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曹振业
根据多方调查访问了解到,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机械教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与培训,(二)基本技能的教授与指导。
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机械设计原理课程、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课程、机床电器保养与维修、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模拟电路实训以及智能数字电路实训等;机械制图的绘制、电子电工基础实验实训以及生产实习等是基本的动手技能培训的几个方面。
在所调查的几所学校中,针对现在老师的教学,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对机械知识的教学面比较广泛、教学的内容不太具体化、对专业的针对性强而且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极高。学生首先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然后根据理论知识在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再根据实际操作中出现在的问题回归到理论知识上,从中更深层次的理解理论知识,最后用掌握到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来指导实践。
在以前的教学中,老师固有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机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但是不能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着重的突出应用的特点,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扎实,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近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要求教育要实行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方法,不能只是让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要让学生能动手实际操作,真正的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符合市场的要求,做一个全能的技术型人才。由此可见,在机械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而且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项数据与实践表明,动手实践的能力是机械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我们要清楚,实践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只有先教会学生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后,再教会他们动手实践的方法才是相对可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还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机械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该如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把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学生还没有进行动手实践之前,就对相关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为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基础,只有在充分的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动手实践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合理的协调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分配,保证学生能最大程度的掌握并接受所学的知识。在确保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下,能有充分的机会以及时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定位是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所以,学校教学的最后目的是要学生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在实际操作方面能独当一面。因此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就必须着重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同时在课时的安排上也应该保持平衡,避免学生出现理论与实践的偏向性,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做实训之前教师自身要端正心态,做好实训的计划准备,辅助并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次的实训任务。在实训中切实的将进企业的操作模式与流程搬进学校,让学生熟悉以后工作的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课程。实训课程不仅可以以实践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将实训列入其中,用来考察学生对于机械技术的实际掌握情况,并针对相应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对于实训课程的安排也要全面具体,各个需要动手实际操作的环节都要训练到,针对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各个实训之间的有效调整。
基本动手实践技能的训练、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技术能力的训练为实训的主要训练项目,每个部分的训练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能熟练地运用基础技能的基础上,才能着重训练专业技能,最终使学生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应先将实践原理进行讲解,对其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然后再要求学生自行实践,最后教师再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讲解。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能够使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实践操作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以及操作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另外,教师还应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有所创新,改变原来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以及多样式的教学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动手实践课程变成一次探究之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一个学生都能以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动手实践为乐趣。
总而言之,要在教学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探索的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完成机械教学的任务,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目的。
综上所述,在机械教学中,理论是基础,过硬的动手实践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但是仅有动手实践技能还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应明确学生作为技术型应用人才的定位,找准方向,抓住方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才是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根本途径。
[1]吴文涛.高职高专机械设计教学计量分析[J].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12(04).
[2]孙达军.机械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3]李俊华.浅谈机械制图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9).
[4]陈海魁.机械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5]朱龙英.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