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冰
近些年乳腺癌发病率在慢慢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步年轻化,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2位[1],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更为重要了。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CDFI(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进行分析,根据乳腺肿块血流信息及声像图特征的不同,相应的提出诊断方案,肿块的性质即可明确,从而提供了可靠临床治疗依据。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科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60例患者,年龄16~71岁,平均(45~9)岁,均为女性,乳头溢液、乳腺肿块、乳房胀痛为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采用Philip-HD 7,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7.5~12.0)MHz为探头频率,双臂上举,双侧腋窝及乳房充分暴露,对乳腺4象限和乳晕区依一定顺序作斜、横、纵多切面扫查病灶,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扫查,观测病变的内部及周围的血流分布情况,形态、后方回声、纵横比、有无微钙化、边缘、内部回声、包膜、最后双腋下也行常规检查。对肿块内部血流采用Alder半定量血流分析法进行分级:Ⅲ级:可见4条以上血管交织成网[2],血流丰富,并延伸至病灶内;Ⅱ级:2~3条血管,血流适中;Ⅰ级:1条血管或星点状血流,血流较少;0级:病灶内无血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用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比较:超声检查出60例乳腺患者共有78例肿块,77 mm×34 mm为最大病灶,最小则为4 mm×3 mm。与病理术后结果比较,恶性肿块有85.7%(24/28)的诊断符合率,良性肿块有90%(45/50)的诊断符合率。超声表现:二维超声显示良性肿块内部以低回声为主,纵横比<1,多数可见包膜,形态较规整,有少量条状、片状、点状钙化,成点状血流,肿块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度低,PSV较低,RI常<0.7,呈低阻低速血流频谱;恶性肿块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多可见针尖样钙,外面尢完整包膜,边缘呈蟹足状或毛刺状,形态多不规整,纵横比>1,肿块及其周同可见几条或一条清晰的小血管以及丰富的血流信号,PSV较高,RI>0.7,呈高速高阻血流频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早诊断,早发现是提高乳腺癌临床疗效的手段。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鉴别[3]:①纵横比:恶性>1,良性<1。② 血流阻力及分布指数:恶性肿块内阻力指数偏高,多数可见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良性肿块阻力指数偏低多,可见少量血流信号或无血流信号。③后壁回声:恶性肿块后壁消失、减弱或不清晰;良性肿块清晰、增强、整齐。④包膜:恶性无而良性有。⑤轮廓及边缘:恶性肿块侧方声影罕见,边缘粗糙、不整;良性肿块多有侧方声影,边缘光滑、整齐。⑥组织或皮肤浸润:恶性有而良性无。⑦钙化:恶性肿块呈微小钙化,良陛肿块钙化斑大。⑧内部回声:恶性肿块呈实性衰减分布不均匀;良性肿块均质低回声或呈无回声。乳腺恶性肿块的诊断率应以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密切结合肿块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是及否检出血流信号,同时使用二维声像图为基础来提高。
在彩色多普勒方面:良性较的血流检出率方面低于恶性检出率,恶性肿瘤内的血流信号多,因此在良、恶性肿瘤诊断鉴别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应注意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史,多切面观察病灶,以减少误诊及漏诊,注意区分小纤维瘤与囊肿的鉴别,早期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的鉴别,必要时可以采取动态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属于乳腺癌中最常见一种病理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不同类型的乳腺癌对超声的透声性不同,其组织学特征也不同。浸润性导管癌的透声性因为有较多纤维成分,所以相对差,肿块内部界限不清,形态不规则,部分肿块血流信号丰富,呈不均低回声,回声明显减低。
综上所述,由于良恶性肿块有显著特征,声像图易于分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探头诊断乳腺肿块的具有较高的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方法简便,动态观察及重复性好、检查准确率较高、可作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临床鉴别首选方法,但对不典型的小肿块要结合其他方法检查,综合分析,可进一步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准确性。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02.
[2] 吴祥德,董守义.乳腺疾病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4.
[3]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