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源头上制止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

2012-08-15 00:51:35吕习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挫折中学生青少年

◆吕习红

(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

如何从源头上制止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

◆吕习红

(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

生命教育的概念已逐渐被国内教育界所接受,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要及时在学校给孩子们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以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渴望,健全学生的人格,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的意识。

班主任 日常管理 生命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案件屡有发生。一幕幕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悲剧,给教育工作者敲醒了生命教育的警钟。

一、中学生轻视生命事件回顾

有关数据表明,青少年的自杀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增长趋势,引起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例如,美国青少年自杀死亡已成为同年龄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交通事故等意外死亡。香港10~19岁青少年的自杀率在1995年就已达到了3.4人/10万人。而在我国大陆,青少年自杀现象也较为严重,据统计表明,我国自杀率最高的年龄在16~30岁之间。

在我们的记忆中,青少年自杀的惨事早已屡见不鲜:2011年10月9日凌晨,上海浦东新区云台路的一个居民小区内传出了噩耗。一名年仅11岁的男孩从该楼13层消防通道北侧窗户坠下,被发现时已经死亡;“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这是江西九江市庐山区赛阳镇中心小学3名学生相约跳楼自杀的幸存者说出的心声。面对这些青春花蕾的过早凋零,人们不禁要问: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失灵了吗?实施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二、中学生轻生原因分析

中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原因:

1.学校压力大

如学习压力大,功课繁重;学校和教师过分看重排名、升学率,加重了孩子课业负担,或考试失败等,而自我心理承受能力又过低,选择轻生之路的中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过高,父母期望也很高,而一旦受到挫折,便承受不了,感到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2.家庭因素

有些家庭中缺乏交流,父母管教过严,孩子时常处于不被人理解、看重的地位,不能完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孩子有可能以自杀方式唤起父母的关注;有些父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常感到自己是一个包袱,再活在世上实在没有什么意思;还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惯,使孩子任性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很低,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受到老师批评,就可能自杀。另外,有些父母自身关系不好,对孩子感情上的关注很少,孩子从小感受不到父爱、母爱,可能变得自卑、抑郁,在遇到挫折时,便可能采取轻生方式。

3.其他原因

如精神障碍等。据有关资料统计,因精神障碍而自杀的青少年占13.2%,因此也不容忽视,其中抑郁症是导致青少年自杀最重要的精神障碍。

三、从源头上制止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

作为班主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等途径,进行生命教育,让年轻的生命闪耀出夺目的光彩,从源头上制止中学生对生命的轻视。

1.切实加强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是基于充分考察人生命本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符合人性的要求,并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是一种全面关照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但是,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教会中学生珍爱生命,重要的是要启发中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仅是教会中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中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关心对于今日生命的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的发展。”开展生命教育,要教育中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学会宽容,学会共同生活。生命的存在只有在相互关爱中才有可能,也只有在爱他人中,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2.切实加强生死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生死教育”已相当普及。自1960年开始,美国从幼稚园到大学逐步开设了这门课程,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也有不少相关座谈、研习。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经常性的生命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让他们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解生命的尊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成功教育与抗挫折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通过生命知识学习、生命安全体验以及生存拓展训练,使未成年人初步了解各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规避危险与伤害。

3.切实加强挫折教育

在开展生命教育、生死教育的同时,还应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及死亡教育。要创造一定的逆境,磨练中学生的意志,引导中学生认识到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树立起积极的生命目标。生命是一种责任,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是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同时,生命是很脆弱的,一场小小的灾难、一种不期而至的疾病发生时,生命就会不堪一击,可是只要心中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意识,那生命之火就会越烧越旺。树立生命意识不仅要战胜一切困难,也要树立起积极的生命目标,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感觉活的没有意义。而今天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亲友的呵护下成长。一旦遭遇困难和挫折,就会有人来为他们排忧解难。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耐挫力一般比较弱。升入中学后,随着人际交往的扩大和学业的加重以及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社会对其独立性要求也与日俱增,如果遇到挫折,得不到他人及时的帮助,部分学生很容易烦恼,甚至方寸大乱、不知所措。在学生受挫后,老师应充分体现出细心,耐心,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挫折,面对挫折。

4.培养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免疫力。青春期正是孩子“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呵护和关爱。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中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性和统一的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开始编织自己生命的未来。作为班主任要言传身教,不光是在理论上告诉他们,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影响他们,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看待。生命只有一次,教育不能忽视,漠视生命的教育体系造成的恶果,将给整个社会开出沉重的罚单。

[1]罗楚春.生命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

[2]张垚.中英初中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田宏碧,陈家麟.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刍议——青少年自杀轻生的原因及应对模式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1,(04).

[4]李世昌.真爱生命之路[A].大连国际老年健康科学论坛会议资料[C].2002.

猜你喜欢
挫折中学生青少年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青少年发明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挫折使我更坚强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