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形成脑疝急诊手术9例报道

2012-08-15 00:42:18王勇李太平史锡文梁庆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1期
关键词:颞叶骨瓣蛛网膜

王勇 李太平 史锡文 梁庆华

·临床案例·

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形成脑疝急诊手术9例报道

王勇 李太平 史锡文 梁庆华

动脉瘤虽然常常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但有部分动脉瘤破裂后可表现为自发性脑内血肿,甚至形成脑疝,其中,尤以大脑中动脉瘤(MCAA)最为常见。由于其治疗的特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9例MCAA破裂形成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急诊手术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34~62岁,平均44岁。

1.2 临床表现 以突发头痛起病,伴有恶心呕吐。短时间内昏迷。9例均出现一侧瞳孔散大伴对侧肢体瘫痪。Hunt-Hess分级Ⅳ级。从发病到首次手术时间2~8 h不等,平均3 h。

1.3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CT检查,证实有围绕侧裂的额颞叶脑内血肿,血肿量约40~60 ml;8例合并有SAH。9例在夹闭动脉瘤后行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发现多发动脉瘤。

1.4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额颞扩大翼点入路,切口适当向颞叶后部延长,尽量咬除蝶骨嵴,向下咬至中颅凹底。除考虑清除血肿和夹闭动脉瘤外,还考虑到减压效果。分别从颞上回和额下回切开皮层,由于动脉瘤常指向血肿腔,顺着血肿腔找动脉瘤增加了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危险。所以先清除部分血肿,以降低颅压。然后循蝶骨嵴到达鞍区,解剖颈动脉池、视交叉池,然后再循颈内动脉逐步解剖大脑中动脉各段。发现动脉瘤后,夹闭之,并通过反复调整动脉瘤夹避免误夹穿支血管。最后再清除残余血肿。硬膜用人工硬膜补片减张缝合,去除骨瓣。术后第一天,行腰池持续外引流。

2 结果

术中发现动脉瘤均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处,瘤颈宽约3~8 mm,瘤顶朝向内下方。

术后无脑血管痉挛伴发的脑梗死发生。1例在术后1月出现脑积水,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随访4月至4年,1例植物生存状态,8例患者意识清楚,其中5例恢复至术前状态,另外3例虽然意识清楚但都遗留有不同程度智能障碍,肢体偏瘫(肌力Ⅲ~Ⅳ)。

3 讨论

MCAA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9%。大脑中动脉位于侧裂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常表现为意识障碍和偏瘫,同时发生脑实质内血肿的比例较高(48% ~70.2%)。而且,Niemann[1]等发现在动脉瘤引起的超过50 cm3的大血肿中,MCAA更是高达74%。当脑内血肿并形成脑疝时,显微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由于起病后很快陷入昏迷,并形成脑疝,因此第一次术前仅行CT检查,没有时间行CTA或DSA检查。CT显示有额颞叶脑内血肿,8例合并有SAH。自发性脑内血肿的原因很多,如果大脑中动脉瘤顶端朝向内,出血量较大,可形成额颞叶深部血肿,甚至破入脑室。有时与基底节区出血鉴别困难,可被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在接诊后,由于以下原因:①患者无高血压病史。②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脑内血肿位于额颞叶,围绕侧裂。我们当时考虑出血原因可能为动脉瘤,尤其是MCAA,因此未按常规手术清除血肿。来院时患者均已脑疝,没有时间行进一步检查。但术前考虑到动脉瘤的可能性,因此,准备了动脉瘤夹,同时,术中探查了大脑中动脉各段。

动脉瘤出血早期(0~3 d)手术效果良好率为75.1%,延期(4~10 d)为60.9%,后期(11~32 d)为78.2%.但术前再出血率却逐日上升,从0~3 d的5.7%,上升到15~32 d的21.5%,再出血势必影响到预后 。早期手术时,由于动脉瘤破口处于脆弱状态,其修复及周围粘连作用差,术中极易破裂。晚期手术因动脉瘤周围蛛网膜下腔的粘连,造成分离困难。目前对早期及延期手术虽有争论,但倾向于Hunt-Hess分级Ⅲ级以下者,提倡早期手术。对Ⅳ和Ⅴ级者,应延期手术。在本组中,虽然Hunt-Hess分级Ⅳ级,但由于脑疝形成,均应急诊手术。Güresir[2]等亦认为对于合并颅内血肿的动脉瘤,虽然Hunt-Hess分级高,但也需急诊手术。同时,他还认为在所有预后因素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在分级高预后好的患者中,手术开始平均时间在发病后3.5 h。本组平均时间为3 h。其中植物生存1例者,恰恰是因为转诊等原因导致发病至手术时间最长者(8 h)。另外,Otani等[3]通过对110例Ⅳ-Ⅴ级的动脉瘤患者研究发现合并血肿的评分和预后较无血肿者差;但在相同评分的条件下,合并血肿者较无血肿预后好,因为部分脑损害是血肿压迫所引起。所以在怀疑动脉瘤的情况下,如能急诊行CTA,对手术更加有利[4]。但若时间不允许,应尽快手术减压,同时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对改善患者的预后也是极其重要的。

