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报纸副刊编辑的“意识流”

2012-08-15 00:43□董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7期
关键词:意识流邵阳副刊

□董 雁

(邵阳日报社,湖南 邵阳 422000)

报纸副刊作为报纸新闻版面的补充,是报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副刊一直处于从属的地位,特别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意新闻和信息的吸纳,纯文学性的副刊愈加受到冷淡,有成为鸡肋之虞。为了转变这一状况,副刊必须放下身段,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将文学性、新闻性和生活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报纸副刊编辑树立并接受“大副刊”的概念,在编辑工作中具备多种意识:新闻意识、策划意识和服务意识。

新闻意识:让副刊把准时代脉搏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正因为鲜活,才受到关注。那么,我们的副刊编辑在组稿时就可以吸纳这一特点,抓住公众和社会主流的思维兴奋点和关注点,用文学的形式承载新闻的内涵。2008年1月,湖南遭受特大冰雪灾害。邵阳也不例外。这时,《邵阳日报》副刊编辑收到了一篇散文《窗外,有千万只银蝶飞舞》。文章从很小的一个角度,描写了大雪之夜人们等不及明天的太阳,纷纷走出家门扫雪、摄影的生活场景——该文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铜奖。2010年6月,洞口县消防大队的教导员宋文博因劳累过度引发脑出血,倒在了抗洪抢险救灾现场。众多媒体纷纷采写消息,报道宋文博的英雄事迹。事隔经月,《邵阳日报》编委伍经建在回洞口老家时,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英雄的战友,了解到英雄生前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细节,感慨之余奋笔写下报告文学《竭诚奉献的绝唱》,《邵阳日报》副刊编辑当即编发于《双清》副刊头条。该文用文学的笔调真实再现了英雄短暂而高尚的一生,较之先前的新闻报道,这篇报告文学语言更质朴,描写更细腻,情感更真实,更能获得人们的共鸣。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该文也因此获得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

由此可见,带有新闻性的副刊作品,尽管其体裁可能还是传统的、文学化的,但内容却带有某种新闻视角和气质,字里行间体现出参与生活、引导生活的意识。事实证明,缺少了新闻性,副刊就减少了在现代信息社会生存的竞争力;只关心风花雪月的传统文艺副刊,就像慢节奏的戏剧一样,会失去愈来愈多的读者和观众。

策划意识:为副刊注入新的活力

报纸副刊的稿源一向都很充足,作为副刊编辑,似乎只需要从中选出质量高的好稿件,完成组稿任务便可。但如果想把副刊办得出彩好看,与众不同,编辑就一定要有策划意识,变被动编辑为主动策划。

2005年,随着城步隐字联在全国楹联界激发的巨大反响,有越来越多的邵阳人迷上了楹联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邵阳晚报》副刊编辑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精心策划,在晚报副刊《神滩晚读》上适时推出了“对联联赛”这一专栏。专栏每周一期,每期由联坛人士出一上句,刊登在晚报上,读者根据出句对出下句。一周后,晚报编辑再从来稿中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对句刊发,并配上专业人士的讲解。哪些对句好,好在哪里,通过讲解,让楹联爱好者逐渐掌握并了解楹联的特定要求。“对联联赛”开办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成为全国各地楹联爱好者学联、品联、竞联的乐园,至今已历时6年,经久不衰,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副刊专栏,荣获2007年优秀专栏;2009年,该专栏特邀嘉宾邹宗德荣获“楹联湖湘七子”之美誉。应该说,这个专栏的成功正是副刊编辑精心策划的结果。

2011年,《邵阳日报》副刊部针对洋文化在青少年中日益风行、浸淫的现状,精心策划了《爱莲池》副刊版面。该版面以本土文化为依托,注重挖掘当地散失的历史、人文和风土。版面设置了“昭陵史话”、“宝庆人物”、“故土珍藏”、“民间文化”、“六岭杂谈”等专栏,引导读者沿着历史的河流溯源而上,充分了解这座拥有5000年历史的古城风土人情、世事风貌。同时,通过新旧对比,让人们感受这个城市近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好的策划可以带动和引导读者,为副刊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副刊新的内涵。

服务意识:让副刊成为读者的贴心朋友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报纸副刊大多刊登散文、诗歌、小说之类的纯文学性作品,曲高和寡、一般人难以企及。其实不然,在新的形势下,副刊编辑一定要树立平民意识。平民意识说白了就是服务意识。它的最大体现就是:想读者所想,供读者所需,为读者服务。如果报纸只是办给自己看或是少数几个人看的,那就成了自娱自乐,也就违背了办报的宗旨,丧失了生存的根基。既然报纸是办给广大读者看的,这就要求副刊编辑必须放下身段,考虑读者群的需求。不仅能适应少数人阳春白雪的需求,更能适应众多下里巴人的需要。只有融入社会,让副刊更生活化、大众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副刊的社会效益。

而要做到优质服务,必须因人而异,各取所需。2011年初,根据读者市场调查,发现《邵阳晚报》的读者群中,老人为数不少。于是,《邵阳晚报》增设了《夕阳红》副刊版,受众就定位于老人群体。为此,《邵阳晚报》副刊编辑通过和周围的老人交流、沟通,了解并掌握他们的需求,在《夕阳红》版面上开设了“退休生活”、“养生堂”、“健康天地”、“孝道传真”、“闲情阁”等诸多栏目。向广大老年朋友介绍好的生活方式和保健养生知识,鼓励老人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放下年龄包袱,快乐颐养天年。同时,在年轻人中大力弘扬孝道,倡导尊老敬老。报纸还专门开设“龙门阵”言论专栏,对目前的啃老现象、阻碍黄昏恋现象给予批评,对某些老人爱逞强、某些老人讳疾忌医等不当行为也给予适时地开导和纠正。

《夕阳红》创办一年来,社会反响强烈,现已成为老年朋友最喜欢的副刊版面,不少老年朋友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经历写下来和大家分享。还有一些老年朋友通过读报、写稿和编辑成为忘年交,没事出来散步都会来报社和编辑聊聊当期版面上的话题,家里遇上什么烦恼事也会找编辑“拉呱拉呱”。可以说,编辑是靠热心服务,为老年朋友答疑解惑从而获得了读者的肯定与喜爱。

由此看来,办什么样的副刊,应当以读者的需求为指南。为读者服好务,是办好副刊的基础。只有以积极的姿态,深入群众,准确、及时地了解读者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才能在雅俗共赏的前提下,为读者奉上一席精美的文化大餐。

十九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意识并不是片段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对于报纸副刊编辑而言,心中也应该做到流水不断,只有时时保持源源涌动的新闻意识、策划意识和服务意识,才能催生出期期精彩好看的副刊。

猜你喜欢
意识流邵阳副刊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变与不变——新民晚报副刊的改革与创新举措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