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新农村题材现场新闻的启示

2012-08-15 00:43:22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8期
关键词:服务社合川农村

□ 蔡 玮

(合川日报社,重庆 合川 401519)

现场新闻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自身特色的常用体裁。它以新、短、快、活见长,现场感强、时代感和立体感强烈,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被新闻界公认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产物。现场新闻,尤其是来自新农村生活中的现场新闻十分鲜活,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活”源泉。随着新闻界“三贴近”的要求与呼声与日俱增,尤其是在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市情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蓬勃生机,源自其中的新闻层出不穷,多创作现场新闻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笔者在采写新农村题材文稿中,有一些浅悟。

现场采访入情“捕”景

现场新闻就是一场情景剧。它要有现场感,因而需要入情“捕”景。

一般来说,农村社会生活中的现场新闻有农事生产、农产交易、喜庆聚会、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邻里纠纷等,其最大特点是稍纵即逝。首先是采访入场:即赶到现场后,应及时为展示“情景剧”序幕收集素材,如果随身带有照相机或摄像机,第一件事应当拍下现场的瞬间,然后再进行采访,这样能抓住最感人、最震撼人或最具冲击力、有动感的一幕,其传播效果和感染力不亚于四五百字的描述。也为写稿时的导语或情景导入准备了第一手材料。

在新闻现场,如果事情正在发生,笔者要先调动所有感官紧盯现场,从事态的全方位进行观察和记录。待事情结束,再及时询问当事人或采访目击者有关需要补充或再现的信息。还记得2004年《厦门晚报》刊发的一篇优秀现场新闻:《特别的礼物给特别的他》,它引用报料人说的一句话,再现了这个女孩一手拿着玫瑰一手拿着扫把打扫火车站清洁卫生的情景,可她却不是清洁工来导入“情景”,自然引起读者的好奇和深思。它的成功还在于,除了事情罕见感人外,写法上精练生动,运用了对话和许多动词。

“聚焦”(捕捉信息),是随后的“主体”采访,是新闻现场的“主剧情”。现场包括场景、周围环境和人物等,其环境和人物形象、内心活动等主要信息是稍纵即逝,因此需要练就现场观察的“绝活儿”。

现场观察的“捕”景方法有:一是要有意识地观察。要从长期的积累中练眼力,练出透析现场新闻的“第三只眼”来,新闻的敏感度自然生成。二要带着问题观察。鲜活的现场新闻往往来自于基层。农村通讯员要学会透过表面看出本质、“嗅”出它的新闻价值来。有一次,笔者采访新农村建设,拟写新型农村社区村民集中居住点的建设成效。到了现场,见多数村民没有入住那些巴渝新居,十分留恋旧宅“生活”。经采访发现,村民们带有钟情生态环境和对新农村生活向往的“两面性”,于是通过人物内心刻画、对话、场景描写等手法,以《合川“桂花”村:秋冬护桂三绝招》为题成稿。三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事物、揭示本质,随后这篇报道仍展示出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增强了作品的新闻价值。

“点”、“线”、“面”全景式舒展

通过对现场场景、周围环境、现场人物等方面信息的采集,目的是要“全景式”展现剧情,包括与之有关的场景:周围的山水、热闹场面、田间地头、院坝圈舍、苗圃树林等环境,还有诸如救人英雄、技术指导专家、植树女交警、立功受奖村民……等现场人物及其言行、表情、心态,这些内容都是现场必须采集的范畴。

随之要从点、线、面着手,以穿“珠”缀“宝”式“串联”并把它舒展开来。以笔2003年在《合川报》刊发的《村里最闹热的地方要数综合服务社》这一习作为例:一是“点”聚焦,确定“准星”凭眼力。抓住最感人的场面,让目光聚焦到一个闪光点上,“画龙点睛”。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沉寂多年的村“两委会”办公点热闹起来本就稀罕,再把“准星”瞄向综合服务社这个“最热闹”的聚焦点,紧随事件发生而转及到村卫生室、山脚下移民果园、葛专业合作社等场面,其余次之。二是“线”扫射,跟踪主线开眼界。当时的采访,顺着主线扫射、观察跟踪村民看病、保健疗养,农资买卖、养牛佣耕,移民种果、发展专业合作社等“点”,以开放眼界,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新生事物——村级综合服务社及蓬勃发展这一闪亮之“珠”。三是“面”笼罩,眼观全境锁主题。到村寨采访,不应忽视农副产品、文化娱乐,甚至理发、摆谈等现场,对其中门市的成色、面积及物品堆放等作仔细观察和记载;要看多个现场,眼观全境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性、说服力。

再则,有了点、线、面的素材,如何在采访后的写稿中“串联”起来,如穿“珠”缀“宝”一般?要使采访为写稿服务、写稿让采访得以具体深化,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采写“串联”。《村里最闹热的地方要数综合服务社》一文以农村的新生事物,揭示出当好农村经济合作走“两社两化”勃勃发展之路这一“宝”贵经验,使之活力四射、全景式舒展,因此获得了当时《合川报》竞赛一等奖。

现场新闻写作求“活”

现场新闻不仅事实素材鲜活,而且写作手法运用也相当灵活,遵循现场新闻写“活”的基本法则。

首先,谋篇(拟稿)构“活”骨架。谋篇,就是打腹稿,是对现场采访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只有理清思路,归纳重点,按主次安排、发挥采访索取素材的价值。把现场抓到的亮点拟写在初始标题上,起“浓眉大眼见精神”的作用。细节之处如一花朵,要现微观,凸显感染力。同时,安排布局要有合理性,做到详细得当、通顺自然。

其次,写作(“成”稿)“活”筋脉,使之“血肉”丰满。现场新闻写作或成稿,除手法要求灵活外,形式多样的细节描写会增色不少。2011年入秋天旱,笔者前往龙市采访时发现菜农旱情较重,在蔬菜基地见到了菜农、业主,分别用“七月葱,八月蒜。……看来只能放弃了。”和“这些菜苗蔫耷耷的,……我们这里的‘青草坝萝卜’今年可能绝收啦!”两句简短的对话,生动形象,渐强递进、紧扣灾情,如身临其境。采写的《合川龙市镇:3万亩菜地盼雨播种》很快被《重庆日报》农村要闻版刊发。

现场新闻做“活”标题,让形式结构与主题内容至善至美。择其“点”切入、加小标题,可减轻正文包袱。不过,再简短的现场新闻都要对最有典型性、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素材加以丰富,浓墨重彩。笔者采写的《合川“桂花”村:秋冬护桂三绝招》之切题角度,《冬种豆:忙碌两三月收获七八茬》、《狮滩那片橘林:满园蜂声唱不尽》等现场新闻,虽文章不足千字,但那十余字的标题却揭示了农民增收之后的欢快、农村面貌一新的鲜明主题,可谓“一字值千金”。

猜你喜欢
服务社合川农村
合川脱险
他笑了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铜梁首个渝小集农村综合服务社开业
电脑迷(2022年2期)2022-11-08 05:59:20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17
崇明县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现状调查报告
兽医导刊(2016年22期)2016-04-05 23:05:49
喜上心头
中国农资(2014年8期)2014-05-25 07:52:30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中国记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