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孙永杰
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涉足手机产业引发各方热议,对此,本刊特组织一组评论,对互联网手机的布局初衷、盈利前景、市场定位以及产业影响进行深度解读。
喧闹与热炒的背后,必须看到,硬件与软件端均无绝对竞争优势的互联网手机,不仅中短期内无望实现参与者多赢局面,更进一步挤压了本土智能终端产业利润空间,对后者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互联网企业做手机言必谈小米。究竟什么是“小米”模式(或者思维)?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要与苹果一样,发挥在硬件、软件、互联网三个领域的优势,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
但与苹果不同,小米在硬件、软件以及互联网领域的优势都不够凸显,无法有效提升互联网手机的进入门槛,因此上述“小米”模式就变得极易模仿。目前,以360为代表的大拨互联网企业已经陆续杀入,结果小米手机价格一降再降,直至近日不得不以回馈用户的方式来挽留和吸引新用户。至于360,更将定制机价格压得很低,令其终端合作伙伴苦不堪言。
更重要的是,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涉足,更多的山寨厂商以合作之机纷纷进入产业,不但增加了本土智能手机市场已经众多的企业数量,更进一步拉低了近乎于零、甚至是负数的国内智能手机产业的利润空间。
直到如今,笔者仍在怀疑国内互联网企业此次轮番杀入智能终端产业的动机和目的,难道真的如小米当初的模式所言可以通过服务挣到钱吗?小米近期接近40亿美元估值的融资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既然谈到了估值,最终的结果就是上市了。也许这才是小米的真实目的。再看其他的互联网企业,当360的周鸿对外声称,终端厂商惟有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方能生存之时,面对强势的互联网企业和一再被压低的定制机价格,终端厂商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又在哪里呢?最后无非是充当了互联网企业的嫁衣。
那么接着上面的问题,这些利用终端厂商的互联网企业真的可以通过推广应用而盈利吗?最可能的结果是两败俱伤,进而整体压缩本土智能手机产业的营收和利润,要知道,全球手机产业99%的利润已经被苹果和三星瓜分,在剩下近乎于零利润的市场中,如果本土企业自己再互相倾轧,国内智能手机产业将何以为继?
正当国内互联网企业为了自己的所谓利益摧毁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同时,大洋彼岸传出了苹果iOS 6与“山狮”桌面操作系统均深度整合了新浪微博等应用的消息。这除了显示出苹果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外,也证明了一个好的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应用是不会被忽略的,这也是所谓的绑定和强推所无法实现的效果。所以,中国的某些互联网企业们,还是应该回归自己的根本,在自己擅长的服务、产品上多下功夫才是王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这场以“小米”模式引发的互联网企业扎堆智能手机的风潮已经泛滥和变形,本土智能手机产业正在面临被摧毁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