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台静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之快世界有目共睹。经济发展不仅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也让国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科技人才的世纪。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在局限于高等院校,技工院校应运而生。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对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视察时指出[1]“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胡主席突出强调了技能型人才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得以落实重要载体。经济发展为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专业设置为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提供潜在动力,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到技工院校及其培养人才在新形势下的竞争力、吸引力以及影响力。
总体来看,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其自身的优点。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一般较具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通常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由于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去向,通常会结合当地产业,如沿海地区通常会与港口作业、船舶行业、国际贸易相联系,内陆地区通常会与重工业产业相结合,这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定向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技工院校专业的设置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结合了时代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与时代同步的。
1.2.1 忽略现状,盲目开设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以及人们对技工院校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技工院校学习专业技术、提高自身技能。因而,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出现。我们不能否定有的技工院校办学投入大,教学质量好,培养人才也受到各类企业的厚爱。然而,对于许多起步较晚的院校,盲目开设专业,以争取生源和收入[2]。比如,前些年计算机专业可谓风靡一时,许多正规高等学校竞相开设这一专业,技工院校自然不敢落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编程等专业层出不穷,可谓校校开设。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该类人才需求的饱和,这类人才不再吃香,就业压力也急剧上升。像这类缺乏市场调研便盲目开设专业的情形不胜枚举,不仅造成相关专业的贬值,也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
1.2.2 专业繁多,质量欠佳
当前,尽管国家对技工院校的重视程度加深,扶持力度加大,但仍有许多学校属于民办院校。这类学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国家资金相对较少[3]。为了维持学校经营,吸引生源,在专业设置上就存在数量过多而质量欠佳的状况。同样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有的学校仅计算机专业就开展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应用软件、网站管理等等。实质上,这些专业在专业技术上都有许多相同的课程,同等学历就已经造成人员冗余。同时,技工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同专业的本科学生来比,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与中职学生相比操作能力又略显不足,这就造成了“比上不足,比下无余”的尴尬局面。
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要立足于市场需求和学校办学条件两点实际[4]。“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导致的社会效应却有着天壤之别。人才培养也一样,我们都希望每个知识领域的人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领域。这虽然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却可以成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学校必须仔细考察本地区的经济形势、人才需求,努力把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发展现状紧密结合,培养出优质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学校不能盲目扩大,要结合自身的资金、规模、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开设专业。不考虑实际的扩大办学,增设专业,后备力量的不足迟早会暴露出学校的低质。这不仅影响学校声誉,也是不负责、不道德的行为。
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周期,专业的设置和发展趋势如同产业一样,总有兴衰,总是经历着新生到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循环。新技术、新发明、新知识的不断出现,注定了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也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5]。不要以为热门专业不会变冷,不要担心冷门专业不会翻身。学校要把握住经济建设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放开思想,废陈出新,适时地开设一些有潜力的新的专业。在专业设置上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把握行业动态,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把更多的学生培养成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技能型劳动人才。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10]57号).
[2]段玮玮.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宜春学院学报[J],2011(7):165.
[3]李红.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石油教育,2005,(4):35-37.
[4]谷丽应,王晓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4).
[5]王岩.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