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爱平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泉州362000)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有效地开展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必须以建构科学、系统的目标体系作为前提.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体系的建构应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数学实践活动本身的特点和价值追求来确定.
“课程主要受社会、学生、知识三大客观因素制约,课程的历史发展是'三因素'综合制约的结果.”作为幼儿数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的建构应综合考虑幼儿、社会和数学实践活动这三大要素.
幼儿既是数学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数学实践活动的受体,幼儿的发展是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的建构必须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目标才是幼儿所需求的,才能转化为幼儿内在的认知结构.
整体性、差异性和探索性是幼儿认知数学所表现出来的三个重要特点.整体性是指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和情感都参与到其中,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协调发展.差异性是指不同幼儿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特点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和不同的发展差异.探索性是指幼儿学习数学往往需要经历一个不断的尝试,从错误到小的成功再到成功的过程.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要求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制定既要坚持全面性、又要注意差异性,同时应把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探索意识和精神作为其重要的目标内容.
启蒙性和发展性是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主要表现.启蒙性是指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处于启蒙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他们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因而往往是零碎的、表面的.二是他们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是粗浅的,对于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则较难理解.发展性是指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从同化到顺应;从不自觉到自觉.幼儿的这种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要求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应立足于最基础的要求,不要人为拔高,同时又要有发展性的要求,以实现“教学促进发展”的功能.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表现出其内在的规定性,教师应对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逐步增加教学要求的难度[1].
教育必须为社会服务,教育主要是通过人才的培养来为社会服务的.为此,在制定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时,必须研究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特点,以制定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
数学素养已成为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显著特征,信息化的实质是数学化.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数学及其应用借助数学手段被推向社会几乎所有的领域.人们需要借助数学才能实现对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识别、收集、统计、分析,并做出有效的选择和判断.这种对信息的感知、识别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以上要求,反映在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的制定上,要求把培养全体幼儿基本的数学素养作为其目标的定位.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应立足于让全体幼儿体验基本的数学经验,感受数学的有趣和重要,形成初步的数学技能.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具有探索性、自主性、生活化、综合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具有其对幼儿数学素质的早期形成和发展比较全面的价值.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幼儿体验数学的乐趣.这种做法符合幼儿“做中学数学”的认知特点,能让幼儿处于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为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平台.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整体的,主要有发现数学的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创新的能力和培养合作的能力等.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还能深化幼儿对数学的认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认知的结果,更是认知的过程.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发现[2].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去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架起了课堂知识和幼儿生活的联系,它可以促使幼儿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目标体系的内容应与幼儿的身心结构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才能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精神食粮.这一目标体系应包括经验目标体系、能力目标体系和情感目标体系三部分.
(1)获得数学经验.幼儿对于蕴涵于事物之中的数量关系的认识处于感性的水平,他们通过各种感官作用于事物而感知其数量关系.这种认识最初是感性的,获得的是一些数学的经验,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上升为理性的数学知识.数学实践活动所应让幼儿积累的简单的数学经验应包括:集合的经验、数的概念的经验、加减的经验、形体的经验、量的经验、空间的经验和时间的经验.
(2)巩固数学认识.数学知识是对周围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幼儿数学教育只有加强与幼儿生活的联系,并引导幼儿把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这样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这样的数学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架起了课堂知识和幼儿生活的联系,它可以促使幼儿把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应成为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3)体验探索过程.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应把幼儿经历数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作为其重要的目标.幼儿教师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中应重视引导幼儿对探索数学过程的发现和体验;应引导幼儿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引导幼儿体验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应引导幼儿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1)发现数学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实践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实践活动应该为幼儿提供这样一种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幼儿能够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发现存在于其中的大量的数学信息,在此过程中,提高幼儿发现、探索数学的能力.例如:在“看电影”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幼儿能够发现座位是按单、双数分两边排列的,每一边又是按一定的排序规律排列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进一步探索到相邻两数之间的等差关系,而在这一系列的发现过程中,幼儿发现、探索数学的能力无疑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运用数学的能力.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而数学知识只有应用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去帮助幼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数学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研究问题,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3].在幼儿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提高幼儿运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感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魅力.
(3)提高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实践活动是创新的基础,因为没有实践活动,创新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幼儿数学实践活动应把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要求幼儿教师应更新观念,大胆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在条件开放、问题开放、策略开放、结论开放的广阔空间里,自主地探索,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培养合作的能力.学会合作是当今社会对其成员的基本素质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工作的精细化、复杂化有了大幅度提高,单靠个人的力量要完成这些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进行分工和合作.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经常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即使是个人的活动,也需要不断地与他人交往和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接受他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同一任务等.经常开展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些合作的方法,而且可以增强幼儿的协作意识.因此,把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作为数学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1)体验数学的乐趣.幼儿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数学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的根本就是要使幼儿从小喜欢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纯粹地教幼儿记忆一些数学知识.幼儿数学实践活动满足幼儿好动的认知特点,能使幼儿的数学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因此,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幼儿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形体特征、数学美的形式要有挖掘、探索的愿望.这样才能逐步产生和长久保持对数学的兴趣,进而引发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信心[4].
(2)培养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有一说一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耐心细心、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品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这些可贵的素质是可以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的.这些品质的形成不仅对幼儿以后学习数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也有重要的帮助.这些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数学实践内容中的教育因素,把教育的目的性和随机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数学实践活动的具体需要和幼儿品质发展的具体特点,进行灵活地教育.
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体系的建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以整合、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同时,社会是不断变化的,幼儿的身心也在迅速地发展和变化之中.因此,构成幼儿数学实践活动目标体系的各个要素及其整个结构也应处于动态的发展中.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把握和运用.
[1] 庄爱平.幼儿数学教育[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
[2] 田慧生,等.活动教育引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周小红.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教学思考[J] .教育科研论坛,2006,5(7):41-42.
[4] 课程教材研究所——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数学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