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材出版质量

2012-08-15 00:44:26马文欢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5期
关键词:选题出版社图书

马文欢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00009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材出版质量

马文欢

冶金工业出版社, 北京 100009

为了将更优质的教材引入课堂,从高校教材出版质量问题症结入手,经过分析,提出了提高高校教材出版质量的途径。

高校教材;出版质量;选题 编辑

高校教材出版质量浅而言之关乎出版社生存,大而言之承载着数以万计渴求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莘莘学子的前途。看似平常的出版社、看似普能的高校教材,给国计民生确确实实从不同层面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目前,市场上的高校教材质量参差不齐,本文在寻求提高高校教材质量的途径方面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1 高校教材问题症结

1.1 学术“抄袭”化,同类教材重复出版。目前,同类教材重复出版现象比较普遍,下面根据相关统计举例说明。在理科方面,以《机械设计基础》为例,2006~2008年,全国共出版名为《机械设计基础》的高等学校教材114种。其中标明“十一五”规划教材的有16种,标明高职高专适用者高达72种。还有某中央级出版社3年内共出版了16种《机械设计基础》同名高校教材。在文科方面,以《法理学》为例,2006~2008年,全国共出版同名高校教材40种,其中标明“十一五”规划教材的有5种。某知名大学出版社3年内共出版了8种《法理学》同名高校教材。

多数同名教材结构体系大同小异,雷同之处屡见不鲜。有些作者主编或参编的高校教材同时或相隔不长时间分别在不同的出版社再出版,只对教材内容作少量的修改。高校教材如此高产,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是创新少、继承多,甚至也出现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现象,如有的作者将几本书东拼西凑就出了一本“新书”,没有任何自己的东西。

1.2 原稿质量不高。高校教材作者在出版质量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目前一些作者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写作水平不高,即便按照编辑提供的审稿意见作了修改,也还是无法使原稿达到理想的质量标准。虽然编辑能够对提高书稿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如果原稿“先天不足”,编辑也无力回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教材也出版了。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出版社没有做好制定选择作者的标准工作,责任编辑也没有做好对作者的把关工作。

1.3 编辑自身的问题。一个好的编辑,可以对教材的出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是目前,编辑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编辑只能做到正确使用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和大小写,改改错别字和病句等,但并没有完全尽到审稿的责任,甚至有的编辑连基本的技术加工都做不好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这可能是因为编辑没有责任心,或者是有的编辑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也不去了解专业的发展动态,所以不能做好基本的编辑工作,更不用说“画龙点睛”了。

1.4 市场竞争手段不规范。由于高校教材选题比较泛滥,有不少出版社为了占有高校教材市场的一席之地,竞相压价,大打折扣战。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市场原有的秩序,同时也推动了以低折扣的方式获得学校招标的采购权,经销商在采购时就多采购低折扣的图书。有的出版社在进行市场推广的过程中采用了“提供科研经费”、“发表论文”、“国内考察”、“教师培训”等竞争手段来挤占市场份额。总之,这些不规范的竞争手段,打破了靠提高图书质量而使自身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模式,直接造成实力相对较弱的出版社只能采取打折扣战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难免会给低质量的教材提供“生路”,有些出版社也有可能以牺牲教材质量来弥补价格上的损失。

2 提高高校教材出版质量的有效途径

针对前面提到的高校教材问题症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解决:

2.1 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加强精品教材建设。选题的重复性必将使高校教材整体质量受到影响,高校教材出版质量要整体有所提升,提高选题策划的质量是重要的解决途径,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编辑要保证选题质量、避免重复性,就要舍得放弃,敢于否定,要严把选题关。如果是同类选题,就一定要有自身的特色,或者是知识上有更新,或者是针对某一领域,或者是突出某种优势,否则,重复选题毫无意义。此外,应该以出精品教材为己任。编辑可根据所在出版社的特点,借助专业优势,推动品牌图书的延伸,达到多出精品书、特色书的目的。

2.2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在提高高校教材整体质量的实施过程中,要有主次之分,其中应以选题质量和编校质量为重点,以保证教材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并且更要有责任心。

2.2.1 提高编辑自身的专业水平。高校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图书,更要求编辑要具备相应的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教育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策划出高水平的教材。试想一个不能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编辑,又怎么谈得上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呢?因此,编辑应该向学者方向发展,培养“学者型”编辑是一个新趋势。

要提高编辑自身的专业水平,向学者方向发展,定期参加培训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积极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各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可以不断提高编辑出版方面的能力;积极巩固专业基础知识,阅读承载最新科研成果的专业图书,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可以解决编辑的知识短板与知识更新问题。

2.2.2 加强编辑的责任感。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加工又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使图书质量形成特色的根本因素。一个好编辑不仅是文字加工匠,更应该是一个工艺师,加强编辑自身的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审稿方面。在审稿时,要对教材的整体内容进行把关,发现与教学要求不符或教材中理论阐述不完善的情况应该记入初审意见,再通过与作者协商,进行修改。复审和终审同样重要,不可小视,不仅要再次对书稿内容进行审视,还要对责编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对于编辑加工粗糙和疏忽之处应该及时与责编商讨。总之,编辑在出版的各个环节中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2.3 建立保证高校教材出版质量的机制及程序。要真正提高教材的质量,出版社也要积极建立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严格抓好选题。出版社所有选题都要执行由责任编辑论证提出,编辑室主任审核,选题论证小组通过这一程序,严格抓好书号管理,这对于教材出版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组稿签约,选好作者。作者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精神及娴熟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编辑在组稿阶段要选择具备一定文字功底的参编人员,并将图书的内容统稿的把关任务都委托给主编。这样,在源头上就把好质量关,避免前面提到的原稿“先天不足”的现象。再次,做好排版、校对、印装质量的把关工作。编辑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配合出版部门,做好后续工作,以避免出错,保证印装质量。

2.4 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的程度也在加剧,针对出版物市场竞争手段不规范现象,教材出版行业内部有必要加强自身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建设,以促进出版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还可以通过规范行业内部的市场竞争行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维护和谐的市场竞争机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教材出版质量参差不齐,其主要原因就是学术“抄袭”化、原稿的质量水平低、编辑人员水平不高且责任心不强、市场竞争手段不规范等。针对这种情况,新闻出版总署也曾将2007年定为“出版物质量管理年”,每年也要定期进行不同方式的图书质量检查,将图书质量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为了提高高校教材出版质量,我们应从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建立保证高校教材出版质量的机制及程序、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去着手,用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扩大图书规模数量,建立起严格、有效、可操作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图书质量。总之,只有抓好每一个环节的管理,以质量第一的原则为准绳,才会做出好书、做出精品图书。

[1]程绍沛.遵循编辑规律 探究编辑规程—中国编辑学会第12届年会概述[J].中国编辑,2007(6)

[2]孙江莉,丰捷.关于图书质量保障机制的若干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07(10)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5.073

猜你喜欢
选题出版社图书
内卷
科教新报(2024年4期)2024-03-17 09:48:21
我等待……
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 02:52:39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谈诗词的选题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6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9:12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 0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