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焱生
(湖北省黄梅县妇幼保健院 湖北黄梅 435500)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癌组织类型上皮性肿瘤占95%,其中超过90%系移行上皮细胞癌。单纯的膀胱肿瘤切除复发率高,现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的66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手术切除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本院的有66例的膀胱肿瘤患者,男患者有45例,女患者有21例;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80岁为多。根据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其中单发肿瘤有48例,多发肿瘤有18例;初发肿瘤有42例,复发肿瘤有24例;肿瘤细胞分级:Ⅰ级有28例,Ⅱ级有23例,Ⅲ级有15例。
血尿是膀胱癌的最早与最常见的症状,会反复出现无痛性、间隙性肉眼血尿,有的仅表现为显微镜下血尿。出血量时多时少,严重时可出现全程血尿或挟带血块,血尿有时会自行停止或减轻,会让人产生好转的错觉。还会出现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全身症状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发热、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1)常规检查:对尿液离心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红细胞,以判断血尿是否存在。检查是否出现膀胱刺激征、尿储留以及排尿困难等临床表现。(2)尿脱落细胞检查,若膀胱癌患者约85%尿脱落细胞检查可呈阳性。(3)辅助检查:X线造影检查、B超、膀胱镜、CT或病理检查来判断膀胱癌。
(1)手术治疗。对本院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肿瘤细胞的分级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膀胱部分切除术有20例,全膀胱切除术有5例,膀胱癌电灼术及局部切除有10例,经耻骨全膀胱后尿道切除术有18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有13例,全部患者均成功的切除了肿瘤以及周围转移组织。
(2)药物灌注。患者膀胱肿瘤切除,在1~2周后开始进行吡柔比星的膀胱灌注,先取吡柔比星20mg溶于40mL的注射用水中溶解,在无菌技术的操作下在插入导尿管,必须排空尿管,再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1]。灌注后嘱患者仰俯卧及左右侧卧变换体位,使药液均匀接触膀胱各处粘膜,最后保持相应体位使药液浸泡患处,比如病灶在右侧壁,则右侧卧位。灌注后保留药液至少30min,一般主张45~60min再去排尿以保证化疗时间,但不要超过2h。推荐方案为每周灌注1次,8次为一疗程,结束后休息1个月复查膀胱镜。在治疗期间密切监察肝、肾功能以及白细胞数量。术后严密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定期随访复查,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院的66例患者均完成了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手术时间在20~50min,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出血、膀胱破裂等并发症。在本院中有18例灌注后出现了短暂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3~4d后症状消失。在3个疗程后有8例患者膀胱镜检查发现了复发迹象,都进行了二次手术治疗。在随访1~4年中,有7例在随访期间复发,总复发率在15%。
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因为膀胱癌多为移行上皮细胞癌,而移行上皮细胞癌即为易复发性膀胱癌,具有多中心性、术后复发率高、侵润能力强等特点[2]。因此,怎样解决手术切除后复发情况及肿瘤进展成为决定治疗膀胱癌的首要解决问题。根据研究与证明,采用膀胱肿瘤手术切除后,再应用吡柔比星进行膀胱灌注,可以有效的预防膀胱癌术后的复发、阻碍肿瘤进展和降低膀胱癌的死亡率。膀胱灌注可以消除手术后的残余病变组织,杀灭脱落的肿瘤细胞,避免发生扩散与转移,减低和延缓肿瘤的复发[3],使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吡柔比星是新型蒽环类细胞周期费特异性抗肿瘤药,本药可直接嵌入DNA双链间,抑制DNA聚合酶,阻止核酸合成,在G2期使细胞不能进行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在短期集中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效果优于长期用药,短期药物灌注容易被患者接受、预防复发的效果比较好、膀胱挛缩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医护工作者操作方便等优点。
[1] 杨广林,严赤.手术切除膀胱联合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8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6).
[2] 石磊.手术切除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85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
[3] 邓庆权,何国永,蔡润东.经尿道切除手术在膀胱肿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J].吉林医药学,2011(7).