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梅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 萍乡 337000)
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家阐明了游戏是有益于儿童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活动。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游戏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的发展,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游戏不仅有益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也有助于肢体活动能力的发展和智力的灵敏性。美国的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基本的教育途径,儿童在游戏中探索、认识周围世界,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而游戏又是培养他们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既能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又能对中国传统民间游戏起到保存和推广作用,使得英语教学具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
传统民间游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与生活中自发创编,在民间世代流传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气质与精神,是民间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传统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由于民间游戏往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游戏一般配有地方的民谣或儿歌,这使得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
2.具有内容丰富、取材方便、操作简易的特点。如几粒石子、一根绳子、一条手绢、在地上画个方格,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随地开展游戏。操作起来方便,没有场地、道具和天气的限制,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进行,并可以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传统民间游戏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每种游戏的玩法都不拘一格,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场地改变形式。例如踢毽子,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儿童可以简单玩,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儿童则可以玩复杂一点,能踢出许多花样来。又如“跳房子”,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但格子也可有大有小,方格可多可少,适宜于多人玩或人数少时玩。
4.具有趣味性强和贴进生活的特点。由于传统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主要目的是自娱自乐,这就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全面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游戏、电子玩具等娱乐形式充斥着少年儿童的生活,使得许多民间游戏逐渐从儿童的生活中消失,除有些游戏还在较偏僻的乡村中学存在外,大部分的传统民间游戏正濒临失传与流散的境况。教育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该肩负起挽救传统民间游戏的责任,通过对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将其作为儿童教育可资利用以及对儿童成长发展至为重要的教育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是一种非常好的传承民族文化的方式。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是使用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阵地。根据《2012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称《小学英语新课标》)中规定,小学英语课程改革应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签于此,游戏教学法受到了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青睐,因此,将民间游戏改编为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合理恰当地运用于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培养学习兴趣、传递民族精神,这既符合《小学英语新课标》的教育精神,又让小学英语教学兼顾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历史价值。
1.收集传统民间游戏,进行分类整理
民间游戏,顾名思义来源于民间,也散落在民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大多使用方言。为了使得民间游戏能够得以保存,并被利用为教育资源,首先必须到民间去收集,用文字加以描述,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可将民间游戏分为运动类、娱乐类、竞赛类等,也可按民族或地域来分类,最后将其汇编成册。
2.开发、改编部分游戏,使之成为英语教学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民间游戏并不都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教育工作者应从英语教育的视角来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选取部分形式与内容都与小学英语教学相适应的游戏,尤其注意游戏的可操作性和教育性,另外,也可根据教学场地、教育对象的不同来改编某些游戏,使得它们更加适合于教学。由于是用于英语教学,对这些游戏进行简单的翻译也是必要的,但是翻译这些地方游戏是有难度的,因为它们的表达具有地方特色,很多甚至是用方言表达,但都是朗朗上口、句末押韵,因此,在翻译时应特别注意保持语言原有的韵味,但其英语用语同样要简单易懂、朗朗上口,受学生欢迎。在改编民间游戏时,游戏中的童谣、儿歌等如不易翻译成英语文,则完全可以用其他的英语童谣或儿歌来代替。
3.传统民间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传统民间游戏真正运用到英语的教学中,还需要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运用的游戏应该与所教授的内容相符合,做到有助于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游戏“跳房子”(hopscotch),原本是在地上画一间大房子,房子内有若干格子,把瓦片放在第一格内。游戏者站在格子内,单脚踢瓦片,从第一格踢向第二格,依次类推,瓦片不踢出方格为胜利,若踢到格子外则淘汰。这个游戏属于体育类游戏,适合室外运动,但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内设计为竞赛类游戏,将它运用于英语地点名称或国家名称的教学,每一格里写上一个地名或国名,如London、Sidney、NewYork、China、America、England、Canada 等,将学生分组进行竞赛,看谁到过的地点和国家多。又如,游戏“瞎子抓人”(Blind Man’s Bluff),一个孩子用手绢蒙住双眼,扮做瞎子;另一个孩子将手绑在腿上,扮做瘸子。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儿,瞎子和瘸子都在大圆圈里,瘸子不能出这个圈儿,由瞎子追摸,如果被摸住了或出了圈,就要对换角色,重新开始游戏。这个游戏简单易操作,并且对场地没有要求,适合于教“瞎子”(blind man)“瘸子”(cripple) “抓”(catch)“残疾人”(disabled man)等新单词,学生在玩的时候可用英语说出来,“I ama blind man,but I’ll catch you.”在做这个游戏时,老师还可利用机会很好地为学生上一堂德育课,游戏后,可以访谈学生,“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blind?”借此机会让学生感受到四肢健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教育学生要深切体会残疾人的痛苦,知道以后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
可以改编并纳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民间游戏很多,要真正有效地实现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对民间游戏的接纳和融合,用心思考和体会,在实践中多积累、多交流、多考证是关键。
1.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既要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又要尽量保留其原有的特点
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传统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改编,赋予新的思想内涵,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同时又注意不能完全改头换面,使得游戏失去它原有的特色,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得以传承。
2.运用民间游戏于教学时,应该注意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尤其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游戏,灵活运用于教学当中。根据教学的需要,可适当改变游戏的方式,如时间不够,也可截取游戏的一部分,或将它简单化。总之,民间游戏的运用既要服务于英语教学,促进教学效果,又要让英语教学来传承民间文化。
3.在运用传统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传统民间游戏有竞赛类、体育类、娱乐类等,都有一定的刺激性,对学生的吸引力强。做游戏时,学生可能因为全心投入或过度兴奋而产生一些安全隐患,老师应该密切关注游戏的进程和学生的表现,适时地把握和提醒,在关键时候可停止游戏。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讲演中,面向全世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激起了世界华人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兴奋。李岚清也强调:传统文化是我们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完全可以将其加以改编并作为小学或者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而将其融合于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可用于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全身反应法、交际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大大生动了小学英语课堂,发挥了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也推广了我国传统民间文化。
[1]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约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M].成穷,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3]蔡丰明.游戏史——中国社会民俗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4]高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王电建,赖红玲.小学英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苏梅.把民间游戏还给孩子[J].山东教育,2003(9).
[7]张秀杰.寓教于乐,玩有所长——谈民间游戏的育人功能[J].山东教育,2003,(3).
[8]朱仁宝.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J].浙江社会科学,2005,(5)
[9]余丹,牟映雪.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J].文学教育,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