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张克巍
高职院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性解读的现实意义
山西 张克巍
本文认为,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重视对该理论的功能性解读,必须从理论和信念两个方面对它进行区分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分别体现出来。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分类设计、分类规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性解读;内涵解读
在当前全党全国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贯穿到高等教育中去是必然的要求。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应当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了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首先从内涵和功能两个方面对它进行把握。
所谓内涵解读,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逻辑结构、本质规定、具体要求等方面的解读【1】。吴邦国同志对其进行了四个方面内容的界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李长春同志从灵魂、主题、精髓、基础四个层次揭示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架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目标指向是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所谓功能性解读不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具体作用,而主要在于说明它的方法论意义或启迪【2】。黄枬森认为,可以从理论知识和理想信念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分类;周家荣和廉永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邱柏生明确提出不能仅仅停留在内涵解读上,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性解读,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价值标准和价值导向的统一【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解读集中在回答该理论包含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意义,内涵解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但内涵解读很少涉及“怎么做”的讨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是对人类思维的立体把握,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操性思维。”【4】这就是说,目前学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么教育、怎么建设的讨论较少,功能性解读致力于回答这个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性解读是着眼于育人实践的思考,思考的是“如何用它来育人”的问题。功能性解读是实操性的实践理性,它有别于内涵解读的理论理性,有别于阐发意义和重要性的价值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已经六年,现在确实到了从实践理性方面进行研究的时候了;如果现在仍然停留在理论意义阐发和重要性的强调上,那就不会有多大的进展。
依据黄枬森、周家荣、廉永杰、邱柏生的阐发,我们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解为一种理论知识、真理、价值标准,将“两个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解为一种理想信念、价值导向、价值指引。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一套严格严密的理论作为支撑的,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两个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前两者相比理论性较弱、信念信仰成份较浓【5】。简单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分为两类:理论和信念。做这种区分需要小心谨慎: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包括信念成份、“两个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包括知识成份,而是说,前两者首要的成份是理论、后两者首要的成份是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功能性解读基于内涵解读,是分类识别原则的体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细节如果搞不清楚就很难上升到信念的层次,“两个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感情成份如果不强化而只是一味强调它们的知识性就很难保有它的本色。
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压力较大,如能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教育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必然能够有效提升育人水平。根据功能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大致区分为理论和信念。于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德育工作就有了明晰的设计思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着重将理论部分讲深讲透,辅以理想信念的塑造和渗透;德育工作中着重将理想信念确立起来,辅以必要的理论阐发。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在于确立整合意识和渗透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毕竟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普遍缺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理论成份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设法强化【6】。可以通过选修课、随堂讲解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内容讲授出来。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德育工作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明显就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成份和荣辱观成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毕竟是一种价值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光靠死记硬背、强迫、灌输是收效甚微、甚至是适得其反的。要将“两个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到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业务中去,利用主题班会、节庆活动等有效载体设法强化。“两个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可以体现到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中去。这种体现不光是渗透和嫁接,而必须是彰显出一元价值观对多元价值观的引领、批判、驾驭、抵制。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较好地表达了这种愿景;我们不能再板起面孔教训人,德育工作必须讲究策略和艺术【7】。
总之,在高职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注重该理论的功能性解读,必须对它进行分类设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着力将理论知识讲深讲透,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着力将主流价值观塑造起来,这才是可能的路径。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那就很难收到成效。
【1】【2】【3】邱柏生.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性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1月.
【4】张克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真善美向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5】黄枬森.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J].人文杂志,2007.4.
【6】程太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研究 [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6.
【7】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230.
(作者单位: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编辑 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