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燕仑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和居住环境改变的同时,居民楼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提高工程质量,延长房屋建筑使用寿命,是开发商、业主最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化施工过程中,作为民用建筑的主体构件,梁、板、柱的混凝土浇筑已基本不用在现场搅拌,取而代之的商品混凝土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加快了施工进度。但是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两个环节上,由于各种原因,产生跑浆、气泡、脆性、楼板裂缝等问题。那么统一生产出来的商品混凝土是如何形成楼板裂缝的,如何控制或者避免产生裂缝呢。
商品混凝土制造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不按照标准进行配比;施工方为了赶进度,没有按照规定工序施工。这是导致楼板裂缝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
在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水灰比的变化对混凝土强度值的影响很大。如果水、水泥、砂子、外加剂的计算比例失调,甚至小的偏差,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另外,选择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商品混凝土,使得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结果就出现了局部骨料减少、砂浆多的现象,而这时混凝土脱水干缩后,就容易出现表面的裂缝。
混凝土在水泥水化过程中将蒸发80%的多余水分,这些水分蒸发后就会产生体积变形,而这种变形就形成收缩性变形。再加上在施工中,模板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浇水不够湿润,使模板吸收了混凝土中的水分,引起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致使混凝土产生了裂缝。
在混凝土楼板的浇筑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长时间振捣,结果使混凝土中的石子﹑骨料下沉,浆体上浮,造成作业面砂浆层。这就使它的干缩性能增大,等到水分蒸发后,混凝土失去水分而变得更加干燥,从而使毛细孔收缩或沉缩引起了混凝土楼板的龟裂。
(1)由于在施工中各工种操作人员没有相互配合,人为地将楼板钢筋的成品(板面负筋)踏坏﹑压弯,出现了支座的负弯矩,在浇筑混凝土后便出现了板面裂缝。
(2)在施工中由于要提前预埋线管,而且加上预埋线管外表光滑,混凝土经过振捣,石子滑落,水泥砂浆浮于预埋线管上层,这就会使混凝土楼板沿管线预埋方向产生干缩裂缝。
(3)施工方为了赶超进度,节约替换模板和支撑系统,当混凝土没有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时,操作人员就过早地将模板拆除;或者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终凝后,就在上面加压重荷,甚至上人作业等。这都会使混凝土楼板的弹性发生变性,破坏混凝土楼板结构,从而出现裂缝。
(4)混凝土浇筑后,还有大量的水化热量得不到散发,在内部就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这就给施工后的养护带来了难度。如果在楼板养护时没有采取覆盖或覆盖措施不到位,养护时间不够,也会使楼板产生裂缝。
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会使民居工程成为安居工程。因此,民居工程的施工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控制商品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发生。
施工方要选择有资质的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家,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易性及实验室配合比的要求,确定各种标号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少孔隙率以减少收缩量;严格控制砂子的含泥量﹑泥块含量,采用中粗砂,避免使用过量粉砂。同时,要求严格审查出厂合格证及设计配合比报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以便提高它的抗裂性能。
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不仅能降低建筑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控制混凝土楼板的裂缝。
(1)梁、柱浇筑完成后,制定混凝土楼板施工方案,并对楼板模板支撑系统编制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模板及支撑系统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而且根据工期要求要准备充足的模板,以确保按标准﹑按要求拆除模板。梁、板、柱宜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用水浇湿润,避免模板干燥而吸收水分。同时,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以防止混凝土产生不均匀沉降收缩,使楼板出现裂缝。
(3)现浇楼板中的预埋线管必须布置在底部钢筋网片之上,交叉布线处可采用接线盒集中钢筋网带,严禁将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混凝土楼板中;而且在埋管集中的地方,切不可管与管紧密相列,要留有适当的间距。
(4)现浇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应在12 h 内进行覆盖并作保湿养护,12 h 后应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 个星期。对于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 个星期。同时,对于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楼板,严格禁止人或重物加荷其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楼板结构的人为破坏,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综上所述,混凝土楼板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居民楼层与层之间的抗渗能力,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还会降低楼板的耐久性,影响整个居民楼的使用寿命。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严格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和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管理,民居工程中混凝土楼板的裂缝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S].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文梓芸,钱春香,杨长辉.混凝土工程与技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徐有邻.混凝土结构工程裂缝的判断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