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君涛
(松原日报社,吉林 松原138000)
近一时期负责审读报纸,所以对报纸中出现的问题便格外留意,于是粗略归纳了一下,把一些比较常见的,带有普遍性的差错选出来,进行点评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我相信这些差错在其他地方党报中也可能会不同程度存在,现把家丑拿出来晒一晒,给大家做个借鉴。
常见的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职务混淆。党委书记和党组书记张冠李戴。一般来讲,乡镇以上地方党组织都叫党委,而县级以上党政部门不设党委的,大多叫党组。
机构混淆。有篇文章写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如何如何,虽然很多地方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成员也互有兼职,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性质完会不同的两个组织,如果村党书记带领村委会一班人,那么村党支部一班人又由谁去带呢?
人员身份分不清。有篇文章写党政机关干部及每一名公务员都要如何,可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党政机关干部本身就是公务员,并没有并列的关系。
职能分不清。有篇文章的引题是:市政协为全市食品安全建言献策,众所周知,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职责,而政协委员和政协并不是一回事,政协只能是组织政协委员来建言献策。
机构名称记不准。有篇文章有两处都把全国政协写成了国家政协,须知全国和国家并不是一个概念。
上下级的关系分不清。说全市招商引资取得巨大成就,是新一届市县委、市县政府领导能力的体现。把上下级并列是很不妥的,全市的成绩,只能是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和英明,就像全国的成绩,要归功于党中央和国务院。顶多加一句“和各级党委政府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而已。
对领导讲话的写法要规范,有两篇写副市长参加活动并讲话,写成了“×××认为…… ”这很不严肃,副市长是在代表市政府讲话,而不是发表个人观点。还有一篇写领导讲话用的是“她指出”,也觉不妥,应该用姓名全称才好。
一些敏感字眼要慎用。一篇文章写“农民老周在集市上以780元价格抢购了一头小白猪,乐得合不拢嘴。”“抢购”二字太敏感,因中国发生过太多的抢购事件,2011年的抢购食盐大家还应记忆犹新,何况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一直不稳定,党报不要故弄虚玄,本来是正常买个仔猪,何必非说抢购?
有悖于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一组高中迎接高考的简讯,报道学校搞百日誓师,要学生“不负父母期盼,不负恩师厚望,苦练一百天,拼搏一百天,挑战一百天,决战高考。”搞得十分悲壮,给学生施加了莫大的压力。这种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明显有悖于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自己搞也就算了,在党报上刊发就很不合时宜了。这是导向问题。
地名也是分等级的,有篇文章把省和地级市并列,是不对的,同一级别才能并列,如单指城市可以,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只有直辖市可以有两个身份。
部门职能不能混乱。如“市人社局为援疆干部免费体检,”须知人社局不是医院,是无法进行免费体检的,事实是人社局花钱,援疆干部免费体检。
职务和本人的关系要有统一说法。在许多报道中,对较低的职务常用“负责人”三个字来代替,这并没错,这些负责人如果本身就是有职称的专家,就要有姓名。如一篇报道备耕的文章写道:“高级农艺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就不妥,高级农艺师必须有真实姓名。
各类会议的说法是有区别的。如召开和举办就明显不同。如“我市经贸代表团在台湾召开联谊酒会”,就有点问题,应为举办。召开往往是上级对下级开的会,而举办是平等、平行或主客关系开的会。
生产生活中常用术语要分清。如“备春耕生产已结束,现转入春耕生产”,其实备春耕是备耕和春耕的总称,而不是准备春耕。
要分清中性词和其他词的区别。如“严防一切廉政问题滋生”,把廉政当成中性词来用,就错了,应是“严防一切腐败问题滋生”,廉政和腐败是反义词。不像“安全”是中性词,如“严防一切安全问题发生”就可。
社会常识要懂。如“‘3·15’期间,工商局销毁了价值50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这就奇怪了,既是假冒伪劣,价值从何而来,反过来说,既然有价值,就不是假冒伪劣,凭什么销毁?应为标价50万元。还有一幅图片说明:“记者在农机局看到,前来购买农机的农民络绎不绝”,要知道农机局是政府机关,怎么会卖农机呢?
新闻媒体和新闻单位并不是一回事。如《松原日报》是媒体,松原日报社是单位,把《松原日报》和市直单位并列提及,是不对的,而电视台可以,它既是事业单位,又是新闻媒体。还有的文章把香港的《大公报》写成《香港大公报》,更是不对,因为它的报名就叫《大公报》,就像《人民日报》,你不能叫《中国人民日报》。
有些名词不能混用。如“吉油高中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慰问福利院活动”,学雷锋献爱心是活动,而慰问福利院是行动。
要有点历史知识。如一篇写某学校建校100周年的文章,说该校经历了清末、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其中清末不是一个时代,只是一个年代。
一篇写全市金融系统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日”活动启动的消息,标题是“小微企业融资不再难”,要知小微企业融资是全国性的难题,一个小小的宣传活动刚开始,就能把这个难题解决,你信吗?
一篇写某书院举行开印礼,标题是“让民族文化幸福起航”,一个小小的书院就能让民族文化起航?在此书院成立之前,我们的民族文化一直停泊吗?
一篇写市政管理某分局采取多种措施治理城市“牛皮癣”,文章最后说:“相信在该局的不懈努力下,我市的‘牛皮癣’将被彻底根除。”且不说治理城市“牛皮癣”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彻底根除谈何容易。再说你只是一个分局,怎么能将全市的“牛皮癣”根除?
一篇写某工商分局几位女同志工作辛苦,说“一周七天,她们都秉承服务第一,企业至上的宗旨”。我国法定一周5个工作日,她们为什么要工作7天?
一篇写某市局开展文化活动的文章,说该局“涌现了一大批诗人、作家、书画家,”太夸大其词了吧。就全市都不敢说涌现出一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