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玉辉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对于21世纪初叶的世界大势,十八大报告认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这种判断点明了未来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总的环境特征。2009年,中国科学院曾发布题为《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的战略研究系列报告,为我国描绘了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的路线图。该报告提出,在终端普及方面,2020年前后,我国计算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新型终端普及率超过50%;2035年前后,泛在终端普及率超过80%;2050年前后,几乎人人都有信息终端,几乎所有需要联网的设备都是信息终端。在网络普及方面,2020年前后,传感网在城乡普及;2050年前后,信息网络像电力一样普及,数字鸿沟基本消除。笔者认为,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实际发展步伐,极有可能要超前于21世纪初的规划和设想。而面对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从1990年到2050年这60年的时间,将成为互联网开放、创新发展环境下中国信息传播产业所遇到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机遇难得,使命艰巨,只有在这60年的大历史段落中充分认识到中国信息传播产业的发展逻辑,才能更好把握中国信息传播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截至2012年10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10.95亿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241.5万户。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到1.72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7.51亿户。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之中。而2012年十八大对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而言将具有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基于对于和平发展主题的深刻理解,十八大报告中对未来的中国图景进行了新的描画。不管是美丽中国,还是海洋强国;不管是文化强国,不管是人才强国,其实都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都离不开信息传播服务的创新和发展。
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分,十八大报告对于信息化的论述格外引人注目:“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部分,十八大报告又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多次强调。如:“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二○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从以上论述可以感觉到,不管是对于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对于军队信息化建设,我国信息化发展所担负的使命都是非常重大的。从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来看,其所涉及的信息基础设施之庞大,信息传播网络之复杂,信息用户之繁多,信息服务之普遍,安全责任之重大,都使我国信息传播产业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显得格外重大、神圣。
2006年,我国《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曾提出,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可见,创新的使命在我国信息传播新兴技术的发展维度上来看已成为一个不可动摇的核心内容。从中国和互联网相遇的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50年代,在这难得的长达60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将大有可为。十八大报告提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时进一步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由此可见,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圆满建成,已明确成为21世纪前50年中国最为核心的发展目标。在此宏大目标之下,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只有提供能够和以上发展目标相匹配的信息基础社会和信息传播服务的有力支撑,才能完成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由此看来,在21世纪前50年中,作为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如果能够利用好这50年的时间来构建更为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传播服务,那么其就具备了为我国2020年、2050年国家发展目标的圆满实现提供鼎力支撑的总能力。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1990年是中国信息传播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1990年11月28日,在中国王运丰教授和德国维纳·措恩教授的共同策划、钱天白先生联络和主导下,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正式批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的申请,中国互联网从此有了自己的后缀。1990年,中国面向互联网走去,和互联网相逢后的中国以此为发端,依托互联网的开放、创新大潮,极大推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开放和发展。展望未来,可以预期,2050年也将成为中国信息传播发展历程上的一个重要标志点。在2050年前后,基于融合、泛在、智能特征的移动、宽带、物联、云端等技术应用将在中国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普及,智慧中国的美好图景将得到实现。从1990年到2050年,在中国信息传播产业60年的发展历程中,贯穿其中的主线应该是开放创新。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由此看来,如果创新能够持之以恒地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主题,并能在1990年至2050年这个期间保持快速、坚实的发展,那么这60年对于中国强国战略的实现而言,将起到无法估量的推动作用。如果偏离了创新发展的主线,我国信息传播产业的发展将很难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大国战略意味着大国的发展方向,大国战略凝聚着大国的智慧。作为一个在国际社会具有大国地位和大国尊严的国家来说,中国国家战略的明确对于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而言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认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下,不管是三网融合战略,还是宽带中国战略,还是云计算产业、物联网产业、大数据业务的发展,都可以看作是中国强国战略实施、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信息传播产业领域要准确高效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首先需要我国信息传播产业领域相关各方具有全局眼光,能够胸怀天下,眼观世界,牢牢把握信息传播产业创新发展的主方向;其次需要我国信息传播产业领域相关各方能够统筹兼顾,协同合力,将信息传播产业的创新优势发挥到极致;第三需要我国信息传播产业领域相关各方能够在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紧扣国家战略的宏伟目标,不断从制度创新的维度推进我国信息传播产业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不断前进。
从1990年到2050年,这60年间,中国信息传播产业在开放创新的进程中所需要牢牢把握的发展战略核心就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而这一国家战略思想在十八大报告中已再次得到明确。十八大报告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对于我国信息传播产业而言,开放创新、坚持发展应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原则。从近年来我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信息传播技术层面的推进往往倾向于激流勇进,如3G、4G的发展;而体制层面的推进往往辗转曲折,如三网融合和融合监管。当然,依托信息传播技术创新推进信息传播服务创新、信息传播体制创新的确是一条可以走得通的逻辑通道,但是在这条发展通道上,应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我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以顶层设计、战略框架为主体的制度维度的创新工作的推进和优化,相对于技术创新维度而言,将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在制度创新维度为我国信息传播产业发展构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的前提下,信息传播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才能够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我国信息传播产业所担负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才能够得以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