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元素的把握与提升

2012-08-15 00:49李雅萍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敏感度跨文化交际

李雅萍

(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元素的把握与提升

李雅萍

( 西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

跨文化敏感度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中的情感元素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探究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系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及将其以中国英语资源引入教学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跨文化敏感度; 情感元素; 大学英语教学

一、前言

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以经济为驱动力、信息技术为平台的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这个世纪最为显著的特征。如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语言教学者们所关注的焦点。目前,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涉及到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不同的层面,认知层面包含的是文化知识,情感层面包含的是跨文化敏感,行为层面包含的是交际方式[1]。跨文化认知是交际者在交际和沟通过程中对对方文化、对方文化与我方文化相对立的文化特征及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他们自己文化的理解。行为层面是指交际者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地了解对方文化从而适应对方文化。跨文化敏感(cultural sensitivity)一般指跨文化敏感力或跨文化敏感度,它代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情感层面,是指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境或与不同文化互动时,个人情绪或者情感的变化(Triandis,1977)。跨文化敏感贯穿于跨文化交际的整个过程,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能够投射与接收正面的情感反应,它可以把当事人带到认可与接收文化差异的境地[2]。在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被列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跨文化敏感度是培养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语言与文化教学的情感层面,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何为“正面情绪的投射”,怎样才能把交际者带入认可和接受文化“差异”的境地,这些都对当前的英语教学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软硬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者时时刻刻都可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正确界定和把握影响跨文化方面的情感元素,批判性地审视差异,接受差异,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差异,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影响跨文化敏感度的主要因素

在西方,Hart&Burks(1972)认为具有跨文化敏感度的人应该对意见交换心存感激,能够容忍他人的刻意征询。Bennet(1981)则认为跨文化敏感度是交际者从我族中心阶段向我族相对阶段的转化,指出体验到差异是交际中值得愉悦的一部分。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的基础上,Chen&Starosta(1997)把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一个人对了解与感激文化的差异,与促进适当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的正面情感的能力”[2]231。此概念把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层面与理解的认知层面和产生效力的行为层面结合起来,并且把跨文化敏感力界定为发展正面情感的内在能力。同时,Chen指出所谓“正面情感能力”应该从代表跨文化敏感度的六种元素中去理解,它们包括自爱(self-esteem)、自我检视(self-monitoring)、开放的心灵(open-mindedness)、移情(empathy)、互动投入(interaction involvement)和暂缓判断(suspending-judgment)[2]232。跨文化交际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语言、思想及行为方式方面的一种交锋,它所带来的挫折、疏离感和其它的心理压力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交际者,这就要求交际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自爱心,对自我价值要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自我检视是指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要对自己的社交行为进行不间断的审视和观察,要更加专注,注意他人的取向与适应不同沟通情景;开放的心态意味着公开并适当地解释自己的思想行为并愿意接受对方的解释;移情和互动投入就是要充分地把自己投射到对方的位置,为对方着想,从而更加地专注、感知言谈的交换;暂缓判断就是在交际过程中不要妄加判断,应慎重行事。

这六个元素指明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者应该保持高度的自爱心,时刻查知周围各种情况的变化,保持开放的心态,修正自己的交际行为,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投入地进行交流且不对所面对的事情妄加断言。这些元素是交际者必备的要素,也是英语学习者有必要认知和了解的。因为在交际的过程中,当前的英语学习者很难把握一个准确的“度”,也就是说,保持高度的自爱但不矜持,具有自我监视但不怀疑一切,怀有开放的心态和为别人着想但又不盲目跟从、人云亦云。

三、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

既然跨文化敏感涉及到交际过程中的情感层面,那么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如何在交际过程中培养正面、积极的情感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理论和实践证明,跨文化敏感度和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内在和必然的联系。