在手术时,除清除血肿外,还应探查血管,以便发现动脉瘤。合并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患者,保守治疗的死亡率是80%,而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者为27%。如果仅行血肿清除而未行夹闭者,死亡率是75%,而血肿清除和动脉瘤夹闭者为29%。另外,合并血肿的动脉瘤再出血率是无血肿者的3倍(前者为15.9%,后者为6.3%)[2]。所以,在清除血肿的同时,必须探查血管,以免遗漏动脉瘤,两者缺一不可。

Wada等[5]根据CTA模拟手术入路,若大脑中动脉M1段位于动脉瘤前方,采取顺行分离M1段到M2段;若M1段位于动脉瘤后方,采取逆行分离M2段到M1段。本组所有患者术前未做CTA,我们术中更常采用顺行分离,但若遇明显粘连紧密的血凝块(此处常为动脉瘤所在),妨碍M1段的分离,可暂停顺行分离,而改为逆行分离更容易到达动脉瘤。本组采用顺行分离7例;先顺行后逆行2例。

脑血管痉挛继发延迟性脑梗死是术后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40%[6]。通过术中打开颅底各池,充分冲洗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并于术后连续引流血性脑脊液及应用3 h治疗,可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本组9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梗死,说明通过早期手术,避免蛛网膜下腔内血液成分的分解,对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一定帮助。

Heuer等[7]发现超过一半的SAH患者都有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含有颅内血肿者。还有学者对合并颅内血肿的动脉瘤术后进行颅内压监测发现,预后好的患者,术后7 d的颅内压小于20 mm Hg;而预后差的,则颅内压大于20 mm Hg。所以认为快速控制颅内压可改善预后[4]。在本组,由于患者术前已脑疝,通过术中硬膜减张缝合,并去除骨瓣来达到控制颅内压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去除骨瓣可使颅内压降低15%,敞开硬膜可使之降低70%[8]。去骨瓣减压不仅有助于控制局部和全脑颅内压,还可提高脑灌注。

术后常规复查CTA,1.了解动脉瘤夹闭情况。2.大脑中动脉是镜像动脉瘤的最常见部位。通过CTA可了解有无漏诊其他部位动脉瘤,本组术后复查CTA,发现动脉瘤夹闭完全,未发现多发动脉瘤。

本组虽然均为术前Hunt-Hess分级Ⅳ级,但预后较好,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Hunt-Hess分级虽然较高,但与脑内血肿形成脑疝有关,手术及时清除血肿,对预后有帮助。2.早期手术,术中冲洗蛛网膜下腔积血,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3.去除骨瓣,使当时及延后可能的高颅压得到缓解。4.本组动脉瘤瘤颈较窄,夹闭相对简单。

综上,在临床如发现患者无高血压病史,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血肿,而且脑内血肿位于额颞叶,应警惕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可能。如条件允许,可行CTA或DSA检查;如情况紧急,需急诊手术时,应准备动脉瘤夹等手术器械,在手术时需探查大脑中动脉各段。

[1]Niemann DB,Wills AD,Maartens NF,et al.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atomas caused by aneurysm rupture:coil placement followed by clot evacuation.J Neurosurg,2003,99(5):843-847.

[2]Güresir E,Beck J,Vatter H,et al.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intracerebral hematoma: incidenc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outcome.Neurosurgery,2008,63(6):1088-1094.

[3]Otani N,Takasato Y,Masaoka H,et al.Surgical outcome following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poor-grad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associated massive intracerebral or Sylvian hematomas.Cerebrovasc Dis,2008;26(6):612-617.

[4]张剑宁,章翔,曹卫东,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1):1149-1151.

[5]Wada K,Arimoto H,Ohkawa H,et al.Usefulness of preoperative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with two-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ing for rupture point detection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Neurosurgery,2008,62(1):126-133.

[6]Ayer RE,Zhang JH.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cute brain injury in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opportunity for intervention.Acta Neurochir Suppl,2008,105:179-184.

[7]Heuer GG,Smith MJ,Elliott JP,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other clinical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 Neurosurg,2004,101(3):408-416.

[8]Smith ER,Carter BS,Ogilvy CS.Proposed use of prophylactic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poor-grad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ssociated large sylvian hematomas.Neurosurgery,2002,51(1):117-124.

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颞叶骨瓣蛛网膜
记性不好?因为久坐“伤脑”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诊断标准的进展
双侧平衡去骨瓣对重症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