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琴 王连明 王明利
(山东省青州市工农子弟学校)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张会琴 王连明 王明利
(山东省青州市工农子弟学校)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让语文与美育同行,是我们每一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两个方面谈了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 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语文是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熏陶感染,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蕴含着无数“美”的因素。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教材,发掘课文中的美学主旨,进而寻找它与美育由蕴的沟通点和结合点,然后实施美育教学。
热爱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学生对大自然更是充满了好奇。教材中的作品则是以多情的笔触对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以浅显优美的语言,多视觉、多层次、全方位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俊青的《海滨仲夏夜》,刘增山的《秋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蒙古《草原》……哪一篇不使人心醉,哪一课不令人神往,教师可抓住作品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唤起美感,陶冶情操。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上课伊始,多媒体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大屏幕上投影出一组春意盎然的图片,立刻让人感觉到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在听完课文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时,老师投影花团锦簇的桃花图,并配上乐曲声、鸟鸣声。在百花争艳的春花图边、在轻柔曼妙的音乐声里,在唧唧啾啾的鸟鸣声中,学生如同来到了鸟语花香的大自然,身心完全融入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去品味课文。正是由于创设情境,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而产生了兴奋情绪,老师捕捉住这一学习状态最优化的“兴奋点”进行点拨诱导,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中,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从而培养了审美情趣。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显示劳动人民伟大创造力的作品,古今中外的建筑设计、园林建造都描写的极富魅力,从某个方面展示了劳动创造了美。如《中国的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馆》《苏州园林》等,作者以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文笔、高超的美学眼力,在介绍建筑、文物、园林的同时,也渗透着赞叹之情,讴歌了伟大的劳动人民的劳动美、创造美。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启发学生用审美的情感,去诵读文章,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同时对劳动人民的景仰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油然而生
教材中也有许多反映作者审美情感倾向和审美理想的作品,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去挖掘教材的审美情感,使自己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创造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依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展现出皇帝和骗子以及众大臣的伪善、欺骗、狡诈的本性,突出小男孩天真,敢于讲真话,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从内心喜爱美好、厌恶丑恶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真正视学习国文如游泳在趣味之海里”,学生在赏心悦目、分析对比中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培养了爱憎分明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如果仅仅限于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创造美,才能完成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美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想象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进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巨大动力,特别是在课外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课外阅读采用个别的、分散的形式,从阅读内容的选择到审美活动的开展,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中学生的审美心理可知,学生不会对自己既不熟悉,又无法理解的对象产生兴趣,反过来,如果审美对象太熟悉,也会减少审美的快乐。因此,最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是熟悉感和陌生感同时存在的文学作品。唯其陌生,才能使学生探奇寻胜的愿望不断被激发,唯其熟悉,才能使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我常常巧妙地运用这种关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广泛阅读作品多角度、多层次感悟生活之美。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就应该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写作上,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延广延深。如以“童话”为触因,在幻想中触发审美想像,从而创造美。小学生是爱做梦的花季。教师可以通过拟人化、拟物化、科学幻想化、理想现实化等形式,编造童话故事,促使学生再现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按照自己独特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价值观念进行重组融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童话世界。
学生在写作中能创造美,在口语方面同样能创造美。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例如,在“畅谈自己的理想”口语活动中,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要文明得体;二是仪态美,发言时要态度自然;三是思辨美,就是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你长大后干什么?”这个话题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挥最佳水平的愿望。这样,话题有一定范围,又不太狭窄,学生能做适当准备,又对学生口语的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结果不少学生在演讲时,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幽默诙谐,仪态自然,整个课堂氛洋溢着“满园春色”,讲者创造出美的语言、仪态、思辨,听者获得美的享受。“美”在口语教学中,在学生兴意盎然的发言中得到了渗透。
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流连忘返。我以为,语文教学就应该把美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像导游一样,引导学生感悟美、鉴赏美、拓展美,使学生的性格、气质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美,从而不断地去创造美。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乘着“美的精神”,从而创造出“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悟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在美的海洋里遨游,神思飞扬。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