的深化和丰富红旗渠精神内涵,使红旗渠精神与时俱进,在坚持发扬的同时去发展它,才能焕发活力;只有不断探索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才能使弘扬红旗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
2.1 在课堂的教学中设置红旗渠精神文化的教学内容并深度挖掘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红旗渠精神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依靠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教书育人,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红旗渠精神内涵融入到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染力,用真理和真情去教育学生、说服学生、打动学生,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现实感的生动材料,采纳丰富多彩的表达形式,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在自身树立以红旗渠精神为导向的目标,提高自我科研能力与水平;把学习作为工作的动力、精神的追求,以身作则,去感染周围的人;把红旗渠精神中存在的艰苦奋斗、忘我拼搏、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育人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的各方各面,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结合当代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运用讨论法、对话法、思想解疑法、舆论焦点辩论法、学生试讲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同学的理解,并弥补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推动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实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增强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融入红旗渠精神内涵的因素
红旗渠精神丰富的内涵是历经数代人继承和发展的结果,开展红旗渠精神教育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宣传栏、阅报栏、团刊、校报等渠道,进行广为宣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把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时代价值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会、报告会、主题演讲以及征文比赛等形式,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形式反映内容,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入手点,在食堂、宿舍、教室等与师生息息相关的场所增添红旗渠精神的标示,使其能对广大师生思想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红旗渠精神处处彰显、处处能被感受。通过对红旗渠精神的提炼和弘扬为核心,努力建设体现社会特点、时代特点和学校特点的新型校园文化,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3 结合实际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
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理论要与现实相结合,对于面临的新处境要有清晰的认识,把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发展的规律及特征,结合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盼和所求组织开展活动,从内心理解、接受红旗渠精神赋予时代的内涵。其次,要深入学生成长环境,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对思想观念其面临的新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另一方面,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与现实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联系身边的事例,使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作为切入点,做大量的细致工作,如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走街道乡间、进社区农村;把适当参加一定的物资生产劳动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中;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差、科技文化服务和勤工俭学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课堂教学在社会上得到拓展和延伸,使广大师生通过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受红旗渠精神的时代意义。
2.4 完善德育量化考核评价制度,推动红旗渠精神的宣传
考核评价制度是宣传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有效保障。学生是弘扬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把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工作重点及明确的目标等方方面面有机的统一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才能使教育的内容被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使精神的内涵对学生起到更好的启发引导鼓舞的作用。可以通过采用院系推荐、择优选用等办法树立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人,引领大学生弘扬红旗渠精神文化的发扬方向。行为习惯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内化于行需要常抓不懈,主张把红旗渠精神践行纳入德育考核的框架内,既健全了学校规范、规章制度,又形成了对弘扬红旗渠精神考核的量化指标,易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一层面上,也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力度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1] 宋希仁.道德观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 何德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6):67-68.
[3] 屈莲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与大学生成长[J].理论月刊,2005(3):15-17.
[4] 毛泽东选集[M].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90.
[5] 张崔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5):72-74.
The Red Flag Canal Spirit into the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WU Wentao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6,China)
To carry forward“of self-reliance and hard work,the unity cooperation,the selfless dedication”the red flag canal spiri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allow to ignore effect,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close to the students’learning life,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new path,strengthen the red flag canal spirit.
the red flag canal spirit;melt into;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 641
A
1671-7880(2012)05-0017-03
2012-05-08
武文涛(1983— ),男,河南鹤壁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