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扶贫攻坚战 助推彝区新跨越

2012-08-15 00:46钟小川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群众建设

钟小川

(中共峨边彝族自治县委 四川 峨边 614300)

峨边彝族自治县抢抓全省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机遇,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重点,改善居住条件,培育特色产业,弘扬文明新风,彝区形象有力提升、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文明新风吹遍村村寨寨,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综合扶贫开发热潮下谱写彝区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篇章。

一、做好四篇文章,建靓彝家新寨

2010年和2011年,新建改建23个村2450户,惠及群众12340人,打造了解放村、月儿坪等一批风貌突出、亮点鲜明的示范新寨。2012年4月,全省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推进现场会在峨边设3个参观点,其中彝家新寨2个。崭新的彝家新寨、蓬勃的特色产业、健康的文明新风充分展示了峨边综合扶贫开发的显著成效,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一)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文章

彝家新寨建设,科学规划是引领。聘请四川省农业科技院编制综合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10个专题规划,特别编制了产业发展、村落民居、基础设施3个专项规划,涉及全县129个村;聘请四川省农业科技院、四川创想设计公司,对年度彝家新寨建设亮点村进行重点规划设计;聘请西昌三色文化传播公司,对黑竹沟旅游沿线风貌塑造进行规划设计,初步形成了扶贫攻坚和彝家新寨建设的整体规划体系。

(二)尊重主体,做好群众发动文章

彝家新寨建设,群众主体是关键。探索实行“三会、三帐、一书、一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即开好乡干部会、村组长会、村民大会“三个会”,算好经济账、生活帐、发展帐“三本帐”,引导群众签订自愿拆迁搬迁承诺书,自愿缴纳履约承诺金,使新寨建设成为群众自愿、自主、自觉的行为。探索实行“五定”:定政策、定户型、定地点、定布局、定风貌,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彝家新寨建设有序开展。

(三)强化支撑,做好产业增收文章

彝家新寨建设,群众增收是核心。匹配彝家新寨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马铃薯主导产业。与四川省农业科技院合作,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力发展冬作马铃薯,推行薯、玉、笋、菜“旱地新四熟”高产种植,2011年创全省冬作马铃薯高产示范片3个第一;全县马铃薯种植超过10万亩,成为全省第4个马铃薯产业重点县和全国马铃薯产业科普示范县。积极发展高端畜牧业,与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合作,发展“川黑1号”山猪、大恒跑山鸡、峨边花牛。通过“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模式,打造峨边特色农产品品牌,获“全省首批出口蔬菜基地县”和“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县”,竹笋、蔬菜等多个农产品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远销海外。

(四)提升品质,做好文明新风文章

彝家新寨建设,文明新风是标志。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实行改厨、改厕、改圈、改灶措施,增添

日常生活设施和用具用品,彻底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新风貌塑造。“黑竹沟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已具雏形,浓厚的文明新生活氛围正在形成。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建立“共产党员示范新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主扶贫。开展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进彝寨、入彝家、结彝亲“一帮一”活动,创建守法星、孝爱星、致富星、洁美星、和谐星“五星家庭户”,实现新寨建设与健康文明新生活和谐统一。

二、展示四大工程,彰显新寨成效

综合扶贫开发是彝区继新中国成立实现“一步跨千年”后的第二次大跨越,是彝区实现与四川省、乐山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以彝家新寨建设为龙头的综合扶贫开发,全面提升了彝区新形象,带动了彝区新产业,改善了群众新生活,激励起群众感恩奋进的内动力。

