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泽祥
(开封日报社,河南 开封 475002)
随着新闻网站、手机报等新闻产业的迅猛发展,传统主流媒体——党报受到冲击,受众数量和发行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挑战,许多党报报社抓住机遇整合资源,走新闻产业与新闻事业并驾齐驱的道路。作为报社的主体——新闻采编部门也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改革创新、助推发展的重任,做报社发展的坚强后盾。而与采编密不可分的党报校对工作也经受了生存压力的挑战与创新发展的机遇,传统的校对理念已失去意义,校对工作由“校异同”转向“校是非”。“校是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无人界定它的范围和大小,校对人员工作的角度、尺度也无法限定;“校是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时它需要采、编、校、审共同来完成,有时它需要借助工具书、信息网站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和请教相关专家学者来认定。由此可见,党报校对工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新闻采编实行网络化、语言文字校对电脑化以及新闻出版部门对编校质量的抽查常规化、报社办报理念的市场化,使新闻采编部门在报纸出版过程中形成了全员校对的格局。记者对原稿的检查过程,总编辑对稿件的审查过程,编辑对稿件的编排过程,其实都是一种校对过程,只不过校对的角度不同。记者主要是把关语言文字质量,注重细节;总编辑主要是站在政治的高度,把握大局,谋篇布局;编辑主要是对稿件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力求完美。但他们的最终目的和校对一样都是消灭错误、求其完整。那么,作为编辑的助手——校对,其实就是对记者、总编辑、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校对不仅要核对改样,还要审读版面内容,检查核对语言文字是否正确和妥当,阅读评估版面内容是否规范和完整,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编辑协商解决,校对工作走向多元化。由此可知,要做一名合格的党报校对,不仅要有全面丰富的百科知识,还要有相当水准的校对技术知识,就是说校对不仅要成为“杂家”,还要成为“专家”。
党报校对工作的多元化,使采、编、校、审等工作环环相扣、取长补短,既有利于编校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报纸质量的提高。同时,校对人员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工作领域得到拓展。
党报版面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党报版面新闻是静态的新闻。怎样使版面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怎样使静态的新闻鲜活起来,是所有报人追求的目标。那么,作为党报的校对人员怎样去适应这种表现形式、去认知版面语言,是摆在校对面前的新课题。也就是说,校对人员仅仅具有好的政治素质和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是不够的,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不仅要有文才,还要富有文采。
编辑组版其实就是做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既运用简洁明快、准确具体、鲜明生动和富有特色的文字语言去打动读者,使读者产生共鸣、一睹为快,又运用图片、绘画、图表、刊头等来传递信息、吸引读者,增强版面视觉效果,增强吸引力,通过引起读者的思考来表现主题,使静态文字内容充满动感和阅读趣味。记得《水浒传》中有一句话:“那雪下得正紧。”一个“紧”字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既烘托出林冲当时的悲凉处境,又暗示读者有一件不同寻常的大事马上就要发生,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文字的魅力,这是文才的最好发挥,这是文采的最高境界。如标题:“房子撞了爱情的‘腰’。”诙谐的语言耐人寻味,使读者不自觉地要阅读下去。校对作为第一读者,不应以消灭文字差错为最终目的,应该从读者的角度来检验版面语言是否能打动自己、从校对的高度来审查版面语言是否完美。要做好这项工作,校对不仅要有文才,还要富有文采,即必须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版面语言技巧。因为只有读懂版面语言,才能判断版面语言的优劣,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党报版面语言的多元化,有利于办报水平的提高,为党报走向市场提供了发展平台,为编辑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样,校对工作也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校对工作得到升华。
党报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新闻媒体,由于它的普及性和广泛传播性,再加上它独特的资料参考性和历史记载性,使它在新闻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鲁迅先生曾说:“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一篇报道或一篇文章一字之差都会产生不同的宣传效果。由此可见,校对作为党报语言文字的把关人,不仅要为读者负责,还要为记者、编辑、总编辑负责,即为党报负责。
为了把党报推向市场,增加读者群体,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党报不断推出一系列宣传报道,比如一些形象展示、特别报道、广告专版等。这些版面的刊发,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提供了一个平台。因为这些专版的内容大多是通讯员或各单位、各部门提供的,语言文字用的大多不标准、不规范。而校对的工作是以一个字、词、标点符号为阅读单位,力求发现其中细微的错误,在这种字字落实的过程中,往往进入一种咬文嚼字、字斟句酌的推敲状态。其实,校对的这种工作状态就是与读者的交流过程,是示范和引导读者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做的版面,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校对也担起了社会责任。
党报肩负责任的多元化,使党报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为报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理,校对人员担负的责任多了,工作的压力加大,工作的动力也就大,校对工作更重要了。
综上所述,党报校对概念的外延扩大、内涵增加,校对工作在报纸出版过程中已经不是不可或缺,而是举重若轻。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必须坚持不懈地重视校对工作,使校对工作更加精彩、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