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基于家庭的社会管理政策分析

2012-08-15 00:52:42张国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家庭

张国忠

新加坡社会管理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建立了一套与众不同的基于家庭的政策体系,处处体现出重视家庭的价值理念和政策措施,处处体现出和睦小家庭与和谐大家庭的细致人文关怀精神。新加坡这种基于家庭的社会管理政策体系,规定得非常明确而具体,富有人性而且周密,不仅在亚洲,在全世界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正是由于家庭稳固促进了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促进了社会和谐,整个新加坡的社会管理井然有序。1990年,在回答记者“新加坡有什么文化特色”时,吴作栋说:“我们希望保留大家庭这种特色。”这对于同样是东方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背景之下的中国来说,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国家忧虑:家庭弱化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长期以来以东方文化为主要特色。自1819年英国人史丹佛·莱佛士登陆开始,这块面积仅714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英国人统治了123年、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比较大。加上近代工业化、现代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新加坡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受到很大冲击,曾经被人们称为不东不西的“伪西方社会”。尤其是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步淡化,很多新一代不愿意受到家庭的束缚,不结婚、不生子、不回到家庭;家庭结构逐步分化,四代同堂的家庭非常鲜见,三代同堂的家庭正在被核心家庭所取代,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已经从多年前的5人减少到现在的3.5人;家庭作用逐步弱化,人们在家庭中受到的道德教化、经济兜底、养老互助等影响日渐减弱,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新加坡领导人的深深忧虑。

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生长在一个华族大家庭里,他的祖父母家中便有5户人家,关系相当密切。但他注意到,新加坡的家庭并不都是这样,家庭结构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势,那就是社会上的大家庭逐渐变小,人们早出晚归,关起门来自己独自生活,多数时候靠电话和亲戚朋友联系。兄弟姐妹每个星期或一个月才见一次面,就连一年一度吃团圆饭的日子,年轻一代也认为最好是出国度假,因此,他感到新加坡正面临失去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危险。再看看西方国家,情况更糟糕,上世纪60年代的破裂家庭、性滥交、未成年妈妈、私生子女等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也必须从家庭入手来解决。这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的共性问题。他强调,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加以避免的,就是决不能让三代同堂的家庭分裂。

由此,在新加坡领导层形成了家庭本位的共识:家庭是国家的核心,是绝对重要的社会单位 (李光耀);家庭是新加坡社会的基石(吴作栋)。家庭是抚育孩子的最佳场所,没有一个政府、老师和托儿所能够代替孩子的父母亲或祖父母;家庭是奉养老人的最好场所,全世界的经验都证明老人院并不是老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家庭是天灾人祸的最好避难所,是很多走投无路的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华人社会之所以历经4000年而不衰,就是因为有家庭这个巩固和团结的基本单位延续了独特的文明(李光耀)。

二、国民教育:家庭为根

新加坡从建国开始,就高度重视家庭的完整与和睦。在家庭本位思想的指导下,新加坡政府处处围绕家庭来考虑,建设家庭伦理以建设政治伦理,通过家庭和睦以促进社会和谐,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良好效果。据新加坡政府1987年对758名已婚人士的调查,有33%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健康,28%认为是家庭,23%认为是工作和事业,表明了新加坡社会对家庭的高度认同;34%表示“生儿育女”是为了使家庭生活更加完整,20%表示是为了老有照顾,只有17%表示是为了继承香火,表明“家庭为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对传统家庭理念上有了科学的扬弃。

1991年1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正式将“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确定为新加坡人必须共同遵守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之一,维护家庭的稳固和睦成为制定国家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五大共同价值观,包括“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协商共识,避免冲突;种族和谐,宗教宽容”五个方面,在内容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具体交融。这五句话,涉及到“国家、种族、家庭、个人、宗教”五个重要对象,都是直接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与西方文化偏重强调“个人”不同,“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的价值观,更加注重“家庭”的社会角色,把“国家”置于“家庭”之上,把“家庭”置于“个人”之上,大力倡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观念,努力把新加坡营造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园”。西方社会是个人本位,新加坡社会则是家庭本位。

