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通信体系在城市运转遭到突发灾害或事故时,承担着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第一手信息的“急先锋”角色,是决策者正确指挥抢险救灾的中枢神经。应急通信只有在突发灾害来临时,真正及时、准确、畅通地传递抢险救灾信息,而不是紧急情况时的哑巴和瞎子,才能把好城市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关。
例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汶川等多个县级重灾区内通信系统全面阻断,昔日高效、便捷的通信网络遭受毁灭性打击而陷入瘫痪。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在灾区的互联网和通信链路全部中断。四川等地长途及本地话务量上升至日常10倍以上,成都联通的话务量达平时的7倍,短信是平时的两倍,加上断电造成传输中断,电话接通率是平常均值的一半,短信发送迟缓,整个灾区霎时成了“信息孤岛”。
第二代数字飞地压扩系统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产品中的佼佼者。该系统采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在近端将施主基站射频信号滤波并通过高效数字处理后移频压扩到低频频段,经无线中继接力传到远端,在远端进行数字高效处理后线性还原为施主基站射频信号,以解决地形复杂的景区、山村、孤岛、公路(铁路)沿线等场景信号覆盖。
第二代数字飞地产品新采用了软件无线电、数字预失真、数字信号处理、多载波消峰、高效率功放、EDA及SI设计、高效散热设计等多种核心技术,使得该产品较之传统模拟产品具有更多的优势:
1. 体积更小(12.6L),重量更轻(12kg),为传统飞地的1/3,安装成本低,维护简便,同时整机效率提高2.2倍;
2. 容量提高一倍,可支持8载波;
3. 智能化设计,优秀的射频指标,有效提高信号质量,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拉远距离,消除对基站系统的干扰,拉远距离提高约40%;
4. 整机效率大大提高,达到18%,20W远端机最小功耗仅45W,节电约2/3,大大减小运维成本;
5. 基站级产品设计,设备MTBF达到10万小时,稳定性提高一倍。
但飞地系统需临时占用150 250MHz的VHF频率资源,在应用上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在飞地的使用上,应明确其应急使用的定位,那么其频带的冲突占用的几率会降到最低。而且在以下情况使用飞地产品,能够完成在特殊条件下不能做到的事。
其应用范围包括三方面:
1. 可作为应急通信车的补充
移动通信车在应急通信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因其需要传输资源,对道路条件要求较高,部分区域无法到达,使其在应急通信中应用受限,尤其是在自然灾害出现的早期。
车载应急飞地压扩系统是应急通信车的补充,采用230MHz频率中继传输,不需传输资源,可以到达应急通信车无法到达的区域。
2. 自然灾害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援)
3. 重要活动时的应急通信保障(话务分流)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业内最早推出数字飞地及车载应急飞地系统的厂商,有着十分丰富的产品研发与工程实施经验,该系统已在广东、湖北、吉林等多个省市广泛应用于各类抢险救灾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虹信车载应急飞地系统在灾害应急通信实施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设备选点的难度,大大缩短应急响应时间。另外,该系统还具备安装简单,轻便易携带,自带电源供电,适用于多种特殊环境等特点。在应急通信中,该系统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利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