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美术教育弊病的思考

2012-08-15 00:51朱传波张柱胜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3期
关键词:考级创造力绘画

◆朱传波 张柱胜

(泰山外国语学校)

关于儿童美术教育弊病的思考

◆朱传波 张柱胜

(泰山外国语学校)

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是对孩子自身潜力的发掘、对孩子思维方式的触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释放。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艺术品质,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作品,如何更好的挖掘孩子的潜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儿童绘画 教育弊病 思维方式

儿童绘画教育的目的并不仅是绘画本身,而是对孩子自身潜力的发掘、对孩子思维方式的触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释放。儿童艺术教育近年来得到了无比的重视,本是好事,充分体现了现在家长及社会对孩子素质提高的投入。然而,观当今社会对儿童艺术教育之方式,却不免让人担忧。成人化、功利化、工厂化、概念化等这些无不是美术教育之弊病。艺术教育若如此下去实为教育之痛,孩子未来之痛。

绘画力,简单说就是绘画的能力。这个能力不是说能简简单单完成绘画的能力,而是绘画的创造力、独创性与表达力。绘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门语言,如何让孩子学会用文字表达的同时也能用画面语言表达自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为什么用“还给”而不用“开发”或者“拓展”,实在是因为很多孩子的创造力都是让我们这些大人式的教育给磨掉的,而并不是孩子本来没有,需要我们给予。从教十余年,就当今教育之现状来谈下我对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我们都知道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永远和大人的不一样,但在生活中很多老师还有家长都喜欢把自己的所谓观点强压给孩子。成年人只会用眼睛去看表面,有多少人还能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呢?我们还能不能像孩子一样来看这个世界?

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天空怎么画成紫色的了”、“怎么画的这么乱呀”、“看人家别的小朋友画的多整齐呀”、“画的一点都不像”……殊不知孩子的绘画永远是最真实的,这种真实也是孩子最本真的东西,是情感的真实,但是往往他们的这种真实,被以程式化的标准去评判。

成人化的教育无疑埋没了孩子用画笔表达情感真实性的意识。慢慢的孩子也就变成了仅抄袭所见的外表,失去了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有些家长在送孩子学画之前会问“考试能不能加分?要不然学这个有什么用处”。这也许不是家长的过错,应该是考试制度不合理造成的必然结果。也常听到家长介绍自己的孩子“素描八级”、“水粉十级”等。如今社会考级成风,家长趋之若鹜。各种考级培训班应运而生,大肆宣传。级别考试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考级真的那么重要么?真的能说明孩子的水平?有多少孩子沦落成考级的工匠。看孩子们的试卷毫无创意可言,很多孩子甚至连构图都一摸一样。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只能说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应付考试。考级过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就消失殆尽。这种功力化的教育方式也只能成为各位不知情家长炫耀的资本。人们总是想着让孩子怎么样去适应这个社会,这个本身也没有错。但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仅有适应没有创造力,孩子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社会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

艺术教育应该是个性的教育,没有了个性艺术的学习便没有了意义。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授课方式,向来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启发、引导、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趣味化、情感化、开放性等。我想这些大家都很赞同,但真正的实施却并不容易。很多家长只管今天孩子学会了画什么,圆形是不是够圆,直线是不是够直。这与上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有关,当然也与现在的快餐化社会有关。慢慢地老师们也就开始我画一笔孩子画一笔,孩子的画俨然变成了流水线作业,无趣之极。更何况看孩子绘画,发现尽是老师之作品,如此一来,何谈美术教育。

绘画的生命在于它的创造力。“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熟能生巧,然而熟也能无脑。这在很多孩子的绘画中却也体现颇深。提笔就能画,然而却似曾相识,原来绘画已经成了惯性,每一幅都不过如此。程式化、概念化,孩子们的天性早已不知去向。

孩子就应该像孩子一样。孩子的绘画会传达给我们很多信息,是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的窗口。如果孩子处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他的作品就体现出轻松自由的感觉。如果孩子的画面总是太小,那我们就应该考虑孩子是不是缺乏自信。画面总是乱糟糟的,那也许就是孩子缺乏耐心的表现。在一次儿童绘画的课堂上,老师让孩子画家庭成员。其中一个孩子的画让我感触颇深,他画了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爸爸、哥哥、自己,当然还有妈妈。画面生动活泼,但当老师看到画面上的妈妈的时候就问孩子:“所有的人都这么开心,妈妈为什么瞪着眼睛呢?”“她就是这个样子的”孩子认真地说。不知道当这位妈妈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看的却有些揪心。这就是孩子,真实的孩子。但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的绘画,那孩子表达的真实性将不复存在。

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艺术品质,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作品,或者说该如何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挖掘,这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老师、家长三位一体,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实现。如果我们国家能够提供更多的开放的美术馆、博物馆,并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正确的社会艺术氛围,这对孩子乃至整个社会中的所有的人在艺术方面都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作为老师来讲也应该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教会孩子画画,更应该教会孩子思考。让孩子学会独立表达,并善于发现孩子的特质,要用心与孩子对话,而不是灌输。作为家长更应该了解孩子,多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作品不做盲目的评价,多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应该多理智,不跟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有机会多去美术馆博物馆等,无疑都是最好的教育。眼高手低不可怕,眼界得不到提高何谈手高。

儿童教育的问题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它不仅关系着我们这个时代,更关系着整个世界的未来。让我们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不要把泯灭个性当做教育的成果。让孩子真正的做回孩子,让孩子的绘画更好的表达孩子的心灵。

猜你喜欢
考级创造力绘画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音乐听力》考级(三级)教学分析与思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你是如何面对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