务实的新加坡政府领导人身体力行,在践行“家庭为根”的价值观,建设和睦家庭方面作出了表率。他们坚信,家庭包含着超越物质的精神力量,有着其他组织所不能替代的宗教功能,并致力于加强和推广这种功能,从家庭成员的支持中寻求力量。开国总理李光耀反复强调新年除夕家人团聚的意义;第二任总理吴作栋认为应该利用除夕这个阖家共度的传统佳节来加强家庭的凝聚力;现任总理李显龙说,家庭和他所肩负的使命,是他最大的力量来源。

五大共同价值观确立以后,新加坡政府在各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让新的价值观落地生根。为了强化新加坡人的家庭意识,他们首先从国民的家庭伦理教育入手,强调“家庭为根,社会为本”。比如,政府号召新加坡华人恢复家庭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的“正确的称呼”,促使人们对儒家伦理“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能够顾名思义、循名责实。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义务,以纠正名不副实;循名责实,就是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名副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要鞭策人们履行与称呼相应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为了实现对传统家庭本位思想的有效传承和合理扬弃,新加坡政府进行了理性化的重新表达,并写进中小学教材,教育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帮助家人,等等。通过中小学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能够通过学校的学习,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确立对家庭的责任意识。有一个细节,充分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于家庭本位思想的重视:在海关本国公民通道,其他国家一般写的是中性词:“本国公民”;而新加坡海关写的是非常温馨的几个字:“欢迎回家”!现任总理李显龙在2005年国庆群众大会的演讲中强调要 “把新加坡打造成一个活力十足的环球化都市,一个我们叫作‘家’的地方。”这些措施,确实起到了化性起伪、化民成俗的作用。

三、国家政策:家庭为先

在新加坡涉及民生的政策中,处处体现了家庭本位的精心设计,既科学又人性化。新加坡社会管理的三大着力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住房政策,无一不是围绕家庭来设计的。据目前所了解的,略举几例。

以家庭为先的“居者有其屋计划”。1964年2月,新加坡政府推出的这个独具特色的住房政策,一改世界各地以个人为供应对象的格局,规定只有组成了家庭的新加坡公民才能申请建屋局的组屋;衡量收入状况的指标也是以家庭为单位,每月家庭总收入10000新元以下才有资格;家庭中任何人都不拥有任何私人住用产业。这个计划之下,还专门针对家庭建设,设立了一些特殊政策。比如“援助低收入家庭计划”规定,首次购买组屋的低收入家庭,平均月总收入不超过5000新元的,可以获得额外的公积金购屋津贴,最高可获得40000新元,收入越低津贴越高。促进家庭凝聚力的“购屋津贴计划”规定,与父母或与已婚子女联名购买转售组屋,购买靠近父母或者已婚子女居住地点转售组屋者,可以获得政府40000元津贴,不靠近父母或者子女的少10000元津贴。“已婚子女优先计划”规定,凡已婚子女在向建屋局申请组屋时如果选择靠近父母或者与他们同住,父母选择靠近子女或者与子女同住,他们将获得比其他人多一倍的抽签机会。为了鼓励单身人士照顾年迈的父母,从2008年4月1日起,凡是35岁及以上的单身人士购买转售组屋与父母同住,可获得政府20000元的公积金房屋津贴。1998年,新加坡政府根据现代年轻一代愿意保持相对独立的趋势,推出了“小型公寓计划”,专门为有意保持独立而又居住在儿女或者朋友邻近的老年人设计了一个地契为30年、户内设备和户外设施都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特点的小型公寓,受到社会认可。

