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突出特色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2012-08-15 00:51贾莲英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项目管理实训

◆贾莲英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精心打造,突出特色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贾莲英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2010年,我院申报《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该课程属于管理类课程,不同于高职技术类课程,对该课程如何实施,彰显特色,一直是我们所思考的。申报前大家很辛苦,但也觉得很充实,最让人开心的是,通过课程建设,新的理念不断涌现,建设方案日趋完善,建设思路日益清晰。所以,本人把《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概括为:精心打造,突出特色。

一、本课程的定位与设计

1.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规律进行课程设置

首先,课程组成员组成调研组,对建筑行业、企业进行市场调研,通过经过分析和论证,确定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

其次,通过职业岗位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再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构建了基于行业需要、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可看出,《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

2.本课程的设计

本课程设计理念为:“以培养学生施工项目综合管理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全真模拟、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归纳为:“1个核心,2个模式,3个结合,4个体系”。即:

坚持“1个核心”,是指以培养学生施工项目综合管理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实施“2个模式”,是指实施工学交替、全真模拟的教学模式;

达到“3个结合”,是指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相结合、课堂与施工现场相结合、教学做相结合。

建立“4个体系”,是指构建实现课程目标的教学运作体系、课程实施保障体系、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环节监控体系。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按照课程设计的理念,首先以校企合作董事会为基础,课程组进入行业、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分析,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教材,设计教学项目,制定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二、本课程的师资队伍

本课程组有一支中青结合,梯次合理的教学队伍。由14名成员组成,其中11名专任教师,均具有企业工作或企业锻炼经验,均能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3名来自行业、企业技术部门的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其中有1人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有1名实训指导老师为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课程组教师具有较强的执教能力。

1.职称结构合理

本课程教学团队有正教授2人,正高职高级工程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讲师2人,讲师1人,工程师1人;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3人,均具高级职称。

2.年龄结构合理

本课程教学队伍中专职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有1人,40~50岁之间的有8人,年龄在30~40岁之间的3人,是一支经验丰富又富有活力、具有较大发展潜能的教学队伍。

3.学缘结构合理

本课程的教师来自国内7所不同院校,分别是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建筑工程学院。

4.职业资格结构合理

课程组成员中有一级建造师3人,注册造价工程师8人次,注册监理工程师8人次,项目管理师1人,职业资格证书持有率达100%。

5.专兼职配置情况

本课程教学队伍13名教师中,专职教师10人,占教师队伍77%,均可承担理论和实训教学。3名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占教师队伍23%,分别承担课程中的讲座和实训指导。

6.青年教师的培养

课程建设团队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逐步形成一支梯队合理、素质良好、综合水平高的师资队伍。近5年师资培养措施如下:

(1)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指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为导师,一对一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传、帮、带,以促进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2)实施“影子工程”,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让青年教师到施工单位参加工程实践,在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参与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等工作,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建立“联络员”制度,专兼职教师互补互促,建设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学队伍中的专任教师作为兼职老师的“联络员”,达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

(4)积极参加专业学会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分期、分批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或专项进修,注重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的优化。

中青年教师通过培养,教学队伍学历与知识结构得到提高。课程教学团队中10人具有硕士学位,3名青年教师都取得硕士学位,具有“双师”素质的达到100%。同时,青年教学能力提升了,教学成果显著。青年教师中其中有8人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师”称号,6位青年教师多次获得学院“最满意课堂”教师称号,3人次获得学院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一、二、三等奖。

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不仅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而且具有独立指导综合实训和其它课程实训的能力,其中5人还对外兼职,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工作,能很好指导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本课程组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不仅有针对性地按照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来选择内容并融合到课程中,而且还引入了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按照施工项目生命周期设计8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又设计了与岗位工作任务相匹配的32个学习任务,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更具适用性。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考虑前后课程内容衔接,针对相应的学习知识,组织现场教学,使学生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所了解,并思考如何应对现场中突发性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及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基于施工项目生命周期,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课程训练→全真模拟综合实训。

3.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上:

一方面,选用先进、适用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该教材由课程教学团队成员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同时,选用了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的培训教程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文本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参考资料。

课程组还与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建三局、武建集团合作,制定了建设行业资格培训标准和大纲,共同开发了《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综合实训指导书》《施工员、质量员专业基础知识》《施工员、质量员专业管理实务》等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另一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经过多年的建设,本课程教学网站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和实训指导书、习题库、教学案例等教学文件资源,这些资源均已上校园网并免费开放,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自主学习,满足网络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设计

构建了“工学交替、螺旋提升”以及“全真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

所谓“工学交替、螺旋提升”教学模式,是指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解为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首先,在课堂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的理论学习,然后到企业现场或全真模拟实训基地模拟现场进行教学和训练,对所学知识加以印证,在积累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切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回到课堂里来学习本课程,由学校到企业交替进行学习,完成砖混结构—(到)—框架结构、单层建筑—(到)—多层建筑、小型项目—(到)—中型项目—(再到)—大型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专项知识到综合知识、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的螺旋提升式的学习,有效地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全真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校内国家级全真模拟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的施工现场亲自感受,完全按照真实的工作情景进行模拟,完成学习任务的训练。让学生对现场管理过程一目了然,使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主要有影子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将“讲(讲课)、练(示范、模拟、操作)、论(讨论)、答(答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影子教学法。就是学生到企业进行项目跟踪,由企业施工现场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做兼职实践指导教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按照师傅的示范进行一对一的模拟训练,做到边学习,边操作,边应用实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2)角色扮演法。就是在全真模拟实训基地,学生分别扮演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角色,角色定时轮换,掌握项目部组织结构、各个岗位的职责与工作任务,深化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知识的学习。通过“角色扮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3)现场教学法。对于学院实训基地完成有困难或无法完成的项目,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把“教室”设在工地,聘请有能力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为现场指导老师,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在介绍施工平面图设计时,在现场请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讲解,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本课程的课程特色与创新

为了全面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创建一流课程,多年来,课程组一直在不断努力和探索,逐渐形成并提炼本课程的如下特色:

1.校企合作,多方共建的课改运行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施工生产第一线管理人员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案例教学库,共同编写符合施工现场特点的实训特色教材。

2.“教室与工地一体化,全真模拟”的教学环境,独具特色“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建设,形成了在建设行业独具特色的,具备“教、学、做”于一体的全真模拟实训基地,将“项目”与“工地”整体搬进实训车间,全真模拟施工场景,结合建设行业职业教育特点构建典型项目与标准化施工管理环境。

通过实施“角色扮演”和“角色替换”的教学方法,使施工项目管理理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的专业技能,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3.创新实施“工学交替、螺旋提升”的教学模式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将项目施工管理划分成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又细分为多个学习任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背景,推行全真模拟,工学交替、螺旋提升的教学模式,变“学做分离”为“做中学”。以项目为导向,学生通过面对项目→认识项目环境→发现问题→增加感性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技能→完成项目→效果评价等过程学习,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职业技能。

4.聘请高水平名师作为课程项目顶岗实训的兼职指导老师

聘请2009年7月获得RICS会员资格,成为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的企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以技术主管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完成真实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六、精心组织,集中申报

本课程负责人把关,把握全局,思路清晰,团队分工合作,分申报表组、教学资源组、佐证材料组等三组。从三个层面即课程组层面、学院层面、上级层面组织教学团队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经过我们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在各位专家和领导的支持下,在社会各方的关心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课程已申报成功,提升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项目管理实训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