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2-08-15 00:51李秀荣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日本情感

◆李秀荣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

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到底有什么用?

有人曾经讲过“有一百个观众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历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形象。但是,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新《历史课程标准》把历史学科的性质界定为人文学科,意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在涉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提出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课程目标。

解读《历史课程标准》,我将其具体理解为,历史教学具有很多重角色,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角色是:第一层面,知识累积。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博闻强记,古今中外各个阶段的历史知识都能够涉猎;第二层面,情感升华。是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各种健全人格的情感,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国情感。

一、尴尬的境况

1.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时不时地听到有人会对我的工作疑问:你是教历史的,历史还用教么?看看《历史是个什么玩意》,要不就是《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就会了,历史用教么?啧!!

2.还有不止一次有人这样对我讲:你是历史老师,我跟你讲我最喜欢历史了,就是高中那会儿没学好,索性就学了理科,但是我跟你讲我最喜欢历史了,特别喜欢跟了解历史的人聊天了。

我诧异:历史为什么学不好?

我跟你讲,我当时的历史老师如何如何,怎样怎样,一系列的不太美妙的形容词就这样喷薄而出。

我只能讪笑而已。

二、困境中突围

1.历史是必须要教的

历史用不用教,要不要教,不是我自说自话。还是用事实来来说话吧:中国式“碑剧”:2011年7月30日,一条关于“黑龙江省方正县为吸引日商投资花了70万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的微博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此条微博被广泛评论与转载,该事件被称为“中国式碑剧”。

还有:沈阳某高新企业开发生产的激光射击游戏机,远销各地,当中竟公然播放侵华日军军歌(九一八事件发生地);一些地方制作《南京大屠杀》旅游光盘,屏幕上不断出现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被日军紧紧追杀,最后一一死在枪弹之下的情景。更令人瞠目的是,游戏规则规定,如果你想免于一死,只要向日军进贡,卑躬屈膝,便可保住生命;更有甚者在一些抗战纪念景点,出租服装让游客装扮“汉奸”“鬼子”的情形。

相信通过以上的事例,我们就会发现历史真的是需要教的,而且还需要认真地,加大力度地进行教授。就如一位网民说的那样:“正视历史才能面向未来,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友好而歌功颂德、去立碑,那些默默牺牲的英雄给立碑了没?这是讨好,不是友好!”

2.历史应该如何教

我曾经在一个政史文科班任教历史专业课,讲老实话,一直都对这个班的学生观感很好。但是在去年的12月份,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对全班学生的印象陡转:那天上午,恰逢上课时间,正讲到最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警报拉响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纪念日,这是生者对亡灵的悼念,同时更是对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的警醒。但是,班上的同学的表现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皱着眉头,捂住耳朵,低声抱怨“烦死了”“太吵了”之类的话,当我对他们解释这是在对历史的一种尊重和悼念之后,他们更多的表现还是很淡漠、无所谓,甚至是一种麻木。

列宁曾经讲过“遗忘历史意味着背叛”。难道我们现在的某些政府、一些学生开始走上了背叛之路了么?

是什么原因纵容了或者是造成了这些现象的发生呢?

是的,这些必须回归到我们的课堂中来寻找答案。

对每一位的课业繁重的高中学生而言,历史对他们有什么作用?是高考中无足轻重的等第,还是在精神上的一点慰藉?是死记硬背以求高分通过,还是心存兴致以积淀素养?

在各种各样选择天平上,作为唯一的砝码就是历史教师能否用个人魅力使得学生愿意追随。而个人魅力的最佳体现就是“言之以史,动之以情”。

以我个人为例:当我在讲述任何一段历史时,我都要求自己投入情感。我的喜怒哀乐、爱与憎,完全是随着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而真实的流露,我相信只有这样才容易使学生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以至“观史如身在其中”。“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历史课堂上,我从不吝于让学生明了我对某种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厌恶之情;我也从不放过任何让学生知道我对某种做法、某种气节的赞许之意。

如在讲到《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日》的内容时,我没有完全按照常规,仅仅利用教材上数字等来讲,而是在屏幕上打出两幅对比非常鲜明的图片:一幅是日本兵在国内时与妻女的天伦之乐,另一幅是在中国杀人之后手拎人头的面目狰狞。我引用了西方评论日本的文字:“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其实,这段评论讲的是在1894年——1895年甲午中日海战之际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时的评论,如出一辙同样可以适用于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然后,我又大量引用各式各样的历史文献中的对日本军队的评价,强烈突出我对日本侵华的憎恨之情。

在情感教育的深层里就是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这种拓展在更多时候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历史史实更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这种拓展训练不是一时一刻就可以完成的,必须坚持不懈,时刻注意。

再举例:当讲到必修三《新文化运动》时,当很多人对其大加赞誉的时候,我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引导学生看问题:这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在精神家园中曾经起支柱作用的儒家文化进行了一场接近于毁灭性的打击之后,中国人开始认识自己的一切不如人,开始彻底否定自己,崇拜西方。这是一种全盘否定,这种做法在当时的中国而言是好还是坏?时过境迁,这种迷信西方,鄙弃传统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还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起主导作用,他们言必称西方如何好,而对自己的母国则不屑一顾,认为事事不如人,样样不如人。这种迷思有没有误区?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当下社会上,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言论与现象,如何以正确的心态与价值观去评判?

每当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沉吟,我都有一种满足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融入情感与是非判断的课堂教学,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认识到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得其一,还应该了解其二,不做一个轻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傀儡,让他们学会深思,学会判断,学会以史为鉴。

情感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也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对于社会人文学科的教育,它首先要使受教育者在感情上接受,唯如此,才能在思想上认同。只有学生认同了我们正确的观点,才能够对他们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才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中国式的卑剧”,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的“背叛者”。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曾经有一句哲学名言“认识你自己。”我相信,只有通过老师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都真正地“认识自己”了,才能够真正撑起一片不倾斜不畸形的天空。

猜你喜欢
历史日本情感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黄金时代》日本版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