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及临床护理对策

2012-08-15 00:42傅月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9期
关键词:感染率儿科病房

傅月霞

院内感染会额外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并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儿科患者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弱,容易引起院内感染。因此儿科是医院监测院内感染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发生院内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对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率,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儿科住院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发生感染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1 d~12岁。住院3~15 d。

1.2 方法 对50例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查。探讨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结果

1200例患者中院内感染人数为50例,感染率为4.1%。感染部位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在者为胃肠道感染,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6个月的儿科患者院内感染为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率最高。6个月至1岁感染为15例,感染率30%。1~3岁的为10人,感染率为20%。≥3岁的感染几率最低。为10%.

3 讨论

3.1 引起院内感染的原因

3.1.1 自身生理年龄的原因 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的患儿医院感染的几率越大,1岁以下是儿科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因为婴儿血脑屏障发布不健全,发生菌血症容易引起化脓性脑膜炎。中性粒细胞粘附能力降低。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减弱,免疫球蛋白减少,血清补体量低,因此产生干扰素的能力明显降低。最容易造成院内感染。

3.1.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在患儿住院时未作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实验。主治医生凭经验用药,往往为了尽快控制感染使用2种-3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大量的抗生素应用往往造成菌群失调,造成大量耐药菌的产生。耐药菌根治于上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引起二重感染。

3.1.3 病房卫生方面的因素 儿科住院病房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陪护人员多,造成人员流动性大。引起飞沫传播加剧,空气病源微生物增多,空气污染严往往会造成二次感染。还有儿科患者家长不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患儿吸手指和挖鼻孔等不良习惯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再者有部分家属在住院期间,怕小孩受凉,很少开窗通风,空气的不流通是空气污染加重,空气中细菌量增多。有时候儿科住院部住院患者增多,病床不够用时往往需要加床,这就给清洁消毒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容易引起医源性的交叉感染。

3.1.4 护理人员的因素 部分医务工作者消毒意识薄弱,未按规定对空气进行消毒,对患儿呕吐物、排泄物没有及时的处理。在儿科病房医护人员接触患儿的机会比较多,因此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在工作过中部分医务工作者手卫生习惯依从性不高,这样就造成了儿科患者接触传播的机会,造成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对策

3.2.1 加强卫生知识宣传工作 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卫生知识是较少医院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患儿刚入院时要向其及其家长讲解住院期间的卫生知识,医院科室的规章制度。嘱咐患儿饭前便后要洗手,要讲究个人卫生,医务工作者还要纠正患儿的不良习惯,患儿之间不互相食用对方食品[1]。病房间不互相走动,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2.2 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量在用药前做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能力强的,药物达到感染部位多而不良反应少抗生素。使药物发挥最好的效果,按照患儿病情及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制定出最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案,避免抗生素药物的过度使用。

3.2.3 加强病房卫生的管理 加强病区环境的改善,降低床位密度,减少陪护人员数量。病房内窗户要及时通风,加强空气对流。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量、漂浮飞沫量,二氧化碳量。不同病种的患儿尽量分室治疗。对传染性疾病要隔离治疗,避免间接传播[2]。

3.2.4 加强医护工作者的管理 医务工作者要加强个人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加强消毒技术,严格消毒医疗用品,特别是呼吸道疾病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的监测,及时有效的采取隔离消毒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发生。

[1]周云芳.加强儿科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临床儿科杂志,2009,06.

[2]王云,韩敏,甄葆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预防对策.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猜你喜欢
感染率儿科病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换病房
病房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