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航 谈绍峰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的种类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膀胱镜、宫腔镜等种类繁多,腔镜手术创伤小、痛苦少、住院时间短,目前越来越多的手术采用腔镜技术。我院从2009年开始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硬式内镜器械,在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了器械质量,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必须提高内镜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职业道德,熟练掌握内镜清洗与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内镜操作规程,达到自觉执行规范的洗消标准流程的目的。请厂家人员现场培训,演示拆卸与组装技巧,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阅读使用说明书,以指导实地工作。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的转运必须有专人负责,置于封闭、防渗漏的容器中密闭回收,设器械清点本,详细登记器械品名、型号、数量等并签名;要求手术后按不同器械分类放置;导光束独立放置;光学仪器置于专用容器;钳类器械细小狭长,应置于篮筐中避免挤压。运输过程中做到防震、防摔、防碰撞。
在接受腔镜清洗任务前应配备完善的清洗设备,如高压气枪、水枪、细长毛刷等,王洪梅等的研究发现,人工刷洗加超生机洗组的清洗合格率为97.5%,而单纯机洗组的合格率仅为73.3%,表明:手洗加机洗是目前对腔镜器械较理想的清洗方法。内镜器械使用后立即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等残留物,可拆部分必须拆开清洗,管腔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并放入超生清洗器加多酶液清洗5~10 min。光学镜头必须单独处理,禁止超生、润滑、加热干燥;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穿刺针、吸引器等管腔型器械选择大小与长短合适的毛刷反复贯通刷洗,加高压水枪反复冲洗30 s以上;对于无法拆卸的器械需增加清洗时间,并加强清洗其管道、关节和齿纹处;小配件器械选择专用、有易清洗的小篮装放清洗,防丢失;光导纤维表面用软布轻轻擦洗干净,不能用力拉伸擦拭,避免迂回折叠捆扎,以免撕裂导光束的表面。
本工序为质量控制重要工序。日常采用①~③检查方法。为确保清洗消毒质量,间隔一段时间采用④~⑤检查方法。
①用肉眼检查。②进一步用光学放大镜检查。③纱布法:用高压气枪将管腔的水分吹到纱布上,如纱布有污迹则表示清洗不彻底,应重新清洗。④模拟污染物检测法:将模拟血红蛋白的管腔TOSI卡放入清洗机一同清洗,取出器械前先打开模拟管腔,检查TOSI卡的洁净度,如果TOSI彻底清洗干净,就视为清洗成功。⑤TATP法:对管腔器械的最难以清洗的部分进行采样,放入ATP监测系统,15 s看数值,在250~500RLU(相对光单位)之间就认为器械已达到清洗标准。
器械上油后用气枪和干燥柜进行干燥,温度调节在70℃。
包装前需再次检查器械功能,清洗的洁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干燥是否彻底,合格后按要求进行组装,精细部位使用保护套,光学镜单独包装。
我院使用山东型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PS-100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灭菌。严格实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三项监测。物理监测灭菌器自带有打印装置灭菌结束后可打印灭菌相关参数,如时间温度、工作模式、运行结果等,归档保存。化学监测每锅严格执行化学监测。除灭菌包内放置指示卡外,将一张指示卡装入特卫强灭菌袋经122℃封口机塑封。灭菌时置于最难灭菌点-灭菌舱下层的内角处。灭菌结束,首先观察此卡,变色与对比色相同或略浅,并均匀一致,视为灭菌合格。每舱次均要进行单独的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每日第一舱灭菌时,常规进行生物监测。我科使用的是新华公司生产的生物试剂,内含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将其与化学指示卡共同塑封于特卫强包装袋内。灭菌结束后,取出生物试剂放于56℃的恒温培养器内。在化验单上注明试管在培养器的编号,48 h后观察。灭菌后的试管内培养为紫色,阳性为黄色,表示灭菌失败;阴性为紫色,表示灭菌成功。
硬式内镜手术器械实行了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保证器械的灭菌质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 黄靖雄.关于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体会.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6.
[2] 胡国风,李淑玲,李大忻.酶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作用讨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