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萍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浅谈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
刘慧萍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7)
由于幼儿社会教育的生活性、随机性、反复性特点,使得社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渠道、随机渗透的特点。论文从两方面来谈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这是笔者结合《幼儿社会教育》课程教学经验与当前教育理念及学生实际情况所做的一点理论探索。
社会教育;幼儿;途径
幼儿社会学习具有随机性、长期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社会领域的教育应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即将社会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自然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熏陶,如将社会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交往、探索活动、游戏中等,使幼儿适应环境、内化规则。在幼儿园除了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外,生活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家园共育的渗透教育对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根据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这些组织途径科学选择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和非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两大类。
所谓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国家课程标准,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活动。由此可见,这一类相对于非专门化的教育活动更加显现出教育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内容和方法的系统性、集中性、指向性,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更具有针对性、更直接、更有实效性。
幼儿园为社会教育活动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形式主要有:参观活动、谈话活动、实践活动、讲述活动、情境和表演活动、主题活动等。具体来说:
(一)参观活动
参观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地点,带领幼儿对某一社会设施或社会现象进行有预期目的的观察活动,是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经验、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情感态度的重要途径。例如:带领幼儿参观食品店,了解食品店里的主要商品,知道食品店是出售食品的地方,还可以了解营业员工作的辛苦及他们的工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又增强了爱生活、爱社会的情感。
(二)谈话活动
谈话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以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或社会现象为主题,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并讨论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看法和经验的活动过程。谈话活动不同于幼儿之间一般的言语交流,要求教师在谈话前有明确的谈话主题,谈话过程中要给予适时和恰当的引导,避免幼儿不跑题。谈话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整理、归纳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更加准确化、条理化、清晰化,帮助幼儿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感受,学会逐渐调控自己的情绪,发展自我意识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幼儿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幼儿直接参与进行某个社会活动,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和学习某种行为方式或某种劳动技能的教育活动方式。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春季植树活动,让幼儿参与撒种、填土、浇水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四)讲述活动
讲述活动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描述某一事物的特征,解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帮助幼儿丰富社会认知的重要的教育形式。教师在讲述过程中,应尽可能结合电教、故事、图片或情景表演来帮助幼儿理解。
(五)情境表演和扮演活动
情境表演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创设某种特定情境,或组织扮演活动,使幼儿在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受到情感熏染,因情感作用而获得社会学习的社会教育活动。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不强,易受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情境教育成为促进幼儿积极社会发展较好的组织形式。
(六)主题活动
由于社会教育具有范围广、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在社会教育中不可能单独运用一种活动模式,应根据社会教育目标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在社会教育中,我们也提倡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多种形式和不同侧重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这种形式更符合社会教育中整合、多元、连贯又相互渗透的特点。例如:在组织“美丽的农家小院”的主题活动时,教师可根据“农家小院”这一认识主题,展开“认识农家工具”、“农作物栽种实践”、“认识常见农作物”等系列活动。
所谓非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其实是一种随机渗透的教育活动,它是由社会教育的随机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通常是教师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区角和游戏活动等对幼儿进行社会化教育的过程。在此类活动前,教师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需要随机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善于捕捉教育契机,把社会教育的目标始终装在心里,达到及时引导、即时教育的效果。如进餐的目的是让孩子吃饭,户外体育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孩子的跑、跳,发展他们的大肌肉动作及增强体质。但是在客观上,这些活动又有引导幼儿按照社会价值取向、社会道德规范行事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这些活动中“顺便”进行了社会教育。如进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浪费粮食;玩户外体育游戏时,引导幼儿友好地和其他小朋友玩,遵守规则等。
