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之路的思考*

2012-08-15 00:43:01
外语与翻译 2012年2期
关键词:内涵式特色学校

夏 莉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之路的思考*

夏 莉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高校的工作重点要落实到内涵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突出人才培养等中心地位上;另一方面,要适时提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制定完善的高校内涵式发展对策与措施,通过内涵发展保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质量;高校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已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这种扩张发展主要是以外延式发展为特征。正是由于这一阶段的外延式发展,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与此同时,外延式扩张也带来了资源紧张、动力不强、后劲不足以及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协调等问题。同时,为了应对高校扩招的需求,我国高校迅速进入举债建设校园、相当数量的高校处于财务运行困难境况,这种扩张性发展带来的财务状况恶化开始制约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发展必须走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和注重质量之路,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走“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我们必须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明确了高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目标。

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3]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4](教高[2012]4号)指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明确了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必须走“坚持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因此,如何把我们高校的工作重点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转移到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提高整体办学实力上来,如何通过内涵发展保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校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并迫切需要落实的现实问题和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问题。

二、内涵式发展的基本问题

作为逻辑学上的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指对象的范围[5,6]。就发展模式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投资的扩大、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等。高校的发展模式根据主要依靠外部要素投入还是依靠内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可分为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外延式发展是指通过增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扩大学校面积等措施来扩大高校的总体规模的发展模式。内涵式发展则是指通过挖掘现有学校内部的潜力,稳定学校规模,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学校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模式”。相对于外延式发展而言,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提高,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更加注重办学特色,特色是高校立足大学之林的基石;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创新是高校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内涵式发展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内涵式发展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迫切要求。

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创新是高校的灵魂。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来展开。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4],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高等教育法》第31条明文规定[7]:“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注重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包括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三支队伍。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没有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队伍,很难想象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出创造性高的研究成果,高质量地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在市场经济社会,要特别鼓励教师应该有所坚守,有高尚的职业追求,潜心教书育人。实验技术队伍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至关重要。高素质管理队伍是依法办学的基本保障,管理队伍建设要与学校发展相适应,提高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的综合水平。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任何时候高校都应该重视学科建设,这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对学校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队伍和基地建设,同时需要特色明确的学科方向,这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保障。学科方向的设立应因校而异。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学科方向的设立应同时考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科前沿,即所谓的“顶天立地”。对于应用型高校,其学科方向应更多的考虑国家和地方的应用需求。

三是加强学风建设。这里的学风,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风气,还包括教师队伍的学术和科研风气,要切忌浮躁和急功近利。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教风和学风两方面都会影响校风,教与学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两者不可分割,也不可偏颇,只有实现教与学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学校的综合系统的学风建设才会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强学风建设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注重办学特色的凝练与发扬

高校内涵式发展应强化特色,突出个性。学校要从办学理念上确立个性化发展观念,依据自身的文化积淀、学术传统、学科特色以及区域和行业特色,并考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本校发展的个性化的指导思想,确定工作基本思路和重点。塑造特色、做强特色,凸显内涵式发展的鲜明个性。着重于凸显学科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师资队伍特色、学校管理特色和大学文化特色等。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地方或行业需要,办出特色,结合社会需求办出水平,获得政府、社会以及行业的肯定。

(四)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完善

教学应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增强型和创新型转变,从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向以提高创新能力、创业和就业综合能力为主的教育方式转变。按照现代教育理念设置专业和课程,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结构;教育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融为一体;倡导教授将学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的能力。在教育方法方面,由单纯的课堂讲授向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与学互动转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指导性授知与主动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发表创见和施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尤其是要更加科学合理的搭建高校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特殊功用,组织学生更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领域及现实生活,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质量的目标。

四、基于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对策

在基于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在提出发展思路和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必须提出并践行基于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富有特色的若干对策。

(一)努力践行“四个一流”,全面推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要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确保学校在正确的航向上快速前行。学校在建设与发展价值取向上要保持高度一致,要一心为了学校发展而形成合力精神品质,使得学校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学校发展的美好未来。建设高水平大学过程中要努力践行“四个一流”的发展建设理念,即“集一流队伍、建一流基地、创一流环境、育一流人才”。育一流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集一流队伍是龙头,建一流基地和创一流环境则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一流的队伍、基地和环境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育一流人才”,也就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大力倡导和推进“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强化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要大力倡导和推进开展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教学礼拜”主题活动,核心是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主体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目标是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要在每学期定期开展以“崇尚教学、礼拜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礼拜”主题活动,全心全意投入到与教学、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活动中来,研究解决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切实履行学校的人才培养神圣使命。通过主题活动的定期持续开展,把“教学礼拜”活动固化为学校的一种制度,以责任和义务的形式确定、强调并固化,进一步突出教学在育人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出人才培养高于一切的神圣地位,解决影响教学工作的系统性、机制性问题;更把“教学礼拜”活动升华为一种文化,制度化的“教学礼拜”活动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取向,那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努力培养热爱母校的创新型人才,这种理念一旦成为一种认同和自觉,便是学校的风尚和文化,便会成为学校长期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

(三)以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努力为学生营造优良学习氛围

高等学校要以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为突破口,推动学风建设,以“解五困”为核心内容,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模式,力求取得实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水平一是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完善思想教育体系,规范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二是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促进学生全面成才。采取引导、指导、辅导、督导的办法,帮助学习困难学生;组织专业思想教育、成才成功教育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成才信心;开展互教互学活动,组织品学兼优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帮助。三是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加强教育,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构建网络,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强化服务,切实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四是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窘,优化扶贫助学工程。坚持扶贫助学全程化、助学贷款诚信化和受理服务人性化。五是帮助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广辟市场信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利用校友资源,帮助解决学生就业难题。努力为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优良的学习与成长氛围。

五、结论

教育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特色是高校立足的基石,创新是高校兴旺发达永不衰竭的动力与源泉。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更加注重提高办学质量、更加注重办学特色、更加注重创新。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本目标,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发展动力的自我发展,是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必然选择。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文件汇编[S].20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12)4 号,2012.

[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6]傅明星.地方普通高校内涵式发展述论[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79 -84.

[7]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012-05-28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2D09)

夏莉(1975-),女,湖南衡阳人,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内涵式特色学校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中医的特色
内涵式发展:“育新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大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预设与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奇妙学校
如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