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科,魏红艳,王维平,荆小莉,詹 红,廖晓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急诊医学是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学科特色为快速诊断与治疗,强调先救命后诊病,边治疗边诊断,其学习重点为急救理论的理解和急救技能的掌握[1]。对医学生的要求较高,传统的大课讲授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反应内容抽象掌握困难。如何使医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能充分理解急救理论知识,正确掌握各种急救技能是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做好急诊医学教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开展了老中青相结合的团队教学模式,现以心肺复苏教学为例报道如下。
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现有教学人员按照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相结合的方法组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进行团队教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06级本科生共5个班200名学生,按照急诊医学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期间进行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急诊医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第一,心肺复苏理论教学(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第二,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教学(ABCDE)。第三,心肺复苏技能(ABCDE)操作训练。第四,理论和操作考核(包括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及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通气、除颤术)。
教学团队进行统一备课,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第一步,由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对医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集中统一讲授心肺复苏理论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第二步,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名讲师或助教对学生进行操作指导和答疑。第三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及满意度调查。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团队教学模式的学习对急救理论知识的认识明显加深,对急救操作技能基本掌握。有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增加临床实践操作,加强对临床思维和诊治分析能力的锻炼。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过程表示满意,教学团队成员对教学效果满意,高级教学人员认为有了教学团队使得抽象的理论教学变得具体,可操作性增强。初级教学人员认为团队教学使得自己得到了锻炼,加深了对急救理论及操作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近年来启动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其中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该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是:“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该“质量工程”表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将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2]。为提高急诊医学的教学质量,建设高水平的急诊医学师资队伍,结合急诊医学的学科特色,笔者所在急诊医学教研室组建了多支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在实践中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提高了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国内高校急诊医学教学模式沿用了内外科教学中所广泛采用的专科疾病讲述的模式,内容多着重于各疾病的基础理论,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急救技能的教学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导致急诊医学的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医学生走向临床后对急救抢救不知如何下手的局面[3]。少数院校和教师开展了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教学模式[4-5],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但都是以单一授课教师为主导,无法培养教学团队。为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并建设师资队伍。笔者所在急诊医学教研室开展了团队教学实践,将急诊医学理论授课和急救技能操作有机相结合,对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具体教学分工,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既提高了教学质量,亦培养了教学团队。国外的“TeamTeaching”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单一学科教师知识面不广的缺陷,在交叉学科和语言类课程中多采用该模式组织教学。国外研究指出,采用该模式组织教学可以激起师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教学的艺术性[6]。由于通常的“Team Teaching”模式需要较多的师资,国内出于对教学成本的考虑,通常的“Team Teaching”模式未能推广。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所在教研室对其进行了改进,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将老中青师资力量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弥补了各高校因对教学质量的严格管理,而使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心有余力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可解决年轻教师因教学经验不足,安排教学课时偏少,锻炼不足,教学队伍发展受限的现状。通过组建教学团队,进行集体备课授课,既减轻了老教师教学任务,使其将有限的精力用于重点内容教学,又发挥了年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前辈的传、帮、带在教学实践中迅速成长。
在急诊医学心肺复苏的教学实践中,老教师负责对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详细讲授,重点阐述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病理生理及心肺复苏救治指南;年轻教师负责心肺复苏基本流程和具体操作技能的指导,包括现场环境判断、患者生命体征判断、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球囊面罩通气、电除颤等。医学生在对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即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提高了其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经过团队教学模式的学习对急救理论知识的认识明显加深,对急救操作技能基本掌握,这说明团队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年轻教师通过对医学生的实践指导和答疑,加深了对复苏理论的领悟,熟练了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实现了师生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满意的最佳教学效果。
“Team Teaching”的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所在的教研室通过实践开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一的教学团队和教学内容的多次重复会令年轻教师有厌烦情绪,能否进行团队之间和教学内容的轮换,使得年轻教师对各位老教师都有认识,达到博采众家之长的目的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我教研室通过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团队教学,教学相长,达到了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教学团队的目的。
[1]李奇林,蔡学全,刘斌等.中华急诊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372.
[2]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29-31.
[3]张献全,严元刚,凌宗秀.急诊医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分析[J].重庆医学,2005,34(7):1111.
[4]Michelson L,Michael S,Dean XP.Team-Based Learning:Small Group Learning's Next Big Step[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Inc,2008.1-99.
[5]郑宏宇,李 涛,李毅云等.以PBL为基础的模拟化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教学中运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6):103-130.
[6]Crawshaw A.`Team Teach':a novel approach to ward round teaching[J].Med Educ,2010,44(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