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
在很多次谈到农技推广的话题时,很多业内人士都无一例外地提到 “我国技术推广的队伍不够壮大,素质参差不齐”。笔者感觉关于推广人员的问题,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琢磨。
说人员不够壮大,按照目前农业院校涉农专业设置,农学、资环(土化)、植保、园艺、生物技术、农田水利、草业科学、设施栽培等涉农专业,估计每年全国本科、专科、中专毕业生应该有30万人,就是在扩招之前,最少也应该有10万多人,加上其他与农科相关的专业毕业生以及农村一些自学成才的农技人员,目前能够从事农技推广的人员估计有1000万人。可是真正这些毕业生有多少活跃在田间地头,有多少能进入农技推广系统为农民服务,恐怕很少,扩招之前毕业生实行分配,基本还可以到相关单位工作,扩招之后毕业生双向选择,脱离本专业的就更多了,这可以说是国家很大的损失,也是农技推广的一大损失。
原本国家从招生计划,到学生培养都投入了很大精力、财力,结果是并没有在农技推广领域起到想要的效果。有很多学农毕业生从农村考出来,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去;有些本来就是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生产、农技推广更没啥兴趣。目前农技人员培养就像是大海捞针,每年培养一大批,却只能留下几个,如果从培养规模就减少的话,估计未来搞农技推广人员的越来越少,或者更多的是那些根本不是学农的毕业生在田间搞农技推广。
一次和一位读信息专业的博士交流,他说他们学的东西都比较落后,有的地方会落后国外十几年。但是学农的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的技术似乎都不怎么落后,只要到农村去,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还能够保留先进性,那为啥就没人愿意把先进的技术教给农民呢?可能其中的原因就像新闻里那个厦门大学博士宁死不愿下基层那样吧?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人生没有错,只是大家思想有点单一,大多数只想留在繁华的都市。
虽然说现在的社会讲究人人平等,在笔者看来不但人的出身有等级之分,就连工作性质也有默认的社会等级之分。莫说在国内,就在发达的英国,他们的阶层之间区分也非常明显,每个阶层的自我防护都很明显。笔者认为,之所以很多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基层,不愿意和农民打交道,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原因,从主观上不愿意到农村去。笔者认为,我们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后备力量还是庞大的,但如何调动这些后备力量的积极性,让他们加入到队伍里来,才是更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