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秋
(奎屯日报社,新疆 奎屯 833200)
为基层服务、关注民生、救助弱者是新时期新闻媒体坚持“三贴近”、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如今,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性求助,新闻媒体如何才能避免“包打天下”的尴尬局面,从而提高救助性报道的成功率?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救助性报道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
打开网络、报纸等诸多新闻媒体,各种各样的救助性报道连篇累牍。有困难,有不幸,找新闻媒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当遇到突如其来的、无法承受的重病、灾难后,马上就想到了向媒体求助,认为只要新闻媒体出面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人们对新闻媒体的充分信任,体现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也给新闻媒体带来难以承受之重。事实上,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救助成功事件都是媒体过滤后展现给大家的一个小部分,而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是: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救助,成功救助可以说是沧海一粟。
因此,新闻媒体不能“包打天下”、有求必应,而是要策划先行,慎重选择救助对象,毕竟新闻媒体不是一个包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机构。
面对求助者的诉求,新闻媒体首先要细加分析,认真分析求助者求助事项的政策依据、受众的情感需要、报道后可能达到的预期效果等。详细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报道策划,从而确定以新闻报道的方式来协调整个社会,弘扬奉献精神,使求助者最终达到救助之目的。而不是把问题交给读者后,石沉大海,再无回音。
其次,要慎重选择救助对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新闻媒体面对求助,必须有所取舍,有能力帮的全力去帮,帮不了的向求助者说清理由。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大篇幅推出救助性报道,而不考虑救助结果,从而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篇救助性报道发出后而无实质性进展,没有引起社会关注,无法再继续下去,往往留给读者的是一连串的疑问。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必须要找准救助的突破口,打通救助渠道。
2008年5月的一天,奎屯日报社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七师129团花季女孩卞兰兰怪病缠身。在举债无助之时,狠心父亲抛下病重女儿和身有残疾的妻子离家出走……接到求助电话后,报社领导经过分析后认为,卞兰兰的遭遇相对应的救助渠道较多,能够引起各方关注。
首先,卞兰兰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引起学校、老师、家长的关心;卞兰兰及其一只眼睛失明的母亲是低收入群体,可以通过民政救助;卞兰兰是花季少女,能够唤起受众的爱心,符合受众的情感需要……报道的突破口找到后,报社迅速派出记者,在第一时间将卞兰兰的病情及所面临的困境报道出去。
正是由于报社领导通过分析判断,找准了救助的突破口,才使报道一经刊出,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129团领导看望慰问卞兰兰后,为卞兰兰一家人办理了低保,解决了生活问题;七师领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捐款献爱心;师团委主动联系医院,帮助卞兰兰查出病因。
随着国力的强盛,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政策越来越多,而处在政策信息末端的弱势群体知之甚少。记者在接到救助性报道任务后,要详细了解求助者的职业、年龄、陷入困境的原因等基本情况,帮助求助者寻求相对应的救助渠道,争取政策支持,这是提高救助性报道成功率的基础。
新闻媒体的责任就在于通过对事件引领性的报道,督促有关部门发挥好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在求助者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信息畅通渠道。为贫困学子、重病患者、老弱病残者架起救助桥梁,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弱势群体尽快摆脱困境。
奉献爱心是社会大爱的体现,但更需要经济实力做基础。对于只有几十万人、经济落后区域的地方新闻媒体而言,广大民众认识、救助弱势群体的能力还不够强、积极性还不够高,救助性报道更是面临艰难挑战。
在救助需求相对较大、救助渠道相对单一的情况下,新闻媒体“铁肩担道义”,引导全社会弘扬善举,营造立体式救助格局成为媒体提高救助性报道成功率的重要手段。
2009年,奎屯日报社在获悉天北新区辖区居民彭贵兰以70岁高龄,15年艰辛操劳和精神煎熬守护着瘫痪儿子的感人事迹后,连续推出《慈母守护瘫儿十五年不言绝望》、《天北新区机关爱心情暖慈母瘫儿》两篇报道,报道刊发后并没有引起社会太多关注,10多天只收到了5000多元捐款。
怎么办,是这样算了,还是继续下去?报社和天北新区领导经过研究达成共识,要做就要将这一报道做扎实,这不仅是对求助者的爱心援助,更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次检验。
报社和天北新区领导决定,由天北新区党工委发出倡议,号召辖区各级党组织、企业、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济危解困救助活动,报社组织跟踪报道做好企业形象宣传。
倡议发出后,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大背景下,立即引起各方联动,连续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爱心热潮,并快速形成立体式救助格局。15家房地产开发商和辖区企业的领导从四面八方走进天北新区,爱心接力救助慈母瘫儿。随后,各社区在辖区广泛开展“献一份爱心、送一份真情”捐款救助活动。经过多方努力,饱受病痛折磨15年的患者住进了医院,接受坏死股骨头换取手术治疗。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救助性报道。在媒介竞争的“眼球”经济时代,如果片面追求救助性报道的轰动效应,重数量而忽视报道效果,最终新闻媒体就会失去公信力和影响力,就会失去读者,而这恰恰是新闻媒体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