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赵国运
笔者在和公安消防部队一些宣传报道人员接触中,常常听到叫苦连天声:“消防报道真难搞呀!大火灾不让见报,小火灾见不了报。”“我们中队三年没救过一次火,有啥可写呦!”。但有时也见到一些消防部队的报道员,豪情激荡,喜形于色。“前天,我们中队扑救一场油罐爆炸火灾太生动了,写一篇通讯——青春红胜火。”“我们支队有个中队,灭火成功率百分之百,写一篇‘神兵天降,百战百胜’的长篇通讯。”火、火、火,成了愁与喜的动因、采与写的轴心。火,成了消防报道的唯一内容。
消防官兵在扑救火灾中表现出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理应报道,大力宣传,但笔者认为,消防新闻报道不应围着“火”字转,要跳出“火坑”,这样写出的新闻报道才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下面,笔者就消防新闻报道要跳出“火坑”问题谈几点看法。
就消防工作内容而言,不是单调、枯燥的小号独奏,而是丰富、多彩的管弦乐协奏曲,因此,消防新闻报道要具有广泛性。一个消防大队,不都是天天在救火,而大量的工作是进行钻研灭火技术,研究灭火战术,实行消防结合诸兵种合成,进行灭火演练,这些都是经常性的工作,是报道工作不容忽视的。
消防新闻报道工作者要真情投入,写出的文章才能真情感人。例如:在哈尔滨公安消防支队,有一名叫马玉清的中队干部,为保卫国家财产在灭火战斗中英勇的牺牲了。噩耗传来,从吉林来部队探亲才两天的妻子付淑芝愕然,脸上的泪水流淌下来,接着就是嚎啕大哭………。英雄为保卫这座城市走了,付淑芝没有被失去丈夫的痛苦所击倒,她用丈夫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他决心把烈士的两个儿子培养成人。十几年过去,烈士的儿子马忠学接过父亲的银枪参加了消防部队,当上了一名消防指挥官。仅仅相隔十九年马玉清的儿子马忠学也为了人民的利益在火场中英勇的倒下了。这个付大娘几十年含辛茹苦、饱受辛酸,十九年失去了两位亲人。她并没有在双重打击下倒在血泪中,而是挺起胸膛把小儿子抚养成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消防官兵的照看下老人今天住上了新房,她把消防警营当做自己的家,把消防官兵当做自己的儿子,她已是千千万万消防战士的妈妈,深受广大消防指战员的爱戴和尊敬。红色大门,一脉血缘彰显出两代英烈,在这篇消防新闻报道里,不仅写了火,更主要的是写了情。
“深”最关键的是应有意识地去策划文章,策划选题。只有敏锐地捕捉社会上的信息和热点,及时组织力量,认真策划、进行采写,才会有受众欢迎的高质量的文章呈现。如: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赴四川抗震救灾大队,在北川灾区及时抢救出3岁女孩宋馨懿,此时,正赶上温家宝总理视察灾区,记者以《总理让路》一文,既报道了救人经过,又报道了总理热爱子民,为宋馨懿争取时间主动让路的感人场景。报道并没有因此结束,辽宁消防总队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又及时派著名相声演员、总队王平参谋前往绵阳医院慰问,谱写了警民鱼水新篇。与此同时,各媒体用《一份牵挂 一份承诺》、《千里探望宋馨懿》等文章进行了连续报道。从瓦砾和水泥板下抢救出宋馨懿的辽宁省朝阳市消防支队副支队长王大伟,在抗震救灾结束后,又千里迢迢去看望小馨懿,而且至今还保持和小馨懿热线联系。王大伟本人和辽宁消防总队机关决心资助困难的小馨懿上完大学,让这朵花蕾经过雨露滋润,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深”既是深层次的采访,又是深度报道和连续报道,把一个热点问题通过深挖细嚼,呈现给受众,才会让受众有滋有味、流连忘返、产生轰动效果,让受众记忆深刻。
树立、宣传推广公安消防部队先进典型,要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化宣传,从而给人以美好、丰富的公安消防部队形象。例如:全国“雷锋式消防战士”金春明就是辽宁省公安消防部队培养树立的先进典型。金春明同志入伍15年来,在党和部队的教育培养下,始终自觉以传承、发扬雷锋精神为己任,立足部队,立足本职,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入伍以来,他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2800余次,保护国家财产价值数千万元,抢救遇险群众近百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9次;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消防战士”荣誉称号;被公安部授予“模范消防战士”荣誉称号。从新闻业务角度看,金春明之所以宣传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功地跳出了“火坑”,进行深度的连续新闻报道。
例如:在“7.16”灭火战斗参战官兵中,有这样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四天四夜之后,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他就是大连市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三班班长张良。7月20日早上8点多钟,已经坚守岗位4天,身体已极度疲惫的张良和他的战友再一次下海清理浮艇泵,当时大连阴雨绵绵,海上风浪很大。突然,一个大浪袭来,张良被海水和原油吞噬……当天下午2点,在海事部门的协助下,张良的遗体被打捞上来。7月20号,张良牺牲的这一天,是他和妻子李娜相识五年零一个月的日子。张良和李娜在四月底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7月20号这天,他们原本打算去影楼拍摄婚纱照,现在他把这个遗憾永远的留给了新婚妻子李娜。7月24日上午,各界群众和张良的战友们为张良送行。
公安部追授张良同志为革命烈士、“灭火勇士”荣誉称号;中共辽宁省委追授张良同志在灭火救援中“冲锋在前、英勇战斗”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人民政府追授张良同志成功扑救大连“7·16”大火特殊贡献奖;大连市人民政府追授张良同志“灭火英雄”荣誉称号。
2010年119消防日对十位英雄人物进行颁奖表彰,第一位就是深受人民爱戴,大连人民永远不能忘记在扑救“7·16”大火的张良烈士,组织上请来了他的妻子李娜,由李娜替张良领奖,颁奖大会隆重庄严,当李娜出现在领奖台上时,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李娜眼浸泪花。晚宴上,她看到张良生前的首长对其如此热情,张良生前的战友对其无比温柔,她看到这一场面,这位年青漂亮的弱女子,再也压抑不住几个月来心头的悲伤,她趴在一个女消防警官的身上放声大哭,这哭声意味着她对张良的眷恋,这哭声意味着她对失去张良的痛苦,这哭声意味着家庭的双重重担压在自己身上,这哭声意味着她今后该怎么办?“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5岁”这个报道之所以轰动全省,就是因为它体现了鲜明的思想性,同时,借助于火,写出于情,让人看后流泪。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跳出“火坑”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