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历史吮吸和时代开拓

2012-08-15 00:49侯丽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律诗唐诗诗歌

侯丽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唐诗的历史吮吸和时代开拓

侯丽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唐代文学的辉煌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升到高峰并由高峰开始下降时期的产物,唐诗则被认为是一个星汉灿烂的文学奇观,唐诗的高度成熟也并非偶然。它是在不断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从内容、形式、风格和艺术手法进行大胆的开拓与创新,才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文学繁荣局面。

唐诗;历史吮吸;时代开拓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实力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后人把强盛繁荣的唐代与汉代并列,称为“汉唐盛世”。唐诗被认为是一个星汉灿烂的文学奇观,唐诗的高度成熟也并非偶然。在唐以前尽管诗歌的各种艺术“还有些拙劣离奇”,但在其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可以说这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所有内容和技巧的参考,唐代的艺术天才们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致力于“自由塑造形式”,大力推进,不断完善,才使唐诗达到了诗歌的巅峰。本文就唐诗对诗歌历史经验的吮吸及其在唐诗的广阔拓展做一探究。

一、唐以前诗歌历史经验的积累

唐以前诗歌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诗经》的六义首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从贵族到平民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作品中选择了一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类,“风”,音乐曲调,“国风”即是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是西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诗经》内容十分广泛,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祭祖颂歌;政治讽刺诗;劳动生活的诗;爱情和婚姻题材的诗和战争题材的诗,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诗经》的艺术价值在于赋、比、兴手法的创造,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比、兴最早见于《周礼》,与风、雅、颂合称为“六义”。《诗经》在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在章法上多为重章复沓结构。这样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对诗人情感变化表达起到一定的作用。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诗经》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是后世诗歌中兴象、意境等的萌芽。从《诗经》时代开始,我国的诗就走上了一条重视意象运用的道路。如《诗经》中的《蒹葭》、《黍离》、《采薇》等,其中的“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等就是一些很好的意象,这些意象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也一再被运用。

第二,骚体的新创。《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表现了诗人举贤任能,遵循法度,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思想。

《离骚》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句子长短参差,富于变化。通篇隔句句尾加“兮”字,句中还配有其他虚字,用以协调音节,增强了诗抒情的气氛。句与句之间多用对偶,一句之中常常以双声配双音,叠韵配叠韵,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诗中还大量使用楚地方言,因此诗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楚辞的诗歌样式、浪漫的精神以及它独特的比兴象征手法,一直以来为我国优秀作家所继承和发扬。

第三,“汉乐府民歌”叙事的成熟。汉乐府民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广泛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正如《汉书·艺文志》所说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成员间的贫富悬殊和苦乐不均所造成的尖锐矛盾、婚恋内容、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汉乐府民歌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由第三者叙述故事,出现了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和比较完整的情节,汉乐府标志着叙事诗发展到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阶段。

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汉乐府诗除少数沿用四言外,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即杂言体和五言体,这表现出诗歌形式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到汉魏以后新的诗歌体裁的产生。

第四,建安诗歌的崛起。建安时代,上承《诗经》、《楚辞》,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新的高峰,诗歌的特点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慷慨激昂。建安时代的五言诗涌腾,打破了汉代诗坛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此兴盛,七言诗从此初步奠定基础。建安时期诗坛巨匠“三曹”、“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

第五,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极大拓展。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开创的山水田园诗,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中国的写景抒情手法是由来已久的,以陶、谢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出现以后,诗人们对景物的感受更加敏锐,描写亦更加精美,使诗的情感获得了更有力也更含蕴的表现。朱光潜先生说:“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而移到自然本身,是诗境的一大解放,不特题材因之丰富,歌咏自然的诗因之产生,即人事诗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义蕴。”就是因为写景抒情的更趋丰富精美,实际上,精美的写景抒情只是到了南朝时才出现的事。如谢眺“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离暗室”,薛道衡的“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等,就是最显著的例子。

第六,南朝“永明体”的律诗起动。南朝时沈约等人创立了“四声八病”之说及在诗歌中的应用,对诗的声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且出现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律诗的前驱的“永明体”。“永明体”不仅有一套较完整明确的理论,(其理论为“欲使宫羽互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而且其创作也极接近于唐律诗。总之,它在平仄相间、对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这些规则的运用方面有极大的创新。

二、唐代诗歌的广阔拓展

(一)唐代文化发展和唐代文学繁荣的背景

隋唐结束了东晋以来的分裂局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自秦汉以来最为强大的统一帝国。唐朝建立不久,经济从隋末的大破坏中恢复过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统治者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兼容政策,为唐诗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文化环境,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趣味和文学风格的多样化,都有重要意义。贞观之治及开元、天宝盛世,直接促进了文学中盛唐气象的形成。

唐代社会为士人展开了宽阔的人生道路,科举制度是唐代以来采取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是强化其政权的重要措施。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在当时政治上起进步作用的制度,对诗歌也有着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再以下几个方面:唐代科举制度对士子有着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唐代科举制度实施促进书院制之出现;科举试诗讲究声律对偶,刺激了文人对声律音韵的研究;对诗歌形式和诗歌题材内容也有重大的影响