在我国,很多学者在自己的论述中也提到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贾玉新(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括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和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系统。在情感能力系统中,移情是个很重要的能力,指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文化准则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别人行为的能力[3]。贾强调了在交际过程中移情的重要性,但完全地以别人文化准则为标准,没有阐述自己的立场。文秋芳(1999)认为,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的模式除了包括交际能力以外,增加了跨文化能力,包括三个部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的宽容性、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有着层级关系,发展跨文化能力必须从底层到高层,循序渐进。要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程度开始,使他们对文化差异有一种敏感性;进而端正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文化差异的技能与技巧[4]。这一观点提到了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已经注意到交际者不但要关注异国文化,更要理解自己的文化,重在区别对待本国和它国文化的异同,这提示我们不但要注重语言知识的培养,更要关注自己的文化。从跨文化敏感度的元素来讲,英语学习者也是交际者,必须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要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在交往过程中对同一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解释,从而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英语阅读和视听中不但要多听多读有关异国文化知识,更要阅读和收听与本国文化有关的英语资源。胡文仲、高一虹指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理解能力的学习者应对新的文化有着理性的洞察力和感情的移情能力。他们指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评价能力的学习者不仅对一种文化知其所以然,而且能对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所接收的文化信息。同时,他对自身的文化归属和由此而可能产生的文化偏见有着清醒的认识[5]。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应该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文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批判地接受异国文化。彭世勇通过多元分析的方法,指出跨文化敏感各个层面存在差异,同时,其研究结果揭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经验对其跨文化敏感的形成有影响[1]2。通过对英语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进行研究,进一步证明了Chen & Starosta的ISS内部有效性,指出多层面的测试方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出英语本科生在跨文化敏感深层结构上可能存在差异[6]。彭世勇的调查研究运用了Chen&Starosta的跨文化量表,这一量表是基于互动投入、尊重文化差异、互动信心、互动享受和互动专注等五个因素基础之上的,这更进一步说明跨文化敏感度和英语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

以上研究中,西方学者非常注重跨文化交际中正面情感的表达能力,我国学者也强调了移情的重要作用,同时指出了英语水平的高低对跨文化敏感度有明显的影响。回顾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以一本书和一本教参为主的单纯学习语言知识的英语教学已成为过去;以英语学习作为留学或者出国的使命也悄然退去,英语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承载着语言学习者的交际功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对交际者情感因素的把握显得日益重要,探讨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形成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提升大学英语跨文化敏感的途径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文化[7]。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有计划地将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渗透于外语教育之中,强调语言的文化载体功能,既要强调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知和表达,又要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在交际中要正确地把握其情感因素,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一)运用国外英语资源,同时也采用本国的英语资源

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学习广泛采用目标国的英语资料,随着这种过程的延续和深化,西方文化逐渐毫无批判性地进入语言学习者的意识之中;与此同时,英语学习者却对自己母语文化的认知和了解逐步减弱,他们可用流利的英文介绍西方的饮食、节日等文化现象,而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却是支支吾吾,显得信心不足,导致交际失败。有些中国学者针对这种现象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从丛,2000),并指出这种现象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交际者的情感因素。进入 21世纪,信息化和互联网已经席卷全球,英语学习者完全可以凭借通讯工具阅读和收听英语;在国内,以CRI和CCTV英语新闻节目(2010年4月前为CCTV9)为主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在国内已有固定的听众和观众,其中的节目大部分以国内新闻为主,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等,这为文化共享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举办以中国人文理念为主题的英语辩论会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但是学习语言知识和了解异国文化,更主要在于表达自己的文化与理念。在展示两种或者多种文化的碰撞和冲突的辩论会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必然更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跨文化交际中持有开放的心态,正确地把握移情中的适度等问题。

(三)任课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传递文化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注入文化交流中的交际知识

要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改写具有中国元素的故事,如大禹治水、西游记、孔子周游列国等,让学生以角色扮演、话剧表演、课堂讨论等方式模拟交流环境,提高学生表达自己文化的参与度。

(四)加强对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解释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认识差异,尊重差异,而且要超越差异。比如,在西方《圣经》中强调协约(agreement),即人和神之间的约定,而在中国儒家的思想中则有“信”的概念,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西方的约定是一种信仰,而中国的信不但有信仰而且更强调守信之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授英语时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在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文化的内涵。

[1]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0,(6).

[2]Chen,G.M.跨文化交际学[M].陈国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0-231.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高一虹.“文化定型”与“跨文化交际悖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

[6]彭世勇.跨文化敏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对比[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7]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The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motional Element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LI Ya-ping
(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gzhou, Gansu 730070, China )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is the emotional aspec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emotional elements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go through the whol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al factor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Chinese English resource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room.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emotional element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责任编辑 印有家)

G04

A

1673-9639 (2012) 02-0119-03

2011-05-03

李雅萍(1978-),女,西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及大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敏感度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