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丹(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队员舞蹈动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技能动作的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追求团队荣誉的最高境界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它分为舞蹈啦啦操与技巧啦啦操。舞蹈啦啦操是指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内容来进行场间表演或比赛的啦啦操。技巧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跳跃、翻腾、托举、抛接、金字塔组合等技巧性难度动作为主要内容,配合口号、啦啦操基本手位及舞蹈动作,充分展示运动员高超的技能技巧的团队竞赛项目。
我国啦啦操运动目前状况是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再由理论指导到实践。与体操、健美操、艺术体操、舞蹈横向结合,借鉴它们在我国发展的精髓,多元发展,面向社会大众受体.从啦啦操的发展史、主要内容及分类、成套健美操的创编、教学、课余训练、运动负荷的控制、比赛的组织和裁判法、产业化探索等方面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这是学科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过程。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一项属健身普及领域,其研究主要面向大众受体,向更广阔领域发展;另一项属竞技领域,朝着新、难、刺激、多样方向发展。它们协调运作才能推动整个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更好、更广泛地普及推广基础的、难度小的啦啦操是为更高层次的啦啦操做充分的准备,更高层次的啦啦操反过来为广大基础层次的啦啦操提供了不断冲击的广阔空间。对二者的理论研究工作和规则导向的研究也是啦啦操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中国通过美国的NBA认识了啦啦操。啦啦操在中国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目前高校啦啦队是啦啦操项目在学校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各教练员有计划地训练之后为参加省市及全国各种比赛和表演而组织起来的独立的运动队。学校是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开展场所,这与啦啦操运动的要求和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的一致性相关。1997年啦啦操运动由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引入我国,1998年起作为推广项目开始发展,全国首届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于2001年10月成功举办,200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正式将啦啦操运动列为体育竞赛的教学内容,同时正式推出中国学生啦啦队运动专业评判员等级资格制度,啦啦操运动正式在中国推广。2007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选拔赛让中国学生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赛事,提高了啦啦操参与的积极性。2008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举办“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现场表演啦啦操选拔比赛”,此次奥运会有力地推动了啦啦操的推广开展。2007年啦啦操运动被国家体育总局授权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蹦技部管理该项目,由中国技巧协会管理。2008年,该项目被纳入国家竞技体育运动比赛项目。到2010年,啦啦操已在全国有28个城市,两万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普及,五年参与人数达到1000多万人,大大推动了我国校园啦啦操运动的开展。2011年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暨啦啦操世锦赛选拔赛,参赛人数达15000人,开创了啦啦操的新篇章。
啦啦操在全国的开展不均衡,区域差别较大。广东及西部地区普及开展相对较好,应加强该项目在全国学校的普及开展;大学体育院校组的啦啦操队员绝大多数是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曾受过正规的竞技健美操或艺术体操的专业训练;啦啦操的教练员仍以健美操专业的教师为主,没有专门啦啦操教练,应继续加强和扩大该项教练员的培训质量和数量,以提高教练员的水平和在全国普及推广啦啦操运动。
目前,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到关于我国啦啦操研究的文章集中涉及以下领域:啦啦操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及趋势,啦啦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啦啦操的编排,啦啦操技术,啦啦规则与裁判,运动生理,中小学啦啦操等。其中关于啦啦操运动生理、中小学啦啦操的开展、啦啦操运动产业化、宣传推广、保险保障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啦啦操理论研究应立足学校资源优势,发展各领域资源,加强啦啦操市场化发展的综合应用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大量培养多层次啦啦操专业人才,结合深层次的理论去实践;利用我国同属项目已有的科研优势来处理项目的科研问题,把握当前啦啦操发展趋势,处理好科研的重点,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工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啦啦操理论。
[1]程加秋.我国啦啦操研究现状与展望[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
[2]马莉,何辛光.我国健美操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96-100.
[3]黄荔生.我国啦啦队运动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2):1722-1724
[4]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