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创新成就氯碱企业从大做强——化工500强中的氯碱企业风采录

2012-08-15 00:46
中国氯碱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东岳烧碱氯碱

侯 杰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北京 100101)

以自主创新成就氯碱企业从大做强
——化工500强中的氯碱企业风采录

侯 杰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北京 100101)

介绍了2012年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氯碱企业在转型升级、自主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展示了化工500强中氯碱企业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创新理念。

转型升级;发展;自主创新;管理创新;氯碱企业

“2012中国化工企业500强”中,来自氯碱行业的企业70多家,大约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不乏湖北宜化、上海氯碱、山东东岳等明星企业。他们在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待续、国内市场渐见低迷的形势下,仍然取得的骄人业绩,除了国内化工市场的影响滞后于其他行业的客观因素外,其自身或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先行一步,或技术创新上引领了潮流。更为重要的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的的管理创新,正为企业所高度重视,成就不少企业从大做强。

1 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提供后劲

由于各化工企业致力于调整结构,不断实现转型升级,使企业获得超常发展的后劲。

湖北宜化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制造商和多元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厂家、中国最大的联碱和氯碱化工生产企业,已经连续3年位列化工500强榜首,在湖北、湖南、内蒙、青海、新疆等17个省市区都有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重点发展化肥、化工、农药、矿山开发等13大产业。近年来宜化集团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年均增速在30%左右。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达560亿元,这正是宜化不断进行转型升级的结果。

首先是资源整合,由单一制造业向产业和资源整合之路转变。据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现在化工原料煤从山西运到湖北价格为1 000元/t,而煤的直接成本只要300元/t,其余700元被流通环节拿走。而每吨化肥的销价是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如果不在成本上节约,企业就无利润可言。只有将产业布局在资源富集地或者就近下游市场,产业才有竞争力。宜化紧抓国家大力开发中西部的机遇,将投资重点放在了内蒙古、青海、新疆、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实现了产业转移。

其次是发展循环经济,由粗放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宜化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思路进行原料和产品结构调整,形成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构建了上、下游产品的物料支撑关系,初步建立起一个物料循环使用、资源共享、副产品互换及自身循环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如煤化工产出的中间产品液氨是磷化工产品磷铵的主要原料;电厂先发电再供蒸汽,用于盐化工产品烧碱和PVC生产;盐化工产品烧碱又是煤化工下游产品季戊四醇生产的原料之一。

此外,宣化集团还拓宽产业渠道,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转变,实现了由传统制造业向低碳经济产业的华丽转身。2011年,宜化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占集团销售收入的30%以上,2012年,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销售收入将占集团销售收入的40%以上。

2 靠自主创新实现既大又强

排名第20位的山东“东岳”集团,100%国产化的全氟离子膜历经8年科研攻关,在万吨级氯碱装置上一次开车成功,打破了美国、日本长期对该项技术的垄断,长了民族志气。2009年9月22日,“东岳”成功研制出的氯碱工业用大面积全氟离子膜成功下线;2010年,全氟离子膜成功应用于中化集团沧州大化黄骅氯碱厂、蓝星(北京)化工机械厂和东岳集团氯碱装置,实现市场化应用和国产化替代。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氯碱离子膜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

离子膜一直是中国人的一个“心结”。作为氯碱行业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中国一直对离子膜实行零关税进口。从1980年开始,中国曾将这一技术列入国家“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先后投入几亿元资金进行科技攻关。但由于中国基础新材料的落后和投入机制等问题制约,该项目一直没有研制成功,被专家称之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攻克该项技术寄托着几代化工人的追求与探索。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结果不难预料。一张成品“离子膜”,薄如蝉翼,分量却“重如泰山”。中国现有氯碱工业装置规模超过3 800万t/a,成为全球第一氯碱生产大国。“东岳”离子膜产业化以前,国内离子烧碱所用的核心材料离子膜100%依赖进口,成为中国基础产业氯碱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由于离子膜项目事关中国氯碱产业的自主性,为了明确全氟离子膜项目的可行性,科技部专门派人到“东岳”现场考察,对这个项目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全氟离子交换膜材料研究”项目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全氟离子膜工程技术研究”被列为国家 “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正是靠着“政产学研”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今天的“东岳”。

