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

2012-08-15 00:47李中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行政理论课程

李中生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实践性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模式,现已为各高等院校普遍采用。当前人们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实践性教学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但是由于对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内在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对其完整体系缺乏应有地把握及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使课内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被忽视,直接影响了课内实践教学在整个行政管理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功能和应有效果。

一、改善行政管理专业课内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一)课内实践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载体

课内实践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重要载体,在总结实际经验、促进理论研究和辅助教育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往的传统教育方式中,多侧重于对基本理论的剖析和阐述,较少于对实践中典型管理案例的归纳和分析,这样既忽略了通过对典型管理案例的直观认识来强化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的转化效率。为此,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运用,包括专业实习、专业见习、大学生社会实践、在课堂授课中注重案例的运用等,其中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尤为值得重视。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在于课堂教师的讲授,学生获得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或者说得到实践的检验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课内实践教学正好可以拟补这个差异。课内实践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来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的掌握情况,更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内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

从通化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来看,绝大多数的课程注重的是理论的传授。管理理论是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掌握的基础理论,理论扎实与否不仅影响着行政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也会影响到未来学生发展的前途,更会影响到相关行业的社会竞争力。学生获得理论的主渠道在于课堂内教师的讲授。单纯的教师讲授并不决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会消化、吸收及运用。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是在课堂内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理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每一个实践内容都是针对特定的理论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设定的。课内实践教学既能够使学生对客观事物获得最直观的认识,又能够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佐证;既能够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合理调整知识结构,又能够促使学生提高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教育意识,提升能力的催化剂

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其独特作用是传统理论教学所不能代替的。大学生通过课堂内的实践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因而能够比较客观地重新认识、评价自我,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社会的需求相对较少,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压力大。现实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获得理论知识基本是间接的,同社会实际有较大的差距,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直接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课内实践教学使大学生能够在课堂内直接接近社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有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培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对课内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致其“量少”

课内实践教学一般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理论的过程中,针对教学中的理论问题即时安排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通过课内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但目前,课内实践教学得到的重视不够,直接表现为课内实践教学的缺失。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在2009级之前的培养方案中没有体现课内实践教学的环节,在现今实行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部分课程中体现了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在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骨干课程中,对课内实践教学安排的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理论课时的安排。课内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过低,体现在课堂上的多是理论讲授。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有课内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教师在授课时也往往忽略不计,不进行课内实践教学。虽然学院要求采用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运用,但同课内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作用相比,课内实践性教学无论从学时上来讲,还是在具体的内容上都相对较低,这同我们对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直接相关的。

(二)课内实践教学良莠不齐,致其“质低”

由于对课内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规划,对课内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的硬性要求,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单兵作战的方式,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理想,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内实践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内,通过媒介引入或现场预设一定的社会现实场景、现实材料及特定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牵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现实探究和实践参与等自主活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探索分析能力和运用践行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而我们在开展课内实践教学时,往往注重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图片、视频、案例等方式,这和真正意义上的课内实践教学是有区别的。引入图片、视频或者案例时,教师仍然是主导地位,学生仍是被动地听,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效果提高的程度有限。

(三)对课内实践教学缺乏规范性管理,流于形式

首先,虽然在行政管理培养方案中规定了课内实践教学环节,但由于没有课内实践教学大纲,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参考的依据。其次,学院没有相关的教学文件专门规定课内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操作,没有监管措施。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及穿插提问等,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很多。在对待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时,教师由于受到自身能力有限、辅助教学资料少和其它众多因素的影响,积极性不是很高,学校又没有跟踪监督措施,很多教师为避免麻烦往往对课内实践教学忽略不计,只采取传统的理论教学。最后,学院对课内实践教学没有考核激励机制。学院现行的考试制度,更多注重的理论方面的测试,一张试卷反应的都是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课内实践教学成果没有反应出来。另外,学院对教师实施课内实践教学没有激励机制,教师在实施课内实践教学的动力不足。

三、应用型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充分实现课内实践教学的合理价值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及通化师范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性、应用性很强。从社会对行管专业的人才需求来看,非常注重实践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课内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都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它们放在同等的地位看待,二者是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关系,不可分离。课内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强调课内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或否定理论教学,因为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理论教学也离不开实践教学,只有进行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行政管理专业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的前提是了解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管理的理论。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实施课内实践教学。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对课内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建立科学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让课内实践教学的实施真正体现其内在的合理价值。

(二)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为课内实践教学提供制度性保障

课内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除了需要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外,也离不开学校领导、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齐抓共管。第一,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实践教学环节。明确课内实践教学在整个学时分配中比重,具体的学时。第二,形成实践教学大纲和编写课内实践教学指导用书。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每门课程的课内实践教学大纲认真研讨,形成课程负责人制度,根据课堂理论授课的内容与进度编写课内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用书。通过教学大纲明确课内实践教学具体时间、地点和内容,也包括情境的设定,相关的辅助条件。第三,完善课内实践教学考评机制。课内实践教学应该形成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系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四级管理组织。同时明确课内实践教学监督考评机制,明确课内实践教学考评指标和体系,量化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将课内实践教学纳入学院教学优秀评选参考指标,同各种优秀评选直接挂钩。在学生期末考试当中体现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将课内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情况列入本门课程学生成绩。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力求课内实践教学实效

行政管理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深化和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领悟,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课堂内的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应该针对具体的理论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设计,尽量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多样性等。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展示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判断、表述等,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最后由教师予以引导和总结,要求和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实现知行统一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研讨式教学,将学生分成几组,就某个理论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自身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讨论,有利于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理论掌握的情况和学生自身思想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适当开展专题讲座,教师结合课程中某个具体理论、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及学生需求,可以合理设计专题讲座强化讲解效果;此外还可以进行课堂陈诉、组织演讲、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把专业人士请进课堂等方式进行,其目的就是要力求实效。

(四)建立完备的课内实践教学辅助资料库,为课内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课内实践教学的开展除了教师辛勤努力、学院高度重视及制度保证外,还需要学院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资料库。教学辅助资料的收集对于开展课程教学,尤其是完成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或缺的。资料的收集单纯依靠各任课教师容易造成资料收集不全、重复劳动和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因此,学院应该为课内实践教学提供经费支持和情景支持。应组织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收集有关的案例、参考书等资料,以及教学软件、教学光盘、教学网络资源等,实现教学资料共享,为课内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

总之,我们应该对课内实践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合理定位,使其在行政管理教学总体规划中,同理论教学及其它实践教学统一协调发展,以实现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达到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1]林清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方式的合理性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6).

[2]李映霞.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7).

[3]李洪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途径探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1(6).

[4]印敏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内实践活动的探讨[J].素质教育论坛,2011(1).

猜你喜欢
行政理论课程
行政学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