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萍,董春花
(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动态心电图检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
邱玉萍,董春花
(嘉峪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出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缺血性改变的关系及潜在性心肌病的作用。方法 对560例住院患者采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24小时监测,并对检出的33例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就其临床和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共检出单源室性早搏26例、多源室性早搏7例、成对室性早搏21例,RonT 2例,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01阵,其中24小时发生1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0阵23例、10阵以上15例,ST-T改变28例,其中呈缺血性ST-T改变的有26例。结论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诱因,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措施。
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频发室性早搏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在Lown分级中分别在2级和4B级。一般认为起源于希氏束部位以下的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快速室性QRS波群,频率超过100次/分,即可称为室性心动过速[1]。发作时间不超过30 s或连续心室搏动不超过100次的称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并可自行终止。可分为:早搏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心动过速,右室发育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笔者监测的为早搏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与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可引起心室重构,易引发心室颤动而致猝死,属恶性心律失常。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3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5.41±8.02)岁。经询问病史及各项功能检查明确诊断,基础病为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脏病3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例。其中,6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合并脑出血或脑梗塞,超声心动图提示21例有不同程度的心房、心室或全心扩大,8例有Ⅱ~Ⅲ度心力衰竭。
1.2 检查方法
用美高仪公司生产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进行24小时监测。选择MV1、MV3、MV5 3通道同步记录24h心电图,同时嘱受检者将24 h内的一切活动和症状均详细填写在日志卡上。记录完毕后将所有心电信息输入电脑分析后再进行人工判断。
检查结果中31例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2例为心房颤动,室性早搏≥100个/24小时,室性心动过速平均(168±40)次/分。动态心电图共检出单源室性早搏26例、多源室性早搏7例、成对室性早搏21例,RonT 2例。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01阵,其中24小时发生1阵室性心动过速5例、2~10阵23例、10阵以上15例,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呈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29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ST-T改变28例,其中呈缺血性ST-T改变的有26例。
室性心动过速属于恶性心律失常,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易发展为心室纤颤,是引起猝死的原因之一。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机制及类型不同,它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不同。但大多数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短,常规心电图难以测得。而动态心电图记录时间长,信息量大,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较常规心电图明显提高。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同的心脏基础、病理改变、心功能状态、心率范围、持续时间、临床表现的预后差别很大。引起早搏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病因是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诱因,其发生原理与心室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折返激动有关。目前已知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主要机制是折返激动,心肌缺血导致电活动不稳定[2],从而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
本次讨论的33例患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其心电图改变主要是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基础上出现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发展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猝死,故可以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在常规治疗下多数预后良好,较少发展为致死性心律失常。
研究发现,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室性心动过速随ST段的恢复而消失。在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心肌缺血,说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肌缺血有关。本组26例(78.79%)患者合并有缺血性ST-T改变。有资料表明,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有心肌缺血发作者比无心肌缺血发作者死亡的危险性增加17倍[3]。因此,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合并,明显增加了心脏性猝死的危险。这与报道[4],改善心肌供血是预防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早搏的重要措施相一致。可见,积极改善心肌缺血再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是预防心脏猝死发生的重要措施。
由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时间短往往难以发现一过性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因此,对临床高危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无创、方便、有益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对夜间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早期发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郭继鸿,张萍.动态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姜晓霞,张哲,孙静,等.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探讨[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11(1):7~8.
[4]罗昭林,钟杭美.心肌缺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探讨[J].心电学杂志,1995,14(2):73-75.■
R195
B
1671-1246(2012)10-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