排名第199位的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2011年3月投产的年产24万t离子膜烧碱和20万t聚氯乙烯项目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槽,与2007年10月投产的一期年产20万t/a离子膜烧碱、20万t/a聚氯乙烯项目所使用的高电密离子膜电解槽相比,吨碱直流电耗可降低100 kWh;引进的智索108 m3聚合釜成套工艺,与一期工程70 m3聚合釜工艺相比,PVC质量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选用了膜法脱硝、PVC母液水回收利用装置、ESD紧急停车系统等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安全环保控制能力。新增销售收入达18.5亿元。

3 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价值

近年来,广大氯碱企业在管理方式上逐步深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实现节能减排和开拓创新的销售提供了制度保障。

坚持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使上海氯碱循环产业链越拉越长。今年5月,由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华胜三期项目—上海化工区第三套烧碱电解装置一次开车成功并连续满负荷安全运行。这一关键装置的建成投运,不仅实现了向拜耳、巴斯夫等跨国投资企业的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TDI(甲苯二异氰酸酯)、PC(聚碳酸酯)装置输出原料氯和烧碱,同时,还循环利用下游企业副产的氯化氢,利用上游乙烯原料,生产二氯乙烷。与化工区内跨国企业产品链的紧密对接,以及“一份氯气,三次打工”的成功实践,标志着上海化工区循环经济发展能级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华胜三期建设项目于2010年底启动,总投资达8.5 亿元,建有年产 16 万t液氯、18 万t烧碱、36 万t二氯乙烷等多套大型化工装置。该项目消化吸收了国外先进技术,从初期规划到详细设计都由中方完成,并首次应用了较为先进的膜极距技术,关键设备首次全部国产化。伴随华胜三期项目的建成投产,上海氯碱在上海化工区的直接投资已超过32.5亿元,烧碱产能达到72万t/a,液氯产能64万t/a,二氯乙烷产能72万t/a。 上海氯碱公司是目前上海化工区唯一的氯资源供应商,其输出的氯气已经启动三次循环利用,由此,每年可带动园区内的上下游产品链产值达200多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循环经济典范。

上海氯碱华胜三期装置的建成投产,不仅提升了该公司生产规模,进一步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也更加巩固了其在上海化工区唯一氯资源供应商的地位,为化工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提供了多渠道稳定的运行保障,并将继续引领化工区循环经济运行模式的不断优化。截至目前,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业区的上海化工区已整合为以乙烯产品为龙头,氯碱产品为基础,异氰酸酯和聚碳酸酯等精细化工为中间体,以及涂料、胶黏剂等精细化工产品为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做到了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和废弃物的互供共享。

通过管理创新,有的企业还实现了能耗及物耗的大幅降低。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则在合理配置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铝联产、油-煤-盐“三化合一”及钛白粉清洁生产等产业链基础上,建立了1套先进合理的清洁生产管理制度。在研发、试验方面,该集团规定任何方案都要提出所用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和副产物的毒性及与安全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提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安全防护措施和“三废”处理意见,使公司的能耗、物耗指标大大改善。其中,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011年为0.96 t标煤/万元,同比下降了2.04%;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2011年磷铵为88 kg标煤/t、复合肥为 42.5 kg标煤/t、水泥为84 kg标煤/t,同比分别下降2.22%、1.16%和1.29%;2011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为17.86 t/万元,同比下降2.29%。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chieve chlor-alkali enterprises from the larger the stronger

HOU Jie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Enterprise Management Association,Beijing 100101,China)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independent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of chlor-alkali enterprises which in 2012 the enterprise of Chinese chemical industry 500 strong was introduced,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hlor-alkali enterprises innovation concept was demonstrate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development;independent innovation;management innovation;chlor-alkali enterprises

TQ114

A

1009-1785(2012)10-0001-02

侯杰(1952—),男,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化工管理》杂志社副主编,《中国氯碱》编委会委员。

2012-09-24

猜你喜欢
东岳烧碱氯碱
2022年1—2月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
2022年1—6月我国烧碱进出口情况
天然气制氢在氯碱产业中的作用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东岳访古
氯碱生产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应用
70年,我们一路同行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从水说起学化学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