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丁亚明
《有机化学》项目化教学初探
江苏 丁亚明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方案实施等方面探讨了有关有机化学中羧酸酸性的项目化教学。
有机化学;项目化教学;羧酸
人类对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系统化的学习符合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但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容易导致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短期或立即就能顶岗工作的职业技术人才。这一矛盾要求我们职业教育对传统教学方法不断进行课程改革,而项目化教学是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重新设计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学生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项目中的若干工作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1】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学与就业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精心选择项目化课程的内容,本文以《有机化学》中的羧酸的酸性为例。羧酸是学生学到的一类新的有机化合物,但是物质的酸性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该项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适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完成对以往知识的迁移,可以学习到羧酸酸性相关理论知识,另外还涉及滴管、pH试纸的正确使用等基本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将项目分解为3个子项目:①探究羧酸酸性;②探究羧酸酸性强弱;③如何将羧酸盐转化为羧酸。学生接受项目后,针对任务展开前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查阅有关检验物质酸性、判断物质酸性强弱的方法。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较好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个组中,各组的“项目经理”负责本组项目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项目经理”集合小组全体人员的智慧,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方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指导,最后各小组经过汇报交流得到项目的最终方案。子项目①的方案有三个:第一用pH试纸测乙酸的pH值;第二在乙酸中加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第三在乙酸溶液中加入镁条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子项目②的方案也有三个:第一在同浓度的盐酸和乙酸溶液中加入镁条,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第二在同浓度的硫酸和乙酸溶液中加入镁条,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第三在碳酸氢钠粉末中加入乙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子项目③的方案是在苯甲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
根据实验方案,对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将子项目①“探究羧酸酸性”的三个方案分配到各个小组,项目经理负责小组任务的落实和完成,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派一位成员汇报实验结果,根据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判断羧酸是否具有酸性。随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与理论支持。随后以相同程序完成子项目②和子项目③。项目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要让所有成果共享,以更好地推进整个项目。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项目实施方式,有利于调动成员积极性,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
项目化教学的评价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评价,小组间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综合这些评价而得出结论,这种不以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评价方式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整个项目结束后针对出现的问题或亮点及时评价。
第一,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以引导、评价,最后归纳、总结,真正做到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精髓。
第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上课不再是一本教材,评价方式也不再是以一次考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展现的舞台。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项目设置的任务,自己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和其他成员相互合作,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另外通过完成项目在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形成了认真、细致、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了辩证看待问题、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1]周春娟.项目化课程教学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0(4):44-45.
(作者单位: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