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分化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2012-08-15 00:42宋小红程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层分化

宋小红,程文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继2005年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颁布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后,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我国现实,与时俱进。然而,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社会阶层分化、大学生呈现阶层分化等基本社会现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所有制的调整、各阶层利益重新调节和分配,我国原有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等社会基本阶层结构已经发生了新的阶层分化。大学生隶属于不同经济社会背景的家庭,在学校、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阶层分化日趋显现。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现实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同阶层家庭的思想政治意识对大学生的代际影响明显,同时大学生也受着学校同辈阶层群体交往的影响,受着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的非正常现象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社会腐败及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播的非马克思主义、非主流文化等的深刻影响。当大学生对社会分层本身的合理性产生怀疑的时候,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也会受到质疑,进而影响执政党的声誉和执政的合法性,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等等。因此,“当前必须研究社会阶层分化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所带来的影响”[1],以便更好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下面笔者重点探讨社会阶层分化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路径之一:大学生家庭阶层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影响其思想和认识。大学生隶属家庭阶层的经济状况、社会需求及思想意识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在现实社会中,各家庭阶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已深深地烙上了其家庭所属阶层的印迹而呈现出明显的阶层意识。正如有学者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受着其家庭所属生活状况及其阶层意识的影响。”[3]

家庭所属阶层状况,特别是经济状况,对其子女接受教育的影响较大。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意识等都具有其家庭所属阶层的特征。弱势阶层群体由于其经济方面处于劣势,在社会政治方面公共话语表达的机会和本阶层群体的代言人相应地减少,全社会对他们利益的关注远不及其他阶层群体,这必然使弱势阶层群体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和实现。弱势家庭阶层“催生”的贫困大学生往往缺少生存和学习的物质保障。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不足,使得贫困大学生艰苦奋斗,自立意识较强。另一方面,由于物质匮乏,贫困大学生因打工、干兼职占用了他们较多学习时间。为了学习和生存疲于奔命,往往使贫困大学生学业艰难,综合素质能力不强,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贫困大学生可能由于现实的不如意,易产生消极思想,部分表现为抑郁自卑,诚信意识淡薄,对执政党、社会前景悲观失望。相应地,政府机关、国有垄断企业、医疗部门、新闻媒体等机构人员构成的强势阶层家庭的大学生群体即“富二代”、“权二代”,由于经济的优势,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综合能力相对较强。加之其家庭社会资源优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则处于有利地位。也是因物质条件的优越,部分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表现为缺乏自立与艰苦奋斗精神,不思进取或上进意识差,安于现状。同时他们也易表现出自负、狂妄、浮躁、拜金主义等倾向,与主流意识不符。因此,不同家庭阶层的状况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这影响着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

路径之二:学校同辈阶层群体交往

不同社会阶层的生存、发展状况致使各阶层的利益追求、政治观点、思想意识等的差异。高校大学生基于各自家庭阶层的生存、发展状况而有着相应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此,大学生群体在学校交往过程中思想活动有其独立性、差异性、选择性等,大学生群体呈现阶层分化。正如有学者指出:“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使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消费观念、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不同阶层的学生更愿意在群体内交往,导致交往的阶层化倾向日益明显”。[4]高校大学生阶层意识的凸显,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贫富大学生群体由于物质差别而表现出的消费观念、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有着各自的交往群体。基于共同的话题、趋于相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信念,大学生更愿意与相同背景的学生进行交往。久而久之,大学生群体形成各自一定的群体交往圈。大学生贫富阶层分化而形成的心理屏障,阻碍了他们之间的正常交往。贫困大学生可能乐观向上,他们倾向于崇尚勤奋、质朴、节俭,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是他们的人生信条。相反,物质条件优越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受着家庭的极度呵护,接受优良的教育,在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兴趣都较为广泛,接触到许多时尚、前沿的新鲜事物,从而使他们在同辈大学生交往中表现出一定的自我优越感。而这些自我感觉很好的心绪,在高校大学生同辈群体交往中,有意或无意地刺激家庭经济较差的贫困大学生群体,使贫困大学生群体内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特困、贫困学生群体对富裕学生群体产生抵触以致仇富情怀,影响着他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因此,高校大学生在同辈交往过程中,其交往的阶层化倾向日益凸显。由于贫富的原因,使大学生群体逐渐分裂开来,势必引起大学生群体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相应的阶层价值取向。其直接的结果就是部分大学生群体集体荣誉感较差,整个学校、班级的凝聚力不强。相反,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功利性增强,做人、求学观念趋向现实的实用主义,这无疑对大学生将来的发展不利。因此,大学生群体在学校交往过程中,形成大学生阶层分化,各阶层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倾向多元,这必然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对社会、文化及自我的认同等深层次问题。

