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凯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再议中小学教师质量提升的问题及对策
张铭凯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教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教育的质量,提升教师质量一直是教育研究者和心系教育发展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困扰中小学教师质量提升的问题主要有流于形式的职前选择、落于空隅的教师资格认定和急于达成的教师专业发展。探讨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有效进行职前导航、规范管理资格认定和立志躬行的专业发展,不仅有助于教师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教育的健康、高效发展。
教师质量;职前选择;资格认定;专业发展
当前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教育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教师对于整个教育的意义又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育质量取决于教师质量”等一系列无不突出教师在当今社会重要性的表述纷纷显现。的确,在知识与信息时新日异的今天,教师,已经成为一种敏感的身份,国家和社会寄予教师的希望之高远,赋予教师的使命之神圣都大大超过以往。但是,在教师质量提升的浩大工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探讨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将有助于教师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或者从更长远来看,对于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当前,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认识到“未来的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这是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1]教师,作为知识和能力相对优势的占有者,“是孩子在校学习阶段所接触的最重要的人”,“是学校的形象,教育的面孔”。[2]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担负的不仅是一种职业的内在任务,而且是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前选择,理应从很大程度上对这一使命的担当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兴趣、能力、人生规划等各相关方面,这是显而易见的逻辑。然而,教师的职前选择并没有被广泛、深入、系统的重视,这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质量,从长远来看,制约着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全民族的振兴。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自己很“无辜”地“被师范”。而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有很多恰恰对师范专业情有独钟,却苦于不能“师范”。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悖论。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准后备力量,他们不但没有看到自己未来职业的光荣与神圣,反而早早为其镀以灰色的背景。如此一来,师范生未能“业精于勤”,究其原因,就是流于形式的职前选择。师范生职前选择潜在的无奈与迷茫,导致了教师“职前失职”,从局部来看,这会影响自身的发展,管窥全局,这对于教师质量的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创新发展极其不利。
教师职业是特征明显的专业性职业,就像律师和医生那样,有着自己特定的从业资格。可以说,在教师资格制度上我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资格的“终身性”和“冗杂性”,既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特色,也是问题之源。
一方面,终身制的教师资格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有明显的弊病。从理论层面而言,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个体,其知识水平、认知观念都是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一种没有时效约束力的制度很难保证其作用的有效、高效的发挥,教师的职业惰性可能因为其资格证书的长效性而滋生。正如有学者所言:“教师是在教师资格证书荫护、庇佑下参加进修的,进修考核的结果如何,并不影响其已获得的法定的教师资格,不会对他们已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危胁。”[3]从实践角度来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特别是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已不再新鲜,学生的头脑中装载着与时俱进的信息,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有某种制度去约束、督促使其时时刷新自己陈旧的知识系统。而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的检验标尺因其终身制而失去了效用。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还没有充分凸显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质,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冗杂。在我国,师范院校历来都担负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师范专业成为未来有志从教者的首选。但是,近年来,随着院校合并和师范院校的转型,一些非师范院校通过兼并重组挂起了师范的大旗;原本的师范院校努力向综合院校转向,把师范教育仅仅作为其“特色”而已。以至于出现了综合不“综”,师范不“范”的尴尬情形。非师范院校参与未来教师的培养,目的在于使教师队伍来源多样化,吸引更优秀的人员从教,出发点无疑是积极的。但是,在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还未健全的今天,这样做不仅不会对改善教师队伍质量有多大作用,反而会扰乱教师教育体系,让本来不很完善的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举步维艰。原本是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提高整个教育质量为初衷推行的教师资格制度,实然落于空隅,导致了为数不少的徒有教师资格之形,却无教师资格之实的所谓教学人员出现。
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界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4],“是指教师个体由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5]但是,从这些理解不难看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个过程性发展,是着眼于教师自身提高的发展,这一发展的实现需要时间。
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发展的整体趋势之一,被推到了关注的前沿。但是,外来理论的不断“冲击”,使得教师不知所措,他们苦于理解新鲜的理论术语,想试图准确到位地把握其内涵,却往往是理解偏差甚至误读。长此以往,教师想获得专业发展,想通过专业发展在自己的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却屡屡受挫。他们的职业锐气被抹平了,专业意识浅淡了,倦怠情绪袭来了,他们开始从迷惑走向盲从。不知不觉,身边的教师也悄无声息地同病相怜,于是从个人盲从转向集体盲从。还没有实现专业发展,却提早为自己关上了走向专业发展、做专家型教师的大门。究其原因,可以说是上到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理论,下到教师个人的心向、能力都没有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性、阶段性、每个阶段的内涵和特定所指达到有机的契合,致使教师专业发展不但没有达成预定目标,反而与之渐行渐远,教师自身质量提升的豪言壮语成了空话。
鉴于当前教师职前选择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的弊端,坚持立足于自我愿望的“想”、自我水平的“能”、自我驾驭的“会”和自我负责的“慎”,我们需要进行有效的职前导航。
加强职业规划,正确引导定向。师范生的未来职业定向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因为他们是未来教师的准后备力量。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决定国家的兴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论断生动地表述了国家、教育和教师三者相互制动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流于形式的职业规划亟需转轨,这需要在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切实指引和学生能动参与的基础上寻求职业规划的有效路径。因此,加强对于师范生和立志于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学生的职前导航,不是一句空话,应该切实落实好。正确引导他们的职业定向,不仅仅是关系到祖国年轻一代健康发展的大计,更关乎于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
调配专业设置,机动学生“出入”。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有必要进行师范类专业的合理配置,科学整合相同、相近专业,抽取最精干的力量培养新的师范教育团队,让他们受到精深的专业教诲、殷实的生活物化和崇高的精神熏陶,为使其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奠定基础。另外,对于准师范生尝试机动管理,灵活掌握其专业“出入”,及时地把有志从教的非师范生纳入未来教师培养体系,而不是让他们“壮志难酬”。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党和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施行,高等师范院校理应对原有管理体制进行调试,以使政策的旨归得以更好地实现,也使这一良好政策真正成为塑造一大批未来优秀教师的强有力的保障。灵活的管理,是为了从源头上解决有意从教者和无奈从教者心理困惑的有效手段,也是锻炼一支未来强劲师资队伍的必要措施之一。
