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记者队伍做活晚报发行

2012-08-15 00:43:22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记者团周口晚报

□ 吴 坤

(周口晚报,河南 周口 466000)

当下,媒体的竞争,说到底还是读者的竞争。地方类晚报如何增强核心竞争力?《周口晚报》除了通过报网融合吸引更多年轻读者,还利用《小记者周刊》,创办小记者团,在晚报读者中大力发展小记者,培育青少年读者,进行着一种针对特殊读者群的个性化服务尝试。

众所周知,一个小记者的背后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多个对他们“感兴趣”的读者和家庭,抓住了小记者,也就抓住了有效发行。《周口晚报》从2009年开始成立小记者团,经过3年的运作,至2012年小记者人数由最初的700多人发展到3000人,成为《周口晚报》发行新增长点,也为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何抓住“小读者”达到这一效果呢?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抓住“小人心”,吸引“大人看”

《周口晚报》的小记者队伍组建于2009年,学生时代能够让自己的作文变成铅字是很期待、很欣喜的事,报社正是从孩子的这一愿望和需求出发,一周开设一个专版,专门发表学生的作文,报社工作人员在宣传中也非常简单地将订报与发表习作划等号。没想到一下子就招募了700多名,而且后续者还十分踊跃,让我们的发行员大为感叹:就数小记者的报纸收订起来最轻松。矛盾也随之出现,700多名小记者一年中一人发表一篇文章就是700多篇,晚报原来设计的版面根本发不了那么多的小记者文章,而且简单、大量地刊发小记者文章也影响整张报纸的可读性,引来不少成人读者提意见。让每个小记者都能发表一篇作品固然很好,但随着小记者人数的逐年增多,这也成为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如何让订了晚报的小记者和其他读者都满意?

首当其冲是对内容载体有针对性扩容和重新定位。2011年,《周口晚报》对原来的小记者专版进行改版扩容,在每周一推出8个版的《小记者周刊》。其中,开设4个刊发小记者作文专版《作家摇篮》的同时,另开设“成长课堂”栏目,让孩子成为作文版的主人。很多小读者看到自己的文章见报后,增加了写作信心和投稿积极性,投稿的热情日益高涨起来。笔者曾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家中有1个孩子是小记者,发表一篇文章就能带动至少几十人的阅读量(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戚、老师、班级同学等等)。一个作文版的发稿量在10篇左右,这样就有近千人的阅读率。

抓住“小人心”的同时,怎样也能让家长、老师认可?针对家长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写作的困惑,针对学校老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局限,针对孩子找不到及时的现学模仿材料,小记者周刊开创了“作文课堂”、“新闻课堂”栏目,为老师、家长、孩子搭建纸上写作的交流平台。我们邀请在写作教学上有特长的骨干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经验撰写写作指导,通过最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将课堂的作文指导纸上化,让家长看了有启发,孩子看了有灵感,同行看了有收获。老师的写作点拨,学生的范文指导,中肯的点评,三合一的纸上教作文辅导方式吸引了家长的关注。实现了抓住“小人心”,吸引“大人看”的有效传播。

做强小记者品牌,壮大小记者队伍

自小记者团成立起,《周口晚报》就成立了小记者活动中心。为了将每一次的活动做得更好,该中心总是精心策划,每月策划一个公益性主题活动,以增加活动的吸引力。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小记者采访的需要,我们全年要组织开展各种特色的主题采风采访活动,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体验类活动,让小记者体验当小交警,当超市小理货员等;二是组织开展吸引孩子参加的各类比赛,如才艺比拼、主题征文、绘画大赛等;三是带着孩子走出去,参加洛阳牡丹、北京励志等夏令营,组织去北京、上海参观著名高校,去农村采摘、赏桃花等乡村游。这些活动,开阔了小记者们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也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小记者活动中心不仅要精心策划、创新活动,还要把活动做出影响力、做出品牌。该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各种特色活动:2011年春季,组织2000多名小记者及其家长共约4000多人参与绿化周口,美化家园植树活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此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2011年清明节前夕,组织小记者到扶沟县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缅怀抗日爱国将领,让小记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11年暑假,本报举办高考尖子励志报告会,小记者及家长与高考尖子“面对面”交流,传授学习经验及家教心得(此活动已连续开展三年)。2011年暑假,本报与郑州豫华国际教育合作,还搞了一次军事历奇夏令营活动。活动结束那天,邀请家长们一起观摩检阅。

通过开展一次次富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小记者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能力和素质。正是家长们看中了小记者品牌活动,孩子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让孩子连年加入小记者队伍。因此,小记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小记者产业助推发行与广告

一份报纸的生命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发行上,广告商的投入也要以有效发行数据作为参数。小记者这批忠实读者的形成,有效保证了报纸的有效发行,并成为最有价值的发行对象。而对广告商而言,看似没有消费能力的小记者,其背后却隐藏着不可估量的消费群体。小记者的家长多是30至45岁的中年人,正是报纸最理想的读者年龄,占据着社会消费主流和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行投递到这些用户家中,也为晚报找到了一批“有价值”的稳定读者对象。通过抓住小读者的心,培养他们的读报习惯,让孩子从小爱上晚报,从而影响一个家庭的阅读,也保证了报纸的长期阅读人群,让报纸更有生命力。

3000名小记者人手一份《周口晚报》,如此庞大的小记者群,对某些商家而言,自然极具吸引力。因为小记者团为广告商提供了精准客户群,很多目标群体是孩子的商家或工厂,经常邀请小记者团前往参观采访,除了给予承担费用外,还在晚报上刊登广告。目前,有些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还看中了这一宣传阵地,积极要求进行广告宣传和栏目冠名,还有一些具有教育资质的教育机构也向《周口晚报》递来橄榄枝。此外,不少行业也都看中了《周口晚报》小记者是一个大产业,纷纷上门寻求合作。

通过3年的苦心经营,小记者团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它的品牌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小记者团不仅给小记者带来了实惠,也为《周口晚报》的发行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记者团周口晚报
白宫记者团专机因蝉延误近7小时
新媒体背景下的红领巾记者团实践探索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14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0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06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30:09
融媒环境下传统时政新闻创新路径初探——以《百姓记者团》为例
传媒评论(2018年12期)2018-03-21 07:51:56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新闻爱好者(2016年3期)2016-12-01 06:04:31
二次多阶段不确定系统的Bang-Bang最优控制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7:56
本期合作校媒:华中科技大学记者团
大学生(2013年9期)2013-04-29 22: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