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服务政策。在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布局中,社区是最小的一个功能级,每一个社区都有一个邻里中心,每一个邻里中心都有围绕家庭服务的配套措施,比如家庭服务中心、老人中心、学生托管中心、青少年中心、家庭资源中心,对幼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都有周到详尽的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面向老人的日间照料、老人托管中心,和面向孩子的临时看管等服务以外,还有面向有家庭问题比如家庭经济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心理与情绪问题、孩子的行为问题等的服务,由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士进行专业辅导;家庭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通常由法院判决强制接受专业辅导。家庭教育中心还专门针对家长进行家庭必要知识的培训,开设的课程如初为父母、管教123、亲子兵法、动力亲子系列、家庭剧场、婚姻预备课程、美满婚姻课程、婚姻协奏曲、PICK婚前课程等。这些家庭服务提提供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义工,由人民协会下属的基层组织来开展;一种是非盈利组织,经过政府认证具备相应资格后定向分配到社区开展有偿服务。

以家庭稳定为目的辅助政策。为了防止因家庭问题而产生社会问题,新加坡于1997年5月1日正式生效的修正后的妇女宪章规定,任何人在申请离婚时,必须把一个育子方案连同离婚申请书一起入禀法庭。据说,新加坡家事法庭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规定离婚申请必须提交育子方案的法庭。这对于父母离婚后,能够较好地保证孩子仍然能够享有两个家长的关爱与养育。新加坡的医药保健不只是提供给个人用的,而且可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分享。新加坡妇女组织曾经强烈要求政府改善女公务员的家属医药福利,政府对此也进行过多次讨论,但最终没有同意。理由是,一个有丈夫的女性,她的丈夫有责任扶养他们的子女,包括负担子女的医药费用。如果这名女公务员是一名没有结婚的母亲,她的孩子不能享有公务员的家属医药福利。但如果她是寡妇或因为丈夫身体残障而成为唯一的养家者,政府就会特别允许她的孩子享有公务员的家属医药福利。由此可见,新加坡政府对维护家庭完整性的良苦用心。

以家庭和睦为重的激励政策。为了促进家庭的完整性,新加坡政府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政府实施了小家庭辅助计划,给完整和睦的核心家庭发放家庭辅助金。如果家庭破裂,政府就停止发放辅助金。为了防止因赌博而破坏家庭,政府建立了本国公民“嗜赌黑名单”制度,规定公民可以向政府举报自己的家人进入“嗜赌黑名单”,自己也可以举报自己进入“嗜赌黑名单”。这个制度实施以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开始多数人都估计家人举报的可能占多数,实际上自己举报自己的居然为数不少。政府还规定,外国人可免费进入赌场,但本国公民进入赌场需交100元入场费。李光耀2012年5月在东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还想把本国公民的入场费提高到500元。

以家庭基本生活为保障的救助政策。政府制定了“社区关怀计划”,对那些因为健康、工作、家庭问题陷入经济困境,月收入在1700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在“就业扶助计划”和“关怀过渡计划”下获得政府提供的现金、水电费、房租、托儿费等津贴。救助政策制定很详细,家庭月收入越低,获得的津贴就越高。这项工作由社会发展和青年体育部实施,主要是根据家庭服务中心的地点进行分区管理,每区由一名国家福利理事委员会的区群经理负责协调。社理会在对复杂问题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以后,将接着与家庭服务中心合作,帮助求助家庭解决家庭纠纷。

四、几点启示

第一,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着眼于家庭因素的政策一定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的政策。

第二,家庭美德的培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功,恢复和改进传统的家庭观念是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

第三,政策体系的配套与完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必须全面审视社会管理政策基于我国家庭的针对性、适用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广泛的志愿服务参与是服务家庭的重要力量,必须抓紧研究培育和引导我国非营利社会组织和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配套政策措施。

猜你喜欢
新加坡政府新加坡家庭
维珍老板拒绝新加坡死刑辩论邀请
环球时报(2022-11-01)2022-11-01 10:13:18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恋练有词
新加坡政府用机器人解决养老问题
福利中国(2017年1期)2017-02-06 01:23:14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新加坡政府招商引资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时代金融(2016年8期)2016-05-14 07:08:16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