(一)彝家新寨建设是一项“安民”工程,提升了彝区新形象

“油毡盖房顶、竹笆围墙壁、绳子绑石头、梯子搭门口”,是以往彝区群众恶劣生存条件的真实写照。现在彝家新寨建设使群众住上了崭新的房屋,搬进了漂亮的村子,一个个亮丽的彝家新寨遍布“黑竹沟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彝区面貌焕然一新。一是住房条件大幅改善。建设实用、美观、特色相结合的现代农村新型民居。2010年新建的解放村彝家新寨,每户房内设有四个卧室、上下两个卫生间、一个客厅、一个饭厅、一个厨房,有前庭、后院和火塘,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善,群众住上了好房子。二是居住环境不断优化。通过搬迁转移、集中修建等形式打造新型村落,因地制宜布局特色民居、依山傍水建设生态景观,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新寨配套建设道路、商店、垃圾池、公共排污设施、医务室、教学点、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群众住进了好环境。三是彝区面貌焕然一新。围绕黑竹沟旅游沿线风貌塑造对新寨风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充分展示小凉山特色彝族文化,实现了新寨景观与山水景观的相生相融。彝家新寨成为“百里走廊”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塑造了彝区崭新形象,实现了群众安居,彻底改变了居无定所、住房破旧的落后面貌。

(二)彝家新寨建设是一项“育民”工程,激励了群众感恩奋进

“物质上的贫困不可怕,精神上的空白、麻木才是真正的贫困”。彝家新寨建设凝聚了民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更激发起群众感恩奋进。一是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在党和政府的扶持下,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彝区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享受到了现代文明新生活。群众由衷感谢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怀着感恩的心,更加团结一心、奋发努力,更加拥护党的领导,党的执政基础在彝区愈加坚实牢固。二是激励了群众创业致富热情。彝家新寨建设,调动了彝区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唤醒了彝区群众的主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勤劳创业、自力更生,才能摆脱贫穷、改变命运,决心要建设好、管理好新寨,通过勤劳创业、自主扶贫,努力过上好生活,建设全面小康新彝区。三是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彝家新寨建设,改变了彝区落后的风俗习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了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风尚,使群众过上了新生活,决心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上多做贡献,团结一心建设山青水秀、富足文明、人民幸福的新峨边,实现与四川省、乐山市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彝家新寨建设是一项“富民”工程,带动了彝区新产业

围绕新寨科学布局、带动发展一批特色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7%,有效地解决了群众生活来源问题和建房欠债问题。一是培育了马铃薯主导产业。以马铃薯为全县主导产业,依靠科技支撑,创新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2011年马铃薯产业带动全县群众人均增收250元。二是高端畜牧产业开始起步。引导群众建新房不拆旧房,在旧房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产业,实现旧房养殖与新居居住分离。在四川省畜牧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川黑1号”山猪、大恒跑山鸡、峨边花牛、山羊等特色养殖已逐步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亮点产业。三是新寨旅游产业势头良好。对接黑竹沟旅游,以彝族美食、文化活动、休闲度假、特色购物等为重点,沿“黑竹沟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建成一批“彝家乐”、“农家乐”,进一步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四是劳务产业成效显著。通过培训,有序组织农民外出或就近务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11年,全县输出转移就业2.8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5亿元,人均劳务收入6741元。彝家新寨建设,实现了群众乐业,促进了群众致富,彝区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四)彝家新寨建设是一项“乐民”工程,开启了彝区新风尚

有了好房子,必须要有好习惯,才能过上好日子。从生活习惯的转变、社会风气的培养、文化生活的引导和移风易俗等方面入手,开启了彝区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风尚。一是生活习惯根本转变。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灶,增添日常生活设施和用品,实现了“餐有桌、坐有凳、睡有床、盖有被、畜入圈、厕入所”,彻底改变了彝区群众的生活方式,强化了健康保障;组织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开展进彝寨、入彝家、结彝亲“一帮一”活动,手把手地教会彝族群众整理居室、叠衣叠被、清洗摆放厨具等,群众养成了勤整理、勤打扫的良好生活习惯。二是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以除陋习、树新风为切入点,突出抓好禁毒防艾工作。以“五星家庭户”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彝族群众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学习、讲发展、讲团结的健康文明新风尚,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三是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依托村级活动室和中心广场等平台,引导群众在农闲休憩时欢聚一堂,唱歌跳舞、健身娱乐,让大山里的人也能过上都市现代生活。四是旧俗陋习逐渐改变。引导群众自觉废除买卖婚姻,树立现代文明婚姻观念;为新寨购置宴席用具,修建丧葬场所,有效避免了以往群众举行红白喜事时的浪费现象和安全卫生问题。彝家新寨建设,使群众过上了健康、文明、快乐的现代新生活,彝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狠下四个功夫,建设小康彝区

