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显文
(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医院儿科教研室,山东青岛266100)
浅谈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袁显文
(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医院儿科教研室,山东青岛266100)
临床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给儿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向新世纪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质量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和目标。分析儿科临床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找出对策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儿科教学;问题;对策
儿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因受其自身的学科性质以及当今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儿科学逐渐受到医学生的轻视。如何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医学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大儿科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对影响儿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对策,在此谈谈我们的体会。
1.1 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低
近年来医学生学习儿科学的积极性普遍下降[1],严重影响了儿科学的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观念影响:从古至今,大多数医学生都想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或者内科医生,很少有医学生愿意当一名儿科医生。(2)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影响了医学生的择业观;儿科专业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儿科医生的奖金收入在综合医院里几乎是最低的,在社会上影响力差,社会地位低。患儿病情瞬息万变,加上独生子女家长要求高,解释工作稍做不到位,就会产生医疗纠纷,医疗风险很高。实习期间很多医学生发现儿科医生工作量很大,每天的重复工作很多,面对的主体是不能表达或不能正确表达不适的患儿,有时体格检查难以顺利进行,感觉无从下手,困难重重,因而许多医学生盲目地认为自己将来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加重了心理负担,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1.2 儿科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在儿科临床教学工作中带教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医教矛盾突出。原因有:(1)教学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教学医院承担着医、教、研的任务,对于一个医院来讲,医疗是最主要的任务和最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活动,带教教师对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2)医疗任务繁重。儿科工作量大,门诊量和住院患儿数逐年攀升,带教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指导医学生。(3)医学生兴趣不高挫伤了带教教师的积极性。医学生在临床学习的后期,忙于找工作和考研,或是请假频繁,或是埋头苦读准备考研冲刺,不能很好地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医学生的这些表现极大地挫伤了带教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
1.3 医患矛盾影响了儿科的临床教学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医学活动法制化,儿科的临床教学受到很大的影响[2]。带教教师不愿意冒太多的风险提供给医学生动手的机会,如对于骨髓穿刺、腰椎穿刺,医学生在实习期内甚至没有一次动手的机会。另外,患儿家属一般不愿意把自己的“宝贝”作为示教的对象,更不愿意给实习医学生练手的机会。
2.1 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
我院构建了一个由院长、科教科、教研室、科室组成的四级管理机构,在教学院长的领导下,科教科协助各教研室处理教学事务,教研室主任管理相关科室的临床教学,每个科室有一名专职教师管理临床教学工作,并且每月上报当月的教学计划,包括临床小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的时间。科教科每月检查各教研室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列入医院当月的综合目标考核。医学生通过定期的实习小结来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对我院的临床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我们也制订了《临床教师考核条件》、《教学事故的认定及处理决定》、《临床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提高了整个临床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2.2 提高带教教师素质,注重言传身教
针对医学生对儿科学学习积极性低的现状,我们必须提高儿科学带教教师的整体素质,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理论授课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热爱儿科事业的带教教师。一名优秀的儿科教师必须做到工作严谨、态度和蔼,要有细心、耐心、爱心,给医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减少带教教师带给医学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帮助他们确立目标,树立信心,把激发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医学生明白学习儿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其学习热情。(2)加强与医学生的交流。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与医学生沟通,与医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师生关系;也可以采取与部分医学生交朋友的方法,达到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言传身教,耐心细致地传授临床经验,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增强其从业的自信心。
2.3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科临床教学存在内容抽象、不宜记忆、与临床结合少、缺少形象的感觉刺激等问题,影响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如声音、图画、录像等与课程教学结合的诸多优势和特点,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学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的生长发育逐渐受到重视,应及早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由于目前严重的佝偻病临床病例比较少见,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典型病例的图片,加深医学生的记忆。又比如在学习先天性心脏病时,应用多媒体制作的集声音、录像、图画为一体的课件,明显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2.4 加大实习医学生的岗前培训力度
目前医疗环境恶劣,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逐年上升,所以医学生在入科前有必要学习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学习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信心。我院对实习医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技能强化训练,每周3次,着重复习巩固常见文书的书写,对常用的基本技术操作项目逐个训练、考核,为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学生的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其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5 采用“结对式”实习,提高儿科临床实习质量
现在患儿大都是独生子,有些家长不仅不让实习医学生看病,稍年轻的医师也不让看;另外,《执业医师法》的施行没有考虑到教学医院的特点,医学生的介入经常会引起医疗纠纷。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大多数医学生都不愿意从事儿科医疗活动。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一位带教教师带一名医学生的办法,让医学生跟带教教师在一起工作,采用“结对式”实习来保证医学生的实习时间,每天跟带教教师查房,采用问题式教学促使医学生对儿科教学产生兴趣。从一种病出发到多种病,让他们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了解少见病的诊断、治疗原则,通过小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学习后再交流等方式,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联系起来,培养医学生的儿科临床思维能力。
在门诊实习期间,我们针对儿科专家多、经验丰富的特点,采用跟随专家门诊实习的方式。医学生可以向专家学习如何与不同的患儿及家属交流,如何询问病史及体检,如何诊断和处理患儿,同时专家也指导医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给这个患儿采取这样的治疗方案,而给那个患儿采取那样的治疗方法,其决策依据是什么。通过多观察、多提问、勤思考,可以使医学生在貌似简单而繁杂的日常医疗工作中,不断积累属于自己的临床医疗知识。
2.6 改革儿科临床见习方法
既往儿科临床见习,教师采用重复讲大课的方式,让医学生看阳性体征。儿科针对自己科室的特点,由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教师或者教研室主任安排见习患儿,与患儿及家属做好充分沟通。教研室出钱购买一部分礼物,如图画书、玩具汽车、益智拼图、益智球等,以备见习代教时使用。争取做到使医学生学会如何采集病史,针对不同患儿详细查体,讨论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合教学大纲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患儿的季节性较强,没有典型病例时,我们采取让医学生看多媒体录像、教师示范教学、讨论问题等形式教学。使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向带教教师提问题,这样也促使带教教师课下充电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7 帮助医学生摆正实习、考研、就业的关系
针对实习医学生求职、择业形势严峻的现状,带教教师在带教时应向医学生宣传有关就业的政策与规定,分析就业形势,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趋势,适时调整医学生的择业目标和就业心态。我们经常与医学生进行讨论并告诉他们:从事儿科医疗工作是一份非常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患儿虽然病情变化快,但是很多疾病都能治愈,是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考研形势:内科、外科竞争激烈,儿科相对竞争少,容易考取,与其学了内科再分配到儿科工作,不如直接学习儿科专业,更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还时常提醒医学生:全面系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在实习时规范地掌握好综合医学技能,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向全科医学发展的需求,从而调动医学生对儿科临床实习的积极性,提高儿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
[1]钱丽萍,朱红,冯星.加强儿科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67-968.
[2]梁勇.我国医药卫生法律法规现状与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8-49.蒉
G420
B
1671-1246(2012)12-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