唐代社会思潮特点鲜明。仕人影响以儒为主,兼取百家。儒、释、道思想的交融,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士人入仕,建功立业,持儒家入世的进取精神;而在人生信仰、生活情趣与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唐代作家往往儒、释、道思想兼有,从而给了文学以丰富的表现空间。

(二)唐代诗歌的大力拓展

唐诗是唐代文学中成就最为辉煌的文学体裁。唐代习惯上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初唐时期,“四杰”突破“宫体”内容,沈、宋确立律诗形式,陈子昂提倡建安风骨,都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开元、天宝年间,是盛唐诗歌的全面繁荣期。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高适、岑参的边塞诗,以及王昌龄、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之诗,都是盛唐奇想的具体体现。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人无疑当推李白。天宝后期,“安史之乱”爆发,这一大变动也引起了文学的变化。“诗圣”杜甫直面现实,以动地的歌吟,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血泪。此后唐诗进入中唐时期,大历诗歌、韩孟诗派、元白诗派,另辟一片天地,使唐诗呈现出另一繁荣景观。晚唐时期,诗歌普遍缺少昂扬向上的气象但也有众多诗人努力经营自己的风格,杜牧、李商隐等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诗吮吸了前代诗歌艺术的经验,又加以开拓创新,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高峰。

1.现实主义诗歌的顶峰之作

唐代现实主义诗歌典范之作的代表是杜甫,他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因而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律诗在杜甫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古体上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杜甫最为成功的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兴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在于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杜甫诗的又一成就在于他炼字炼句上的成功,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这种风格的基调是悲慨的。沉郁,是把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把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元稹说杜甫兼有各家之长,宋人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杜甫诗歌的集大成,首先是他身上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即仁民爱物,忧国忧民的情怀。杜诗的叙事与议论,显然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它的缘事而发,则来自乐府传统。浓烈的抒怀,细腻的感情,又与建安诗歌有关。在诗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上,它吸收的就更为广泛而多样了,夹叙夹议,有“小雅”的因素,有赋的铺排技巧,有乐的影响,也有史笔的痕迹。

在唐诗的发展中,杜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诗人,杜诗是唐诗发展的一个转折。他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他的系念国家安危,同情民生疾苦,为历代士人所推崇,在士人人格的形成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现代也经久不衰。

2.浪漫主义诗歌的顶峰之作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性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丰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体,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和诗歌风骨,这也成为他振起诗道的革新手段。或用其本意,或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李白的浪漫主义是以其丰富生活为基础的。他的诗歌往往呈现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色。《行路难》第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可看出这一点。他的名作《将进酒》也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在诗中,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他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他那像黄河一样奔腾跳动的感情是这样变幻莫测,他突然又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诗人的感情在转瞬之间竟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少数的诗人达到这个水平。

李白在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府民歌,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也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仿效、化用建安诗歌,称赞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等诗人的诗篇和诗句的例子。杜甫赠他的诗,也指出他的作品有近似鲍照、庾信、阴铿的地方。李白正是在对前人遗产学习的基础上,诗才能达到浪漫主义的顶峰。

3.山水田园的浪漫主义诗人

王维、孟浩然是在盛唐文化鼎盛时期出现的两位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最大的特点及风格情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风格多变,极富有艺术创作性。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的独特敏感与对画理的娴熟运用,别具匠心地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有特征的水色山光来写入诗作,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并且善于把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融化在一幅幅优美隽永的画面上,给自然景色注入了人的气质、人的性格、人的精神,从而使他的诗形神俱佳、气韵生动,“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王维的出现,使唐诗臻于成熟和完美,并推向高潮。

孟浩然的诗歌语言清淡朴素,有别于王维的色彩明丽。正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所说:“王诗丰缛而不华靡。孟却专心古淡,而悠远深厚,自无寒俭枯瘠之病。”有时候,甚至“淡到看不见诗的地步。而且他在淡色描写上,打破律诗的常规。孟浩然非常注意意象之间的搭配组合,就像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景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在诗与画相结合的过程中,孟浩然占据着一席之地。

4.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高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出身、经历和生活体验相似,因此,他们边塞诗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抒发为国守边、报国立功的理想抱负和执著追求,洋溢着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颂边塞将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表现了征人思乡之情;具有悲壮的共同格调。但因际遇不同,所见各异,在艺术手法上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高适的边塞诗思想内容深刻、风格悲壮,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优秀代表;岑参在写作手法上以写景抒情见长,景色奇丽,感情炽烈,想象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他们的边塞诗慷慨激昂、豪放悲壮,共同反映出蓬勃向上、开放自信的盛唐的时代精神,奏响了盛唐之音。

5.新体诗——律诗的创造

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唐人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一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了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在唐代完成的律诗,成了我国诗歌发展的主题形式。

[1]上海古藉出版社.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上海书店.旧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上海书店.新唐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明]胡之骥,[清]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李斌城.唐代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I207

A

1673-0046(2012)4-0203-02

猜你喜欢
律诗唐诗诗歌
诗歌不除外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律诗的开合结构
工而能变方有味——浅谈律诗的对仗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唐诗赏读
律诗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