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 陈利新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关节内骨折的2%l11,如处理不当将显著影响患者日后的生活及工作质量。由于跟骨骨折多为足跟部受较大暴力所致,且多数跟骨骨折为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同其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一样,处理较为复杂,遗留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的比率较高。由于近几十年来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显著提高,遗留后遗症的比率也大幅下降。多数医生认为,如累计跟距关节面并导致关节面移位多于1 mm的骨折,应手术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45例(50足)Sanders分型II-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52足,男32例,女13例年龄19~45岁,平均32.9岁。其中单侧38例,双侧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踝部或其他部位骨折5例。所有患者术前拍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跟骨三维CT重建;均采用跟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重建型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7例较严重者采用同种异体骨填充骨缺损处;其中2例伴载距突骨折严重,给予加内侧伤口切开复位,手术时间10~15 d左右待肿胀消退,皮肤出现褶皱后进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或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取俯卧位或半侧卧位。在下肢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延长切口,即纵行切口在跟腱和腓骨之间外踝上5~6 cm,弧度顶点在跟骨体中心处,横行切口在第5跖骨基底部侧上方。注意此处勿损伤腓肠皮神经,剥离禁止使用电刀;选用2~3枚1.5 mm的克氏针于距骨和足舟骨周围进行固定,充分暴露跟距关节面,1枚直径2.5 mm的克氏针,撬拔骨折块复位注意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长度、Gissane角、Bohler角,x线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满意后,选择合适形状的跟骨钢板,避开骨折线拧入螺钉固定。去除固定的克氏针,再次行X线透视,见骨折固定满意后冲洗术野,分层缝合切口,切口两端植入橡皮片引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脱水剂,抬高患肢,红外线照射切口局部。术后24~48 h拔除引流条。尽可能避免长期石膏固定,早期活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术后2~3周拆线。术后3个月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行走。
本组术后有40例(44足)随访10~20个月,按照 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90~100分)28足、良(75-89分)12足、可(50~74分)4足、差(<50分)0足,优良率为90.9%。术后切口皮肤均无坏死,足跟疼痛4例,对症治疗后缓解;距下关节僵硬2例,经康复治疗后功能基本正常;均无明显的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
跟骨主要为松质骨,跟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所以骨折大多波及跟距关节面,造成跟距关节面毁坏,临床上可以引起后足跟疼痛,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2]。其治疗方法基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如抬高、消肿、止痛、不用支架固定的功能疗法及闭合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等,其主要优点均是软组织损伤小,缺点是跟骨主要为松质骨,骨折累及关节面,容易造成跟骨骨折的畸形愈合及严重的功能障碍而致病残[3,4]。有不少学者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必要时加植骨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组病例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优良率达90.9%。我们认为: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后的优点有:①恢复足跟高度和宽度。②较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重新修复B~hler角和 Gissane角。③有利于早期进行功能练习,避免踝关节的活动。
总之,跟骨骨折致残率较高原因就在于骨折后复位不理想,导致跟骨过宽,歪斜,跟距关节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而致足跟或踝部疼痛,不能行走。我们对Sanders分型II-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基本恢复了跟骨的宽度,力线,关节面的平整,最大的避免后遗症的出现。通过44足的回访,得出了良好的优良率,是值得推广的手术
[1] 戴国锋,目兰,孙刚,等.骨折手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26-433.
[2] 荣围威,王承武.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20.
[3] 王力,郭志敦,李志军,等.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32-633,2007,12(9):1173-1178.
[4] 张金利,马宝通,董强.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新进展.实用骨科杂志,2006,12(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