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蕊
(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天津 300010)
作为数学教师,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学生上课不听讲,对数学没兴趣,做题错误百出,一道简单又简单的题目会出现千奇百怪的错误,一道题讲了若干遍学生就是不会等,令人一筹莫展。孰不知,造成这些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教学中存在着种种误区。
误区一:简单的内容,学生容易会。
有的时候,教师常常会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知识学不会,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其实,感觉简单的东西,学生就一定容易学吗?教师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来说,接受新知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他们的能力。况且,如果讲课时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学生反应,教与学的思维不能同步的话,那么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多容易的知识照样学着费劲。再者,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不清楚,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的复杂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为了做到让学生听得明白、学得容易、懂得快,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区分难点,用设计合理的语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带进数学王国的大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加强教学反馈与矫正,对存在的疑问及时解答,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误区二:掌握便捷解题法,解遍天下不用怕。
很长时间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们也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以巧制胜的解题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加上这些年,各种数学竞赛的兴起,使追求数学解题技巧和捷径成为热门话题。客观上讲,技巧和捷径在实际应用中确实产生了不小的效果。但事物往往都存在两面性,这些技巧和捷径的实用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狭小,有题型类别上的限制,换个条件或变个简单的结论,也许就会使其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再者,在学生学习心理上,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个解题技巧或捷径,就会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基本解题方法的渗透。
解题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应该首先使用基本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解题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经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解题技巧和捷径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误区三:课上讲得越多,教学效果越好。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上课伊始,就按照既定的备课教案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学生本已掌握的内容,教师仍在津津乐道,而学生易于混淆、难以理解的重点却有如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头昏脑胀,不得要领。当然,充分利用课堂上45分钟的有限时间,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无可厚非。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断不可取。
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不能看内容多少,关键要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在明确教材系统及其主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裁剪”教学内容,形成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特色教材体系。凭着自己对教材的独特见地,灵活自如地驾驭教材,对重点内容可适度地旁征博引,合理地拓宽加深;可有可无的内容,点到为止,宁可少而精,不求大而全,真正达到“隔靴搔痒”的教学境界。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通常在一节课中的前5分钟和后10分钟,学生处于注意力分散和精神疲惫状态,不宜采用“满堂灌”式教学,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前5分钟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导入性设计,以求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可适当穿插些旧知识的复习,为下面学习新知识打基础;后10分钟,可针对学生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教学效果。
误区四:课堂上听懂了,学生就学会了。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对例题的解法也基本明白,但是在课后练习解题中特别是遇到新题型时,便无从下手、寸步难移。究其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避免出现丝毫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较难问题,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没有很好地发挥例题的示范及引申作用,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无法产生求解欲望。如此一来,就造成了学生上课一听就懂,课后一做就错的不良后果。
针对这种现象,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能在不断的摸索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具体来说,就是在备课时适当从错误思路去构思;在课内讲解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适时提供一两道典型例题,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使错误的思维过程得以暴露,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再由学生更正,教师做最后总结。这样一来,学生既能从反面典型吸取经验教训,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又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掌握识别错误、改正错误的方法。
总之,教学中存在的种种误区,会抵消掉我们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有着深厚扎实的业务功底的同时,努力寻找并勇敢实践适合所教对象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读书”到“我要读书”,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爱上学习,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