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论和谐文化视角下的医学生医德教育途径
任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100045)
构建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从和谐文化的内涵与核心入手,分析当今和谐文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并以和谐文化为切入点,深刻阐述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和谐文化;医学生;医德;教育
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开启,医学生德育教育难度不断增大,笔者对如何在和谐文化的背景下,加强医学生德育建设,培养医德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1.1 和谐文化的内涵与核心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世界的前提条件。“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提倡“仁义”,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派提倡“兼爱”,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派提倡“无为”,都是为了实现“和”。“和谐”是当今社会积极倡导的主旋律,和谐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协调统一,和谐文化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
和谐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谐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在当代和谐文化背景下,纵观当今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不难确定需要培养的医学人才有5种人,即:全面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有时代责任感的社会人、承载5 000年中华文明的中国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可靠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当然,医学生是这5种人的集合体,而非个体。
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倡导的是和谐,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模范人物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感动。但是,主流价值文化边缘化却不容忽视。和谐文化主要面临的问题:第一,道德底线滑坡。这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发展失衡所导致的价值观念扭曲。众所周知,继南京“彭宇案”之后,各地又频发老人摔倒后无人敢问津,无人敢搀扶的现象。继而,近期在天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跌倒后大喊:“没人撞我,我自己摔倒的!”诚然,这一句简单的话语,让我们从中得以解脱,但另一方面也会陷入深深的思考:现在的人怎么啦?难道道德的底线就果真如此吗?假如这位摔倒的老人恰是我们的亲人,面对无人以对的情形,我们又会如何定论?又该怎样呢?第二,社会公信力下降。公信力的高低,是百姓衡量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项民众生活质量的调查中显示,百姓对短期生活质量的信心明显下降,其中,涵指的生活质量之一是医疗。医疗直接关涉百姓的健康与生命,是对生命的关爱、尊重与救助,需要的最基本前提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信任是沟通的桥梁,如果医患之间彼此不信任,必然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医疗纠纷不断上升。中国一向是以“守信”为最高美德之一的国家,守信是道德之首。而现在,好似是面纱相隔。是利益相寻?还是理念相悖呢?第三,精神有些空虚。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一些人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空虚,尤其是庸俗、低俗、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不乏。或许是因为精神压力,或许因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导致有些人烦躁不安、轻浮草率、自私自利、人情冷漠、急功近利、争名夺利、追星狂热、享乐主义。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虑与关注。当然,腐败与经济分配不均,也是面临的严峻考验。而现在,物质极大的丰厚,精神却出现匮乏。
构建和谐文化,要立足实际、贴近实际。作为高校医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更要倡导和谐、构建和谐、践行和谐。
2.1 重视人文精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医疗活动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必须实行人道主义。许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文关怀在医学教育中得到传承。如:孔子儒家思想提倡的“仁爱”和现代思想倡导的“人文”,都体现出对人的生命的珍视。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接受行之有效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把人文精神内化为医学生的人品和人文素养,外化为一种人生态度和能力。使自己逐步成为有人文价值取向的医学人才。
2.2 注重德育教育,以人文理念推进医学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何谓“德”,就是道德。包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要有仁、义、礼、智、信。医学生要以社会为己任,把超越自身利益作为精神家园。诗人但丁曾说过:“德可以弥补智慧之不足,而智慧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对医学生而言,在科学研究与创新中,无论是科研水平,还是学科建设,都必须以人文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研究,找出医学人文和科研的结合点,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在医学领域中不断实现创新。
2.3 拓宽知识结构,构建新型的医患关系
医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还要增加人文社会医学知识、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建立新型立体的知识结构。要高度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尊重患者、平等对待,塑造并维护医患之间的平衡关系。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医患情感,要站在高度尊重患者的权利、生命价值及其需要的基础上,以适度的言语体现对患者的理解,对患者实行医学人文关怀。
2.4 发挥榜样作用,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
人是最具有模仿性的生物。榜样的内在感染、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雷锋、焦裕禄、杨善洲等人物形象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胡亚美、王忠诚、张金哲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务工作者。加强学习、净化心灵,寻找榜样与自我的契合点,并能够对照检查、自警自策、修身养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可以使先进者受到激励,平庸者受到推动,从而塑造人格、教育自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榜样不是“完人”,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学榜样与做自我的关系,以培养高尚的医德。蒉
G640
A
1671-1246(2012)12-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