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郑惠虹 陆天宇 徐永
依托专业创造项目 依托项目建设专业
——建筑类专业“工作室”制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探索
江苏 郑惠虹 陆天宇 徐永
文章参考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建筑类专业“工作室”制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依托专业创造项目、依托项目建设专业”的校企合作互利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在于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类实训基地创新提供参考。
专业建设;项目实践;工作室制;实训基地建设
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系“工作室”制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为例,分析了专业建设与项目实践的互利关系,对如何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建设改革作了初步探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教育教学改革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院所属建筑工程技术系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市政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目前与3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了广泛、深度的合作关系。
任何一个项目实施需要首先考虑能不能做、谁来做、怎么做三个问题,在建设行业就要考虑专业资质、技术团队、管理流程与工作场所四项前提条件。所以为寻找真实项目服务专业建设,就必须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与之对应的业务条件,建工系依托专业优势,以校企共赢为合作宗旨,成立了各专业建设理事会为合作交流与管理平台,制订了符合双方利益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组织机构职能,探索组建了“专业工作室”作为项目实施平台,为寻找项目创造条件,主要作了如下探索实践:
1.建立组织机构,制订管理流程
根据专业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各专业发展特点,以专业教学发展改革思路为指引,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联合成立了各专业建设理事会,并制订了专业建设理事会章程,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为“专业工作室”的建设与运行的管理提供条件。
2.校企合作共建,落实工作场所
利用各专业当前优势资源条件,分别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米多装饰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平面彩色工作室、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室等四个“专业工作室”,引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
3.根据业务要求,组建技术团队
系部目前有专业教师40余名,全部具有企业工作经验或实践锻炼经历,其中全国注册造价工程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全国注册一级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占33%,通过与企业专家、学生助手合作组建技术团队,在造价咨询、工程监理、装饰设计、工程检测等专业领域完全具备工程业务承接能力。
4.校企联合资质,合作技术服务
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下,以“专业工作室”名义,联合企业资质,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共同对外承接业务,引进真实教学项目,通过校企联合技术团队共同培养、全程指导,工学结合,合作开展技术服务,互惠互利。
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引入并实施真实工程项目是促进专业改革与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不是最终目的。依托“专业工作室”平台开展项目实践,对专业建设与改革有着深远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促进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仿真、训练技能,使学生将来更好地融入职业。“专业工作室”是由校企共同组建的场所,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部分功能,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互补,为学生专业的学习与就业能力提高提供了一条融通的渠道,实现了生产经营与实训基地一体化的思想,也为专业建设实训基地整体建设思路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性经验。
2.促进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项目的建设与完成需要有一个真正有实力的管理与技术团队,这是市场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同样适用于“专业工作室”的团队成员,技术团队中专业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很强的岗位能力,更应具备最大限度地将岗位能力转化为教学所用的能力。在项目实施中,专业教师通过与企业交流,接触了专业新技术、新工艺,通过自身主持或参与项目实践提高了实战水平,大大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整体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3.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借助各“专业工作室”平台,通过引进真实项目作为学生实训载体,纵向按认识实习、专业实训、顶岗实践三个阶段组织实践教学,横向引入梯队式竞争机制,鼓励学生进入项目建设团队、融入实际工作岗位,在企业聘选与市场竞争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真实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4.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改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推行工学结合,深化教育改革,则是近年来诸多高职院校研究与探索实践的课题,我院建工系探索的“工作室”制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校企深度合作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参与真实项目的建设也为学生工学结合提供了一条有效实施的途径,深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依托专业可以为创造项目提供人才资源、设备条件等有利条件,而学校与企业作为不同利益体,在合作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真正能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建工系“工作室”制实训基地的建设探索实践中,针对依托专业创造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政府政策支持,行业企业认可
“专业工作室”是作为校企联合体承接和建设项目,而项目的取得首先需要有行业、市场认可的专业资质,政府及行业对该形式联合体没有设立申请专业资质的权限,目前承接项目时主动权在企业,学院师生只能以辅助人员形式参与,没有主持或真正融入项目实施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院师生职业能力与专业水平的提高。
2.资源充分共享,优势双方互补
“专业工作室”的运行需要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承接项目时,管理模式、市场影响、技术能手等是企业优势,设备条件、科研攻关、人才储备等是学院优势,应充分利用,合作互补,以发挥在承接项目过程中的最大作用。
3.利益合理分配,促进校企共赢
“专业工作室”采用企业管理模式管理与运行,在经济利益上以合作企业优先,同时也应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实训与专业发展的需要,制订合理可行的运行管理制度,这是促进双方共赢的前提条件。
为社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真实工程项目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思路。我院建工系以校企共建“工作室”为平台,依托专业优势创造项目、依托项目服务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院级教育研究课题“工作室制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JY038);资助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0JY038)。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