幼儿园非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活动一般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户外体育游戏。
(一)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社会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幼儿适应、感受并参与社会生活的认知经验、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能力等,让幼儿理解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就要适应、内化并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必须紧密围绕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社会生活环节中的具体规则做起,帮助幼儿逐步开始适应社会生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各环节可向幼儿进行的社会教育主要有:
1.早晨来园。幼儿向老师问好,和爸爸妈妈再见,培养幼儿讲礼貌的习惯。
2.晨间劳动。让幼儿拿抹布把自己的小椅子擦一遍,小负责人把窗台擦一遍,给花浇水,给小动物(金鱼、小乌龟、蚕)喂食等,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及做事认真、有责任心等。
3.洗手。引导幼儿节约用水、排队等意识。
4.值日生劳动。值日生在擦餐桌(要求擦两遍)、发摆碗筷时,培养了做事认真负责、公正待人、乐于为他人服务等品质。
5.进餐。引导幼儿尊重别人的劳动,爱惜粮食,养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文明进餐等良好习惯。
6.入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文明的入厕习惯等。
7.午睡。教幼儿穿脱衣服的正确方法和顺序,引导幼儿以正确的睡姿睡觉、不打扰他人等。
由此可见,每一个生活环节都有向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抓住这些机会,把社会教育渗透在日生活中,使社会教育处于自然渗透的状态。
(二)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最能发挥其主体性的活动,游戏本身就是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幼儿可以在游戏中认识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环境,了解不同的社会规则,提高交往的技能,产生恰当的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和个性等。对社会性发展影响较大的游戏,主要是区角游戏、表演游戏、户外体育游戏等。
1.区角游戏
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要求,幼儿园在活动室中都设有内容不同的活动区(角),如美工角、小医院、小餐厅、娃娃家、棋类角、积木区、沙水区、图书角、音乐角等,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区域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实现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功能,达成教育目标。在区角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自发地活动,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2.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而进行的游戏。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形式,角色扮演有助于幼儿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促进怡情能力的发展,加深幼儿对良好品德和行为的体验。表演游戏是一项集体游戏,需要分工和合作。同时,幼儿本身参加表演也是需要勇气和自信的。在游戏中,他们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同伴的互动、合作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表演游戏能很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具体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科学地设计、合理地实施。
3.户外集体游戏
幼儿园的户外集体游戏一般是由教师组织的、在户外进行的、以发展幼儿体能为目的的游戏形式。这些游戏在发展幼儿体能的同时,也有社会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去自我中心化和合作等方面。
户外体育游戏中还有一类是小组间竞赛性的,如《上下传球》、《快跑接力》、《走钢绳》等。幼儿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由于被分成几个小组,而且小组之间进行竞赛,这就有利于幼儿合作、协调、配合等能力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
社会领域与其他课程领域是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社会领域教育不是封闭的,它总是要借助一些内容、手段和方式,而这些内容、手段和方式往往与其他领域有着联系。《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也可做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说明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那么决定了我们的教育设计与实施中必然要体现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例如:在大班的主题社会文化教育活动“欢欢喜喜过大年”中,要想实现这一主题的目标和内容,必然要渗透其他领域的内容,如艺术领域“剪窗花”、“欣赏乐曲《金蛇狂舞》”,科学领域的“认识年历”,语言领域的“说说压岁钱”和“年夜饭”等内容。
另一方面,健康、语言、科学和艺术领域的教育也必然渗透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这是因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无不渗透着社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每一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亲近社会和自然,反映了人类的关爱和良知,反映了合作与友善,反映了同情与帮助。例如,在语言领域教育活动中,故事《拔萝卜》渗透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教育;儿歌《小鱼游》教幼儿认识伙伴交往带来的快乐,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在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中,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萌发幼儿爱老师、爱同伴、爱幼儿园的情感,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这个新环境,美术活动粘贴制作国旗则萌发了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专门的和非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在幼儿园中都应受到重视。它们各有长短、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幼儿社会教育教学活动网络,完成着按社会需要塑造社会成员的艰巨任务。
[1]徐明.幼儿社会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2]胡金姣.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价值与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10,(7).
[3]但菲,王琼.表演游戏与幼儿同伴关系干预[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3).
G61
A
1673-0046(2012)4-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