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东兰 尚铁兵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作为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有自己的新闻理念和坚守自己的新闻职业操守。应该树立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观。
2010年底开始,在全国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各新闻媒体单位都陆续部署开展了“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该项活动就是要全面落实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的原则,坚守新闻真实的生命线,杜绝虚假报道的产生,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确保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新闻事业得以飞速发展,但与此同时,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对新闻传播事业也造成巨大冲击。在此种情形下,新闻从业者面临着严峻考验,有些采编人员经不起社会的种种诱惑,背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使假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不仅误导读者,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更使每一个新闻从业者蒙羞。为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在何时何种情况下,新闻从业者都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以高度的责任心,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如何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呢?笔者以为,培养树立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观尤为重要。
所谓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新闻记者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新闻工作理想、新闻工作责任、新闻业务技能、新闻工作良心和新闻工作荣誉五部分。新闻记者主要职责是“采”、“记”、“写”,三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合格记者。但是在一些地方媒体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倾向,并趋于泛滥,这就是很多记者疏于采访和写作,而擅长发布“挂名新闻”。所谓“挂名新闻”,说白了就是投机取巧“抄”新闻——抄录通讯员的来稿、抄材料、抄网络信息等。致使诸多“假、大、空”的虚假报道屡屡见诸于报端。
这种现象的产生,从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来看,笔者以为是其本身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不能坚持新闻工作最起码的职业操守,为人不诚实,为文不诚信,造成综合素养较差。差在一是理论素养差,缺乏必备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二是新闻业务和实践能力素养差,缺乏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新闻洞察能力、独立的事件分析能力、熟练的采访技巧和新闻写作方法;三是社会活动与社会经验素养差。热衷于“抄”新闻的记者,不能真正认识作为记者的社会责任,把出名和利益看得重,把事业和责任看得轻。
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新闻职业素养呢?笔者也是半路出家从事新闻工作的。从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要想提高自身的新闻职业素养,把握以下几个字至关重要:一是“学”。学习是立身之本,一个新闻人不学习,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应具备博大精深的知识,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知识面。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要常读书、读好书,广泛获取新信息、新知识,以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不落伍;学习新闻前辈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以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向他们请教采访写作手法;二是“勤”。要勤于调查研究,多下基层,多采访,了解事实真相,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绝不弄虚作假;三是“韧”。就是在工作学习中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不怕苦,不怕累;四是“静”。就是要甘于寂寞,力戒浮躁,拒绝诱惑,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五是“公”。有“公心”才能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新闻视角重点,肩负起新闻监督的社会责任感,才不负于“无冕之王”的称呼,才不负于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良知。一生“勿忘人民”的著名记者穆青,之所以能写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影响几代人的新闻精品,是因为他具备一生为人民服务、一生追求真善美的高尚品德。言行一致、信守承诺、爱憎分明等是新闻工作者做人基本的品德,从事新闻职业的人,更应恪守这些品德。
操守如同风骨,能撑起为人立世的骨架,能撑起社会的脊梁。正是黄远生、范长江、邵飘萍、邹韬奋等一大批新闻界老前辈,为我们树立了做一名新闻记者的典范,他们不仅记录了历史,而且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操守书写着历史。当然,改变一个行业的形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促成的,除了记者个体的改变之外,行业规则的制定及有效实施、管理的完善等等方面都任重而道远。
我国的新闻媒体具有很强的党性、很高的权威性、很广的联系面、很大的影响力的特点。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必须实事求是,无私公道,廉洁清正,以身作则,为了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种种有利条件和影响力,起到党的喉舌作用,更为了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工作者必须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坚守良好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