提高实践权重,密切校际合作。教师,从来都被认为是“学高身正者”,然而现在的师范生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能力有待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提高对于师范生的实践要求,从学分、奖惩和综合测评等多方面让师范生对实践加强认识,这一点需要落到实处。应该认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绝不是只懂得一大堆教育理论而没有实践能力的“说话巨人”,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当前以至未来,教育所需要的是既具有理论涵养,又具有实践经验并能将理论与实践恰当对接的教师。依此,作为师范院校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关系,让中小学为本校的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也很重要。
对教师是专业人员的认识,由来以久,但教师资格作为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形成,却只有短暂的历史。教师资格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于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大对于教师资格的认定力度,有利于教师质量的整体提升。具体来看,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改变教师资格终身制现状,创新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传统角色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持,而教师资格又是其从事教师职业的有效资质,因此从制度上规范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下,我国教师资格的终身制大大阻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改变教师资格终身制的现状,让教师资格的有效性和制度性作用更加明显,创新其发挥作用的方式,使得教师资格认定真正成为筛选教师的客观标尺和提升教师质量的有效保障,应该是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题中之意。
明确教师资格的适用范围,强化教师资格的适切性。教师作为专业性人员,必须有专属领域的精深知识。我国所推行的教师资格是从高到低的“同化式”,违背了教师的专业阶段性,也与教育对象的阶段特征不相吻合。明确教师资格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要明确教师在特定学科特定学段的任教资格,不机械地进行“上下同化”。强化教师资格作为一种任职资格的适切性,就是要突出教师在特定领域和特定阶段教学中的功效发挥,也就是要进一步打造和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教师资格使用范围的明确和适切性的强调必将有助于高质量教师队伍的形成,有助于推动教师队伍本身的持久、健康发展。
凸显教师资格的专业背景,制约教师资格的认定泛化。教师有特定的学科所属,这是其作为专业性职业的表征。然而,当前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对于专业背景要求的降低,让越来越多的具备“一定条件”者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可是他们往往是持证的非专业人员,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规范培养,也没有教师岗前实践的必要锻炼,难免有混水摸鱼之嫌。为了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也为教师的后续专业发展夯实基础,有必要在教师资格认定上强调专业背景,凸显教师资格证书作为教师资格的标志。是否具备真正的教师资格是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充分条件,关系到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意义和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一种认定制度的价值。凸显教师资格认定中的专业背景,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资格制度作为一种从业制度的规范,另一方面有助于从原初意义上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当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处于“懵懂”状态,表现在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但缺少专业发展的指导;多专业发展的理论阐述,少专业发展的实践演练;有专业发展的雄心壮志,无专业发展的持久恒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既是动态的,又是长期的;既有阶段性,又有关键期。准确把握这些特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质量有着特殊的意义。
明确专业发展的意识,强化专业发展的指导。
当前,大多数教师虽然对于专业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但总的来说理解浅显,多停留在意识的表层,还没有深入到观念内部,所以无法用专业发展的意识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教学。对教师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使其准确把握专业发展的理念,并且内化于自身的观念中,不仅有助于专业理论素养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精简专业发展的理论,科学指导教师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确实离不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但是,为了指导而“理论”,又不免过于生硬和牵强。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最不需要的就是“高、深、空”的理论,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理论“应该贴近他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他们的日常工作有明显的启发意义。”[6]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得智慧,并在此期间与理论工作者和理论本身进行对话,精简那些繁琐的理论,强化理论的有效指导,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理解专业发展的阶段,留足专业发展的时间。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朝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这是业已形成的共识,但实际上却总是操之过急。既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那么必不可少的是为这一过程留足发展所需的时间。专家型教师的成长需要多种多样的实践历练,当然需要在时间上有一个等待。教师专业发展应是出于自觉的发展需要,在现实困境中勇于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如此才能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促进整个教育的大发展。
[1]王长纯.简论当代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1996(6).
[2]苏霍姆林斯卡娅.以苏霍姆林斯基的名义与中国教师共勉[J].比较教育研究,2010(3).
[3]吴全华.意义与问题——对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解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4]卢乃桂,王晓莉.析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之“专业”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2008(6).
[5]宋广文,魏淑华.论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6]陈向明.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的指导[N].中国教育报,2008-05-03.
Rethinking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roblems and Solutions
ZHANG Mingkai
(College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whole education quality to a great extent,therefore it is the issue concerned by education researchers and thos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ll the time.Currently,the problems obsess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mainly lie in the mere formality of preservice selection,the teachers certification at the empty corner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which are eager to reach.It can not only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but also be helpful to the healthy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o discuss and resolve these issues by guiding preservice teachers efficiently,regulating teachers certification and practic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quality of teacher;preservice selection;certificatio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011-12-22
张铭凯,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城乡统筹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策略及理论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09XJA880011)。
[责任编辑:崔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