新一轮综合扶贫开发热潮,开启了彝区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征程,峨边将严格按照“新村寨、新民居、新生活”的要求,强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打好综合扶贫攻坚战。2012年,15个村、1935户、9675人的彝家新寨建设已全面铺开;“十二五”期间将完成全县129个村、2万余户、9万余群众的彝家新寨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充分准备,在科学规划上狠下功夫

一是充分准备。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完善“三会、三帐、一书、一金”制度,确保彝家新寨实施村100%如期启动,实施村和农户100%完成,全县农户100%知晓并作好相关准备。2012年实施的15个彝家新寨建设,建房农户已全部签订自愿拆迁搬迁承诺书、自主缴纳承诺履约金,准备好建筑材料的建房户已达到80%。二是加强领导。深化“1+5”工作机制,将彝家新寨建设与“挂帮包”工作结合,纳入县领导、部门和乡镇的年度目标,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督查、考核和问责。完善相关部门和乡村两级工作机构,乡村两级层层签订彝家新寨建设工作承诺书,形成上下联动、干群互动的工作格局。三是科学规划。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在科学选址的基础上,严把住房结构关、建筑质量关和风貌塑造关,确保彝家新寨富含特色彝族文化、彰显浓郁民族风情。特别做好亮点村的规划设计,强化规划约束,严格按图施工,打造亮点,呈现示范效果。

(二)加大力度,在亮点示范上狠下功夫

一是打造新寨亮点。坚持山区特色的“两化”互动之路,推动形成以城带乡、以村促乡、产城一体、家寨合一,县城、乡镇、村寨“串珠”互动,在全县“两化”互动深入推进的大格局中,高标准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彝家新寨亮点村。二是打造风貌亮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新彝家新寨风貌塑造。高起点对新实施的彝家新寨进行统一风貌设计,彝族民居充分展示小凉山特色彝族文化,打造彝族村寨示范亮点,使新寨巧妙融入“百里走廊”,成为彝区群众幸福新生活的示范窗口;汉族民居充分展示川南民居特点,打造汉族村寨示范亮点。三是打造党建亮点。坚持“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带”、“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带”同步打造,明确示范的职责内容,加强考核管理,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新寨建设和管理中的突出作用,把彝家新寨建成“共产党员示范彝寨”。

(三)创新管理,在文明新风上狠下功夫

一是自主管理。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干部的组织和服务作用,引导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加强彝家新寨的自我管理,引导农户轮流“值勤”,自我管理新寨的卫生和安全等工作,实现建好新寨、管好新寨、发展好新寨。二是健康文明。继续开展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进彝寨、入彝家、结彝亲“一帮一”活动,通过创建“五星家庭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一步争取省市支持,帮助群众增添生活设施和用具用品,确保群众过上健康文明的现代新生活。三是感恩奋进。以“感恩党、感恩政府、感恩社会”为主题,在全县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充分激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自主扶贫、勤劳致富的热情和斗志,营造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浓厚氛围。

(四)特色发展,在增收致富上狠下功夫

一是发展特色旅游。建设黑竹沟景区公路,加速融资和旅游招商;举办“甘嫫阿妞”艺术节,提速黑竹沟旅游开发,加快打造“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带动彝家新寨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目前,黑竹沟旅游开发公司已对新寨旅游进行规划,月儿坪彝家新寨已开始接待游客,刚搬进解放村彝家新寨的村民已有几户准备开办“彝家乐”,计划年内建成二星级、三星级“彝家乐”5至8家,逐步把新寨旅游培育成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二是做大主导产业。坚持绿色、有机、高端的精品之路,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围绕彝家新寨和旅游发展,科学布局特色农业基地,做优马铃薯、“川黑1号”山猪、大恒跑山鸡等主导产业,开发“黑竹沟”品牌系列旅游商品,使特色农业成为综合扶贫的持久支撑。三是推进劳务增收。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严格实施目标考核管理,加强劳务就业培训,狠抓有序输出和技能就业,促进群众劳务就业增收。加快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确保201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使峨边县职业教育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扶持民生职业技术学校,加强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办电子、幼师、计算机专业等大专班,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群众建设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