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市委党校 姚凤芹
近年来,葫芦岛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初步统计,葫芦岛市现有各种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达30多个,服务业集聚区已经成为葫芦岛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成为引导葫芦岛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地。
2011年,葫芦岛市城区经济发展步伐持续加快,该市各区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围绕“做强城区经济”的目标,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总体上看,市城区经济总量持续壮大,结构调整已见成效,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壮大。2011年,全市城区实现生产总值48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仅低于全市平均增幅0.5个百分点。从产业发展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5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5.8亿元,同比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4∶52.2∶43.4调整为4.0∶51.5∶44.5,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强。
工业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城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环比回落了1个百分点。其中,开发区、太和区的增速分别达到16.5%、16%。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太和区、松山新区、凌河区的产销率分别达到99.1%、98.6%和98.4%。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31.1亿元,同比增长30.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1%。其中,城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3.4亿元,增速达到145.8%,比县域高96.3个百分点。龙栖湾新区和太和区工业投资总量均突破30亿元,增长分别达到2528.4%和137.8%。
实际利用外资降幅较大。2011年,城区实际利用外资24339万美元,同比下降31%。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1年,城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1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其中,新区增速最高,达到14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2011年,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2.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59.5%,同比增长17.7%。各个城区增长比较均衡,速度均在17.6%~17.8%区间。
由于我市在集聚区建设中还缺乏总体规划,部分集聚区建设存在多头管理、规划不统一;缺乏产业导向、重点不突出,盲目竞争、规模过小;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具体说来:一是我市服务业集聚区吸纳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二是我市服务业集聚区整合功能不强,严重影响服务业集聚区的辐射效应。三是人财物资源要素缺乏保障,严重制约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四是体制改革不到位,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和无序建设现象比较突出。
充分发挥葫芦岛的区位、交通、商贸、物流、旅游、教育等优势,围绕面向居民的生活性服务业、面向企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业的三大领域配置资源要素,在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优势服务行业,着力打造特色服务业载体——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科技教育、会展、金融、房地产服务行业;以及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园区、产品交易市场、休闲旅游集聚区、零售商贸(街)区、科技教育园区、软件与服务业外包产业园区等7种类型的服务业集聚区。
积极推进“大市场和大流通”,以知名商业集团入驻葫芦岛为重点,以提升传统服务业及消费档次,完善商贸服务链条,推动商贸业产业调整为工作目标,运用现代技术和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完善商贸网点规划布局,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零售商业街区为骨干,以超市、专卖店、便民店、仓储式商场为特色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贸流通集聚区。
以打造“渤海湾物流之都”为目标,构建以港口为中心、以公路、铁路网为骨架的多种运输方式,不断提高物流集运能力。高起点规划布局和加快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优化物流基地布局,形成具有高时效性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以旅游资源为依托,通过完善适宜人居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打造有震撼力的旅游文化吸引物,提供观光、休闲、商务、会议、培训、疗养等综合功能的区域。我市以发展温泉休闲、滨海旅游、历史文化及红色旅游等服务业为重点,打造温泉旅游小镇、温泉旅游集聚区和旅游渡假区。
科技、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主要以软件研发、生产、出口企业为主体,以众多软件企业和相关服务业机构集聚的区域为载体,重点布局在科研力量集中、人居环境较好的地区。葫芦岛市应以科技研发、软件、网络、信息技术服务等服务业为重点,打造科技研发、软件生产加工集中带、服务外包集聚区。
[1]李香英.中心城区在区域服务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7(07).
[2]陆铭.服务业发展不需要政府过多干预[J].上海国资,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