路径之三:社会阶层分化

在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的长期作用和影响下,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效率催生”的作用,加之对利益调控不当导致利益分化,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合理阶层分化。在社会阶层的分化过程中,由于在利益调整、变动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们的心理以及行为,特别是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及社会冲突等的认知、情感等有一定的差异,也必然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产生影响。客观地讲,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民众的自主与平等意识、效率与竞争意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对一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在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出现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如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较为严重的贪污腐败、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社会上的黑恶势力等。各个社会群体间以财富的多寡为标志的利益差距在不断扩大,导致贫富差距,利益主体多元化,形成不同阶层利益群体。阶层分化下的多种经济成分、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及就业与生存方式等,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呈多元化趋势,这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是一大考验。

高校是开放式的,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社会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阶层分化也必然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国改革开放、贫富差距、先富与后富、个人与集体、公平与效率、诚信与竞争、义与利等社会存在为大学生的意识所反映。而社会成员的分化、贫富差距等问题为大学生较多关注。为此,有学者强调:“社会成员的分化及贫富差距对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并坚定其社会主义信念的影响值得关注。”[1]社会阶层分化下的一些非正常现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这些为大学生所关注。例如贫困阶层与暴富阶层的矛盾加大的现象,基于贫富差距拉大,可能会使低收入阶层群体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导致他们心理失衡,以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这可能使得高校大学生对我国社会分层本身合理性产生质疑,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对执政党的信任及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等产生深刻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不合理阶层分化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大挑战。

路径之四: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如新闻媒体、图书报刊、网络等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影响。新时期社会阶层分化下的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提供的巨大信息,给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交流、学习等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或组织传播一些非主流的东西提供平台和途径。我国一定程度上的不合理社会阶层分化,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的社会矛盾。不同阶层民众凭借网络或是传达本阶层的心声或是谋取私利。对于高校大学生,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特别要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5]

社会转型和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了价值取向多元化,社会问题引起的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相互排斥,针锋相对。各种社会思潮还出现了各自向极端发展的趋势,产生了不少分支形式。一些人无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和本民族快速进步的客观历史事实,借助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传播狭隘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例如:在对外关系上盲目排外,形成一种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和复古主义,主张恢复儒家正统;极端民族主义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民族分裂主义等等。而西方国家亡我之心不死,试图“和平演变”社会主义中国,其途径、手段不断翻新。他们利用大众传媒对我国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渗透,传播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普世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非马克思主义、非主流的东西。如果对大众传媒的管理、调控不当,容易使非无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价值观滋生蔓延。这些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负面影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大劫难。

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党生存发展的前途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保障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伟大工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重视从阶层分化视域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否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失去现实性和针对性而难以取得实效。家庭阶层状况、学校同辈阶层群体交往、社会阶层分化以及部分大众传媒传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等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 肖浩.阶层分化背景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探索,2007,(3).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

[3] 汪勇.阶层分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应对[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3).

[4] 张健.阶层分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学海,2010,(5).

[5] 胡荣荣.话语权与文化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

(5).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层分化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